APP下载

是琵琶,还是伤疤

2018-03-02李利琴

语文教学之友 2018年2期
关键词:琵琶行伤疤琵琶

摘要:白居易《琵琶行》中“琵琶”这个意象将身份殊异、经历不同的琵琶女和诗人的不幸命运合为一体,由人及己,人己重合。漂泊之泪,迁谪之苦,身世之叹,命运之舛,都通过琵琶的幽怨之声倾诉出来。琵琶已超出了本意范畴,成为一种载体,一种触发物,它不仅揭开了琵琶女和诗人的伤疤,也揭开了历史的伤疤。

关键词:琵琶;《琵琶行》;伤疤

白居易的诗歌《琵琶行》历来流传甚广,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于将两个天涯沦落人的不幸命运合为一体,写人写己,哭人哭己,使悲剧美变得厚重而深邃,达到“情致曲尽,入人肝脾”的境界。从幽怨之声到知音之寻,从漂徙之泪到迁谪之意,从身世之叹到命运之舛,这一切都浓缩在 “琵琶”这个意象里。琵琶已超出了本义范畴,是一个高度典型化的意象,已成为“伤疤”的载体与触发物。

一、琵琶:揭开琵琶女的伤疤

琵琶成就了琵琶女,同时也败坏了琵琶女。在封建社会,琵琶女是乐妓,隶属于“娼籍”,在本质上是奴隶。由此“琵琶”作为一种乐器,往往与伤悲事件相联。一个女子的命运若和“琵琶”联系在一起,注定具有悲剧色彩。

琵琶女的一生可以用“幽愁暗恨”来概括。她的琵琶曲主要包括三个乐章,即欢乐曲、深思曲、悲愤曲,这概括了琵琶女“琵琶人生”的三道伤疤。

1. 欢乐曲:被侮辱的伤疤

虽说琵琶女色艺俱佳,艺压京城,但在封建社会,她只能处于被玩弄、被侮辱的地位。在琵琶女那些所谓的欢乐里,饱含着满腹的心酸。

一曲下来,“五陵年少争缠头”,可这些绫缎丝织品是怎么换来的?这时,要注意一个场面——“血色罗裙翻酒污”。从这个纵酒作乐的细节里,我们大抵可“窥斑见豹”,琵琶女整日与之周旋的是一群怎样的酒色之徒。酒杯的翻覆可见行为之放荡,被“污损”的岂止是罗裙,更是人格的污损,尊严被践踏。说到底,琵琶女只不过是一个供人消遣的玩物罢了,她空有超群的弹奏技艺,却找不到真正的知音。从琵琶的弹奏技艺来看,随着年龄的增长,应是越来越精湛了,可为什么会“门前冷落鞍马稀”呢?可见这些富贵子弟图的只是她的色相。

2. 深思曲:被抛弃的伤疤

在封建社会,歌妓们的命运大抵相同:一旦年长色衰,就会像旧鞋子一样被人抛弃。琵琶女想到身世之悲,旋律变得“冷涩”“凝绝”,音乐之声“暂歇”,命运的变化使琵琶女陷入了深思。岁月流逝,青春一去不复返,留下的只有悔恨交加。

3. 悲愤曲:婚姻的伤疤

韶华已逝,无奈只好嫁给了一个商人。商人关心的是赚钱,哪懂艺术和情感,他经常外出,抛下她独守空船。这时的琵琶声,变得高亢激昂,急促紧迫,就如同“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那般惊心动魄。这怒目金刚式的悲愤,将琵琶女内心深藏的情感表达了出来。

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琵琶女并非轻薄浮浅之人。琵琶女“千呼万唤始出来”并非孤高傲慢,而是因在月夜江上,不肯随便和陌生人尤其是男子搭讪;她有一肚子难言之恨不便明说,也不愿见人。“琵琶声停欲语迟”则表现了她满腹心事、欲说还休的矛盾心理。这种拘谨、腼腆,也恰恰是萍水相逢时一个女子应有的情态。“整顿衣裳”“敛容”两个细节,表现出琵琶女刚才弹奏时由于情绪激动,衣裳有些乱了,悲欢也都形于色。当她意识到失态时,马上整理情绪,说明她已洗去了往昔的浮华,变成了一个沉稳、自重的人。琵琶女用琵琶泣诉了人生的悲恨,虽弹奏出了“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的圆润动听,但也悔恨年少不更事。“幽咽泉流”的低沉哽咽,“银瓶乍破”的激愤幽抑才是乐曲的主旋律。千变万化、荡气回肠的演奏可以看出琵琶女对自己的处境有清醒的认识。

二、琵琶:揭开诗人的伤疤

《容斋五笔》一语道破了白居易的创作意图,但后人大可不必追究诗中所写事件是否真实,因为诗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关键的是白居易的“天涯沦落之恨”通过“琵琶”这个意象找到了出口,琵琶成了揭开诗人伤疤的诱因。

1. 直谏遭贬的伤疤

在序诗中诗人交待,谪居浔阳城,恬然自安,闻琵琶语,始觉有迁谪意。诗人这样说,无非不便把贬谪意直接说出来,但贬谪的阴影始终笼罩在诗人其心头,琵琶曲触动了他的痛处。

任左拾遗时,白居易认为自己受到皇帝赏识提拔,应报知遇之恩,尽言官之职责,于是频繁上书言事,并写了大量讽谕诗。他还当面指出皇帝的错误,曾令唐宪宗感到不快。元和十年(815年)6月,唐朝藩镇势力派刺客在长安街头刺死了宰相武元衡,白居易上表主张严缉凶手,有“擅越职分”之嫌。被贬是白居易思想变化的转折点,早期白居易以“兼济”为志,此后逐渐转向“独善其身”,消极情绪日渐增多。

2. 天涯沦落的伤疤

白居易原本是天子近臣,过着“高朋满座,丝竹不绝”的生活,贬官浔阳孤独寂寞,在琵琶曲激起的感情波澜中,他坦露心曲,将沦落天涯的失意心情倾诉出来:地势荒僻,环境恶劣,“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无聊孤寂,“终岁不闻丝竹声”。没有知音,“往往取酒还独倾”。在京城时邀朋聚友,吟诗作赋,开怀畅饮,现在却独自一人,喝着闷酒,寂寥难遣。诗人的悲哀苦闷是由于他政治上受打击造成的,但他只笼统含糊地说是“天涯沦落人”,“谪居卧病”浔阳,其他断肠裂腑的伤痛全被压到了心底,这就是听到琵琶声勾起他的无限伤悲的缘由。

3. 怀才不遇的伤疤

白居易以患难知音的身份,由衷地称赞琵琶女的弹奏,并提出请她再弹一支曲子,自己要为她写一首长诗《琵琶行》。对曲调理解最深、动情最浓的是诗人,“满座重闻皆掩泣”的一个特写镜头,诗人“泪湿青衫”,画面的基调落在一个“泣”字上。“泣”的内涵显然是丰富的、深沉的。难遇知音人,一洒同情泪。他们身份不同,一个是飘零江湖的长安歌妓,一个是无辜遭贬的朝廷命官;而情感却是相同的,都是怀才不遇。

三、琵琶:揭开历史的伤疤

在封建社会男尊女卑、官场腐败、人才埋没的社会背景下,琵琶女和白居易怀才不遇、沦落天涯的形象,都具有现实的典型意义。这首诗至少揭开了历史的两大伤疤。

1. “奴婢贱人,律比畜产”的等级观念

琵琶女才貌双全、艺压京城,但年长色衰,门庭冷落,只能委身贾人,独守空船度日。她是众多被摧残、被侮辱的歌妓形象的代表。琵琶女的命运走向代表了封建社会歌妓们共同的命运走向,琵琶女的悲惨遭遇只是一个缩影而已。

在封建社会妇女地位十分低下,尤其是歌妓这个被压在社会最底层的弱势群体,她们被人蔑视,可以随意地被转赠、变卖。她们是达官贵人精神消遣的工具,身似浮萍,命比纸薄。究其悲剧命运的根源,是当时的社会文化和等级观念。琵琶女的不幸命運是“奴婢贱人,律比畜产”的等级观念造成的。琵琶女的悲剧是封建社会底层妇女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

2. 封建官场的黑暗倾轧

由琵琶女的沦落命运,到诗人无辜被贬的遭际,因为有切身体验,所以诗情才如此哀婉悲凉。唐宣宗有“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吊乐天》)之赞,清代张维屏有“一曲琵琶说到今”(《琵琶亭》)之叹。

几千年来,封建官场所表现出的人与人之间的官位之争、利益之争让人瞠目。像白居易一样的忠直之士们往往顾大局、行大义,立志做一番青史留名的事业;而佞臣们只琢磨人,少琢磨事,通过溜须钻营的方式寻求升迁的机会。忠直之士由于缺乏必要的斗争技巧,不仅失去了一些本属于自己的升迁机会,甚至惨遭陷害,性命难保。

总之,琵琶揭开了琵琶女、诗人和社会的道道伤疤。

参考文献:

[1]谢思炜.白居易诗集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6.

[2]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李利琴(1969—),女,河北省怀安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高级教师,主研方向为语文教育。endprint

猜你喜欢

琵琶行伤疤琵琶
我和我的琵琶
吕楠作品
朋友
活着的伤疤
从《琵琶行》浅谈知音情结
“琵琶”和“枇杷”
伤疤 的记忆
吴绪经水墨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