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磁共振成像联合骨扫描在膝部骨肿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2018-03-02蔡建平樊员胜

中国医学装备 2018年2期
关键词:膝部检查组征象

蔡建平 樊员胜

骨肿瘤为临床上一种常见的肿瘤性病变,因其起病隐匿,临床诊断困难,患者预后一般较差,其病死率和致残率均较高[1]。近年来,骨肿瘤发病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严重的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既往研究表明,早期诊断对骨肿瘤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作用[2]。随着各种影像检查技术的进步,准确、快速地明确诊断骨肿瘤成为当今的研究重点[3]。因此,本研究探讨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联合骨扫描在膝部骨肿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旨在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更可靠的诊断依据,改善骨肿瘤患者预后,降低其病死率和致残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在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明确诊断为膝部骨肿瘤的70例患者,其中男性54例,女性16例;年龄22~73岁,平均年龄(42.76±11.27)岁。所有患者按照入院时影像学检查方式进行分组,行MRI检查的患者纳入MRI检查组(37例),行骨扫描检查的患者纳入骨扫描检查组(14例),MRI联合骨扫描检查的患者纳入联合检查组(19例)。MRI检查组中男性12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45.32±10.79)岁;病程(13.21±7.11)月。骨扫描检查组中男性3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47.99±10.65)岁;病程(17.49±5.42)月。联合检查组中男性12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55.22±14.21)岁;病程(10.84±5.93)月。3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间差异等一般资料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明确诊断为膝部骨肿瘤;②临床病史资料齐全,有明确的术后病理诊断结果;③患者一般情况良好,不伴有其他严重的自身疾病。

(2)排除标准:①患者存在MRI检查的绝对禁忌证;②患者或家属不能配合检查者;③患者一般情况差,难以完成本研究者。

1.3 仪器设备

采用Novus 1.5 T超导型磁共振扫描仪(德国西门子公司);Sky-light型SPECT仪器(荷兰Philips公司)。

1.4 检查方法

(1)MRI检查。所有患者MRI检查均采用Novus 1.5 T超导型磁共振扫描仪,8通道膝关节专用相控阵线圈,以海绵块固定,防止扫描过程中患者不自主运动。所有患者均常规行横断位自旋回波(spin echo,SE)T1、T2轴位及矢状位T2WI。MRI扫描序列具体参数:①SE轴位T1WI,层厚为5 mm,层间距为1 mm,重复时间(repetition time,TR)450 ms,回波时间(echo time,TE)15 ms,扫描野(field of view,FOV)为240 mm×240 mm,矩阵为256 mm×256 mm;②SE轴位T2WI,层厚为5 mm,层间距为1 mm,TR为3 643 ms,TE为100 ms,FOV为240 mm×240 mm,矩阵为256 mm×256 mm;③质子压脂序列,TR为8 500 ms,TE为130 ms,层厚为5 mm,层间距为1 mm,FOV为240 mm×240 mm,矩阵为256 mm×256 mm;④弥散加权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TR为1 000 ms,TE为100 ms,b值1 000 s/mm2,扫描范围自股骨中段至胫骨中段。

(2)骨扫描检查。采用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99Tcm-methylene diphosphonate,99Tcm-MDP)骨扫描法。患者经肘静脉注射骨显像剂99Tcm-MDP 750~1 000 MBq,嘱患者多饮水,3~6 h后采用Sky-light型SPECT仪器进行全身骨扫描,观察病变的情况。

1.5 图像分析与观察指标

(1)所有患者检查图像均由各相关专业领域2名骨骼肌系统副主任医师观察、分析,判断患者膝部病变是否为骨肿瘤,然后再对骨肿瘤在各检查技术上的边界、范围、侵袭性以及病变内部是否均匀等指标进行深入分析,最后给出诊断结果。

(2)观察3组患者采用3种检查方法在膝部良性和恶性肿瘤的诊断符合率;比较膝部骨肿瘤征象的显示情况。

1.6 统计学方法

研究收集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的形式记录,各组间差异性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的形式记录,各组间差异性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膝部良性和恶性肿瘤诊断符合率比较

采用3种检查方法对膝部肿瘤进行诊断,然后与术后病理结果对比,结果显示:联合检查组对膝部良性和恶性肿瘤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100%和92.86%;MRI组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6.47%和70.0%;骨扫描检查组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57.14%和85.71%。MRI检查组与骨扫描检查组对膝部良性和恶性骨肿瘤的诊断符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336,P>0.05);而MRI检查组及骨扫描检查组与联合检查组间对膝部良性和恶性骨肿瘤的诊断符合率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936,x2=3.718,x2=3.524,x2=2.947;P<0.05),见表1。

表1 三组不同检查技术对膝部良性和恶性肿瘤诊断符合率的比较

表2 三组不同检查技术对膝部肿瘤征象显示情况比较[例(%)]

2.2 膝部骨肿瘤征象显示情况比较

(1)采用三种检查技术对膝部骨肿瘤范围、内部均匀性以及侵袭性等征象的显示情况进行分析,联合检查组在对膝部骨肿瘤的范围、内部均匀性以及清晰性方面与MRI检查组及骨扫描组比较,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4.001,x2=3.695,x2=2.852;P<0.05),见表2。

(2)MRI检查。MRI对膝部肿瘤的范围以及内部均匀性等指标的显示较好;而骨扫描检查组在针对膝部骨肿瘤侵袭性的显示上要明显优于MRI检查组;联合检查组对上述膝部骨肿瘤的各征象均显示良好。MRI图像显示左胫骨上段内侧紧邻关节面下多个卵圆形分房状肿块影,与周围分界清楚,增强病灶边缘及分隔强化明显(如图1所示)。

图1 膝部骨肿瘤的各征象MRI图像

(3)骨扫描。骨扫描影像显示,全身多处骨代谢活跃,膝关节骨盐代谢异常增高,放射性核素聚集,符合肿瘤改变(如图2所示)。

图2 膝部骨肿瘤征象骨扫描图像

3 讨论

本研究回顾性研究分析和探讨MRI检查联合骨扫描在膝部骨肿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旨在进一步提高膝部骨肿瘤的早期诊断,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病死率及术后致残率的风险。

本研究发现,MRI检查和骨扫描检查在膝部骨肿瘤诊断方面均有各自的优势,其两者对膝部骨肿瘤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既往研究表明,因MRI检查具有良好的软组织分辨率,所以该检查技术对骨关节病变的定性十分有帮助,其阳性检出率要远远高于传统的X射线或CT检查[4-6]。因此,MRI检查目前是骨关节系统疾病最常用的检查手段。骨扫描检查技术,临床上一般多用于骨骼系统转移瘤的检查,因其特殊的药剂作用,对全身骨骼系统转移瘤敏感性高,因此其在骨骼系统肿瘤病变中也有一定的应用[7]。然而,本研究发现,将MRI与骨扫描联合检查,要高于单一的MRI检查或骨扫描检查,表明二者联合检查对膝部骨肿瘤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这与Kim等[8]和胡美玉等[9]的相关研究结论相一致。

近年来,伴随着影像成像技术后处理手段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致力于研究将不同的检查手段相互联合在一起,以弥补某种检查手段的不足,提高疾病的诊断效能[10]。一项关于CT联合MRI在骨肿瘤的研究表明,CT可弥补MRI对骨骼系统显示的不足,充分观察到病变内的死骨、骨包壳或者钙化等征象,而MRI检查又可以弥补CT检查软组织分辨率不足的缺陷,两者联合约可提高20%的阳性诊断率[11]。因此,不同检查技术间的联合检查有利于膝部骨肿瘤的早期诊断。

本研究通过观察各种检查技术对膝部骨肿瘤边界、范围、内部均匀性以及侵袭性等征象的显示情况进行分析发现,MRI检查组对膝部肿瘤的边界、范围以及内部均匀性等指标的显示较好;而骨扫描检查组在针对膝部骨肿瘤侵袭性的显示更有优势。沈茜刚等[12]的关于MRI研究表明,由于MRI具有良好的组织分辨率,因此其能够明确判断肿瘤的边界及范围情况;而且MRI还具有多参数成像的特点,其中DWI序列对肿瘤病变内部均匀性的指标可以判断良好。但对于从MRI图像上判断肿瘤的侵袭性,往往比较困难。由于目前对肿瘤引起的髓腔水肿的机制尚无统一的定论,部分学者认为其可能是由于肿瘤侵犯所致,也有部分专家认为可能是由于局部肿瘤生长、髓内压力增大或局部炎症反应的作用[13-14]。但是,骨扫描检查因其特殊的显影剂作用原理,该检查方式可明确显示肿瘤侵袭的范围,因此对膝部肿瘤的侵袭性判断更有优势[15-16]。联合检查组对上述膝部骨肿瘤的各征象均显示良好,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因此,MRI联合骨扫描检查可进一步提高对病变内部征象的判断,有利于病变的定性诊断。

综上所述,MRI联合骨扫描检查有利于提高膝部骨肿瘤的早期诊断效能,为临床提供更全面和可靠的影像资料,具有临床应用价值。然而,本研究尚存在研究的样本量偏小、未进行远期预后的随访等不足,尤其是骨扫描检查组和联合检查组样本量偏小,未对患者进行远期预后的随访工作,无法分析对预后产生的可能影响,因此有待于未来进一步的研究。

[1]方三高,周晓军.解读新版WHO2013骨肿瘤分类[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4,30(2):119-122.

[2]涂咏涛,陈海东.双螺旋CT与核磁共振成像联合诊断在膝部骨肿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医学装备,2016,13(12):77-80.

[3]雷贞妮,严静东,陈涛,等.骨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病理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6,32(13):2168-2171.

[4]荆琳,张洪美,韩露,等.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恶性骨肿瘤[J].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2015,8(5):425-429.

[5]Fuentes R,Flores T,Navarro P,et al.Assessment of buccal bone thickness of aesthetic maxillary region:a 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study[J].J Periodontal Implant Sci,2015,45(5):162-168.

[6]王丹倩.双螺旋CT与MRI在膝部骨肿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对比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4):49-50.

[7]何伟,王喆,刘大亮,等.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与MRI对原发性骨肿瘤的诊断效能对比分析[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3,29(6):961-965.

[8]Kim JE,Yi WJ,Heo MS,et al.Threedimensional evaluation of human jaw bone microarchitecture:correlation between the microarchitectural parameters of 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and microcomputer tomography[J].Oral Surg Oral Med Oral Pathol Oral Radiol,2015,120(6):762-770.

[9]胡美玉,潘碧涛,潘希敏,等.MRI联合4D CEMRA诊断四肢远端长骨转移瘤[J].放射学实践,2014,29(6):622-625.

[10]Cole HA,Ohba T,Ichikawa J,et al.Microcomputed tomography derived anisotropy detects tumor provoked deviations in bone inan orthotropic osteosarcoma marine model[J].PLos one,2014,9(6):e97381.

[11]黄波.恶性骨肿瘤患者的磁共振成像序列研究[J].实用癌症杂志,2014,29(12):1667-1669.

[12]沈茜刚,周良平,彭卫军,等.背景抑制扩散加权成像与核素骨扫描在恶性肿瘤骨转移病变诊断中的对照研究[J].中国癌症杂志,2014,24(3):187-196.

[13]Kamaleshwaran KK,Subramanian PV,Natarajan S,et al.Bone metastasis from a neuroendocrine tumor detected by99mtechnetiu-hydrazinonicotinyl-Tyr3-octreotide single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computed tomography[J].Indian J Nucl Med,2013,28(3):187-188.

[14]李倩倩,崔艳芬,储彩婷,等.MRI与骨扫描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的比较[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5,38(1):5-8.

[15]李琦,王智勇,乔保平,等.前列腺癌骨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22):30-31,34.

[16]冯雪凤,王婵,许守林,等.99Tcm-MDP骨扫描在前列腺癌骨转移诊断中的作用[J].山东医药,2014,54(47):63-64.

猜你喜欢

膝部检查组征象
居家运动——膝部练习(高级篇)
产前超声间接征象在部分型胼胝体发育不全诊断中的价值
国务院安委会综合检查组来我省开展综合督导和考核巡查
Lung-RADS分级和CT征象诊断孤立性肺结节的价值
居家运动——膝部练习(中级篇)
居家运动——膝部练习(初级篇)
淮河防总检查组赴江苏省开展汛前检查
不做作的文明
保监会将派检查组进驻前海、恒大人寿
乳腺癌患者CT征象与SIRT1表达水平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