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蛮荒的历史与文明的现代

2018-03-02谭保罗

南风窗 2018年4期
关键词:蛮荒人类学家村庄

谭保罗

最近,公众开始讨论一个话题。为什么放开二胎之后,普通人生育的意愿并没有预期的那么高。这件事情本身,不想评价,我只想谈谈我这些年读书生涯读到的两个材料。具体信息有点模糊,梗概八九不离十。

一个是关于人类学的。在19世纪的时候,欧洲的探险家满地球跑,人类学家也跟着探险家去凑热闹。当然,有时候是两种身份会合并。他们很多人希望弄清楚人类繁衍蛮荒的过去。

一位人类学家来到大洋上的一座岛屿,在一个尚且处于原始社会的土著人村庄,做了一个有意思的统计,即统计这个村庄男性的子女数量,希望从中分析出男性荷尔蒙和子女数量的关系。

在这个原始社会的村庄,生产力极度落后,并不存在较大的私有财产的差距。家中年长男性的生理和智力优势,这是家庭地位的最大凭借。当时,村庄已经进入了父系社会,那些长得孔武有力,或者能言会道,在村民中有一定号召力的男性,总是拥有比别人多一点的子女数量。

比如,打架总能打得赢,或者可以安排村民搞点简单的物物交换,并在其中充當一个仲裁的男性,那么,他家庭往往有着较为优渥的物质条件,能保证家庭成员最低程度的蛋白质摄入。家庭成员隔三差五能吃到豪猪这样的野味,或者其他野生禽类的肉食,而不用永远都是木薯、芭蕉果腹。

因此,村里面的女性更愿意和他们做朋友,他们的子女数量也是最多的。而其他瘦弱、其貌不扬,气质相对萎靡的男性则可能得不到固定的家庭。

看起来,这个调查结果似乎有点正常。不过,这位人类学家很快又换了一个角度,他开始研究暴力行为对子女数量的影响,结果让他很吃惊。他把作为调查样本的男性分为两类,一类是杀过人的,一类是没有杀过人的,他发现,前者平均拥有的子女数量是后者的1.5倍!

你千万不要奇怪,在这些原始部落,还没有法律,还流行的是决斗,或者血亲复仇之类的朴素思想。

另一则材料是关于历史的和生命科学交叉的。在世界上的某些地方,基因图谱存在这样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同一个现代国家,南部地区的居民的父系基因多来自北方,而母系基因则是原来南部的原住民族。这是什么意思呢?

有人做出了残酷而不人道的解读:北方处于温带,所以后者的社会进步进程更快,开化程度较高,生产力较发达,更早地掌握青铜、铁器。当然,也能打造更好的武器。南部则处于亚热带或者热带,南部民族由于还处在渔猎时期,武器落后,只有石头、骨刀,而且社会组织能力一团糟。

这种生产力的差异是巨大的。比如,在西班牙人到来之前,南美洲的印第安人连铁器都没有,西班牙人对印第安人的征服和屠杀,是不靠枪炮,而是靠刀剑、盔甲和战马。在世界的其他角落,人类社会也总是不断上演着这种北部民族不断征服南部,杀掉了南部的男性,甚至进行集体的种族灭绝的悲惨故事。

但是,南部的女性得以留存下来,并和北部的征服者繁衍生息,创造了新的民族。这听起来很“弱肉强食”,有点反人类。

但人类历史上,这样的惨事似乎一直都在发生。罗马灭亡地中海的其他民族,南亚次大陆雅利安人对南部原住民族的征服,哪一个是充满人道主义关怀的?进入现代社会,惨绝人寰的繁衍争斗停止了,但新的竞争似乎在另一个维度展开。

扯远了,回到原点。中国的崛起,很大程度得益于人力资本的禀赋。勤劳而智慧的中国人,创造了世界上最具潜力的统一市场,我们也拥有最优秀的、最拼命地IT、建筑工程师队伍,以及为数众多,愿意为国家、社会进步奉献才华的治理精英群体。他们,都是“人力资本”。

人力资本的数量和质量都很重要,它需要持续和稳定的供应。要么吸引优质移民,要么优生优育(前提是愿生愿育),就这么简单。endprint

猜你喜欢

蛮荒人类学家村庄
Module 3 Foreign Food
黄石国家公园庆祝150年蛮荒岁月——这是怎样的历史
我的小村庄
玛格丽特·米德:20世纪著名的人类学家
村庄,你好
反思盲区:论人类学家主体性及其概念处理
阿里影业将拍《蛮荒记》
村庄在哪里
阿里影业将拍《蛮荒记》
村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