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废弃陶瓷在绿色建筑环境设计中应用的形式美

2018-03-02何斐洁陈华钢HeFeijieChenHuagang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18年1期
关键词:瓷片视觉效果青花瓷

■何斐洁 陈华钢 He Feijie & Chen Huagang

(1.2.广东白云学院,广东广州 510450)

当今设计界涌现出一波具有社会责任感的设计师,他们针对能源的过度消耗和环境污染等生态失衡现状提出绿色生态设计理念。这种理念在建筑装饰行业也格外受到推崇,应运而生出绿色建筑环境设计,其原则之一就是对绿色建筑装饰材料的选用,即使用具有环保特性或循环可再生性的装饰材料。废弃陶瓷便是其中的一种。

废弃陶瓷本身是陶瓷产业的一种废弃垃圾,由于其本身分子结构的稳定性,难以在自然环境中被分解。随着陶瓷生产的扩大,大量的废弃陶瓷堆放变成不容小觑的环境污染现象。设计师们将其变废为宝的利用起来不仅缓解了污染现状,更能获取别具特色的装饰效果,一举双得。然而,废弃陶瓷由于其自身器物形态万千,色彩、肌理质感也不尽相同,任意堆砌的运用很难达到美化环境的视觉效果。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根据废弃陶瓷的自身属性,探索其在绿色建筑装饰环境中的应用方式及美学形式。

1 应用形式的探索

1.1 由原始几何图形带来的灵感

历史上不乏对原始几何图形执着热爱的艺术家。如荷兰画家蒙德里安的经典代表作品《红黄蓝构成》,由纯粹的方块形构成;日本平面设计师田中一光在大量创作中用原始几何形表现人物的形体构成;还有美籍华人建筑师贝聿铭在他的多个作品中大量运用三角形,表现出对它的情有独钟。原始几何图形指的就是方形、圆形、三角形等基本形体,这些图形会因为结构比例的不同,形成大相径庭的视觉效果。但总而言之,他们都具有高度识别性,能够被人们轻松的辨认,具有简洁、明确的视觉美感。在废弃陶瓷的利用中,可以借鉴原始几何图形之美,将废弃陶瓷加工处理为瓷片的形态,再进行拼贴[1-2],若干个碎瓷片的“点”去汇集成“几何面”,从而获得圆形、方形、三角形等几何陶瓷面。形成便于识别,直入人心,简洁纯粹的视觉效果。2013锦州世界园林艺术博览会上的锦州陶瓷博物馆和马赛克公园项目(图1),通过采用不同颜色的碎瓷片进行拼贴组合进而形成各种面积及色彩不一的不规则原始几何形块面,不仅将其用作建筑的外立面装饰,更是将这种碎瓷片的组合拼贴运用到周边的景观路面及坐凳设备上,大有一气呵成的气势。再加上陶瓷碎片使用的颜色都是高纯度色彩,对比感强烈。整体视觉效果非常具有构成美,气氛活泼生动,文化艺术气息浓烈。

1.2 艺术创作的图案

现代陶瓷生产技艺发达,人工调配的化学釉色的种类不计其数。相应形成的陶瓷废料的颜色堪比调色盘里的颜料,并且它样式之多不限于色,还有质感的变化。像一些高温颜色釉、肌理釉、哑光釉、金属釉、纹样釉等等,会使烧制的陶瓷表面形成凹凸、粗糙、气泡、开裂等特殊效果。整体来说废弃陶瓷,种类繁多,将它运用在建筑界面装饰中,如有幸遇到创作力强的艺术设计家可以变成视觉效果丰富并能经历风雨的画作。

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运用废弃陶瓷装饰整个建筑外墙的建筑体是重庆市罗中立美术馆(图2)。建筑外墙上是一幅幅由彩色陶瓷废料拼贴而成的创作图案,有体量硕大、夸张抽象化处理过的人物画像,也有自然界的风景,植物、云朵、花朵、动物等,还有对罗中立的一些著名画作的图案拼贴。这些创作性图案是由四川美术学院副院长郝大鹏先生创作出底稿,然后交由学生和工人,用各处收集来的彩色废弃瓷片进行拼贴而成的。整个建筑外观效果非常绚丽震撼,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很显然,郝大鹏先生精彩的创作图案跟废弃陶瓷材料的有机结合是达到这种效果的关键所在。尊重废弃陶瓷材料自身色彩、质感的特性,合理的运用,才能达到相互辉映的作用。

1.3 民间传统图案借鉴运用

在我国上下五千年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保存下来大量的实用性或装饰性的图案,像新时代时期的彩陶人面鱼纹样,商周时期青铜器的夔龙纹、饕餮纹,战国时期的漆器和玉器上的云气纹、动物简笔纹、几何纹,南北朝时代的瓷器上装饰的莲花纹,唐宋时代的联珠纹、团窠纹、牡丹花纹,清代的花果纹、龙纹、佛寿字纹等等。历朝历代各具特色,这些精美的纹样用于各种服饰、器物、绘画、建筑等装饰当中,在比例和形态构成上都颇有讲究,形成良好视觉效果的同时大多还具有的美好的寓意。因此,废弃陶瓷运用在绿色建筑环境装饰中,可以借鉴传统纹样的形态进行拼贴,取传统纹样的样式美和寓意之美。为使用老粗陶碎片进行拼贴成的民间传说“瑞龙献宝”的图案(图3),构成的画面生动大气、传统文化气氛浓郁,同时也有祥瑞之气,吸引观光群众关注,带来亲切之感。

潮州是广东省的制瓷之乡,伴随着大量的陶瓷生产,出现了一种当地特色建筑装饰艺术“嵌瓷”(图4)。源于当地一些民间艺人不忍目睹大量废弃陶瓷堆放,觉得既浪费又污染环境,于是将废瓷碎片经过修建成形后粘贴在灰塑上进行装饰。“嵌瓷”艺术创作的图案多为传统的花卉、龙凤等,寓意吉祥美好[3]。

2 废弃陶瓷拼贴应用的形式美

2.1 色彩构成之美

“天青色等烟雨”是歌手周杰伦《青花瓷》里的一句词,它同时也是景德镇四大名瓷之首的青花瓷色泽的写照。青花瓷选用钴料作装饰,经过窑火煅烧后,装饰纹样呈现青蓝色,色泽明亮,青翠欲滴,明净素雅[4]。除了青花瓷,景德镇还有其他享誉世界的陶瓷,如粉古彩,色彩传统丰富,华丽富贵;玲珑瓷胎薄色白温润如玉;高温颜色釉饱满光泽堪比宝石。种类五花八门,数不尽数……可想而知,废弃陶瓷的颜色也是五彩缤纷,如不讲究色彩搭配的拼贴,只会杂乱无章。笔者认为,为满足审美情趣,加强意境和艺术气息的形成,对废弃陶瓷的再生利用有必要遵循色彩构成的一些法则,如运用单一色调的青花瓷陶瓷碎片进行拼贴的景观路面可产生宁静之美(图5),运用对比色的颜色釉陶瓷碎片拼贴会带来视觉跳跃感。以及参考色彩的调和、呼应、点缀、互补等形式美法则等,都能带来良好的色彩审美效果。

2.2 运用韵律之美

韵律是形式美法则的一种,它本是诗词歌赋里的一种形容具有起伏和节奏之美的概念[5]。在废弃陶瓷碎片的应用中讲究韵律之美,主要是指它在拼贴的构图上有意的形成具有重复性、连续性或某种规律性变化的视觉形式。如:使用大小、色彩、质地都比较类似的废弃瓷片进行重复组合排列,形成次序感强烈的重复韵律;选择一些大小或色彩存在渐变差异的瓷片进行排列,形成渐变的韵律;使用陶瓷碎片拼贴成起伏或交错的线性、带状形态,形成起伏或交错的韵律等(图6)。

2.3 把握对比与微差之美

各种废弃陶瓷自身特征存在一些差异,如体积的大小,颜色的明度、彩度、色相的差异,质地的粗糙光滑等。把握对比和微差指的就是把握装饰界面当中所拼贴的陶瓷碎片各个方面的差异程度。对比越强烈,特性的差异性相应都会被放大。废弃青花瓷瓶和青花瓷碎片拼贴上墙进行装饰,看上去大瓷瓶体积显得更大,小瓷片则显得更小(图7)。所贴的废瓷材料大小的对比强烈,装饰效果生动。而墙上的废弃瓷片和瓷瓶颜色却非常接近,属于微小的色彩差异,所以整体效果是和谐中带有变化,既多样又统一。没有对比的陶瓷废料拼贴会过分单调,但假如在各种特征方面都追求对比,就容易形成视觉上的混乱。把握好对比与微差,统一中寻求差异性,是陶瓷废料应用在建筑环境装饰中形式美的关键。

3 结语

将废弃陶瓷变成一种绿色装饰材料运用到绿色建筑环境设计中将是建筑装饰行业的一种风尚潮流,我们也已看到很多废弃陶瓷材料用于绿色建筑环境装饰的案例,方案精彩,深受群众的好评。总之,对于废弃陶瓷的再生利用理应上升到艺术创作的高度,从形式美的高度去把握拼贴应用的方式,以便促进这种再生应用的长远发展,获得更多视觉效果良好的设计方案。另外笔者认为,为了促进再生利用的发展,可以从废弃陶瓷来源根本上解决一些问题,如:废弃陶瓷的分类方式;如何建立有效的收购企业废弃陶瓷的方式;废弃陶瓷作为特殊装饰材料与建筑装饰设计师的对接方式等……这些问题如果能成熟发展并解决,将进一步改善废弃陶瓷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将铺就废弃陶瓷作为绿色装饰材料普及化之路。

(责任编辑:肖 佳)

[1]陈华钢,李凤华,高云庭.探讨绿色技术在绿色环境设计中的应用[J].艺术科技,2016,(10):09-79.

[2]李杉杉,李鹏,陶毓博.墙面装饰元素在室内空间的应用研究[J].中国陶瓷,2017,(09):72-77.

[3]李宇.潮汕民居装饰艺术研究[J].设计,2015,(02):90-91.

[4]齐瑞文,钟丹.论陶瓷碎片在地面铺装设计中的运用[J].中国陶瓷,2012,(12):82-84.

[5]晋洁芳,王启照.展览场馆空间设计[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瓷片视觉效果青花瓷
青花瓷,拍卖界的传奇
亿年瓷片
纯净的青花瓷
学术价值高于收藏价值,稀缺古瓷片才有升值空间
冰点以下的缝合
老钱
商业插图中民族文化符号的视觉效果探究
昆腾高性能存储助力动画与视觉效果工作流
青花瓷
空中青花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