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国际化经营步伐 打造世界一流企业
2018-03-02
□ 本刊记者 田 源
我国企业要充分利用广阔的海外市场、要素资源,通过海外并购获取先进技术、研发能力和国际销售渠道,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
中车集团董事长、中国集团公司促进会会长刘化龙在座谈会上演讲。宋维平 供图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创新对外投资方式,促进国际产能合作,形成面向全球的贸易、投融资、生产、服务网络,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就要深入开展国际化经营,不断加大开放合作力度,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培育一批国际化经营人才。2017年12月21日,中国集团公司成立30年暨中国集团公司促进会建会3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召开。座谈会发布了《中国集团公司30年蓝皮书》(以下简称《蓝皮书》),总结了我国企业集团发展30年的历史经验,分析了我国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的主要障碍,找出了我国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我国企业集团国际化水平大幅提升
从1987年12月16日国家体改委、国家经委发布《关于组建和发展企业集团的几点意见》以来,我国的企业集团得到长足的发展。1989年,在美国《财富》公布的世界500强榜单中,我国仅有1家公司登榜,而在2017年7月最新一期榜单中,我国上榜公司已达115家,仅次于美国居全球第二位。
时至今日,我国企业集团的国际化水平大幅提升,国际化发展进入到一个全新的阶段。一是集团公司助推我国成为资本净输出的国家。2014年,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达到1400多亿美元,首次超过外商对我国的直接投资。这是我国企业“走出去”的一个里程碑,是我国企业国际化进程的分水岭。二是集团公司涌现一批国际化先行者和领航员。三是集团公司国际化经营管理程度在稳步提高。四是集团公司跨国并购数量和质量不断攀升。五是集团公司在海外投资呈多领域多元化趋势。六是集团公司开展属地化经营树立负责任形象。
《蓝皮书》指出,随着我国走进世界经济舞台的中心,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乃至成长为世界级跨国公司具备一些有利条件。一是我国的经济规模和水平不断提升。我国经济总量占全球市场份额不断提升,已经迎来快速发展跨国公司的新阶段。二是“一带一路”的实施为对外直接投资提供了战略支撑。我国企业要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充分利用广阔的海外市场、要素资源,通过海外并购获取先进技术、研发能力和国际销售渠道,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三是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利用外资政策不断优化。近些年,无论是新兴市场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加强国际投资合作,放宽外资准入限制,加大政策优惠力度,这些都为我国企业对外投资提供了更大的便利。四是集团公司跨国并购数量和质量在不断攀升。五是发展跨国公司的政策与服务环境逐步改善。六是支持境外投资的国内配套服务逐步加强。
国际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我国大型企业集团国际化经营已经取得较大进步,部分公司达到跨国公司的入围门槛,但与世界级跨国公司相比,我国集团公司国际化还存在较大差距,并且在迈入跨国公司的道路上还存在较多的障碍。
我国公司国际化的差距主要体现在竞争力、影响力与管理能力等方面。首先是国际化程度落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2017年我国100大跨国公司的平均跨国指数只有14.54%,不仅远低于2017年世界100大跨国公司的平均跨国指数61.31%,而且也低于2016年发展中国家100大跨国公司的平均跨国指数36.14%。其次是在技术品牌和管理上缺乏核心竞争优势。再次是在全球同行业的影响力和地位有待提升。最后是国际化经营管理能力存在某些缺陷。
《蓝皮书》认为,我国集团公司在迈向世界级跨国公司的进程中还面临相当多的外部障碍,这是我国企业区别于其他发展中国家企业的重要方面。
一是我国集团公司在当今全球市场开拓中的后发劣势。起步较晚的我国企业面对的是一个已经被发达国家瓜分殆尽的全球市场。面对竞争激烈的国际环境,我国企业只能选择进入风险相对较高的国家和地区,生产成本和安全成本明显高于老牌跨国公司。
二是国际投资保护主义增加对外直接投资难度。国际金融危机引发了国际投资保护主义的抬头。
三是国家政治风险成为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障碍。
四是新的国际投资规则给对外直接投资带来新挑战。国际金融危机后,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正积极谋求制定新一轮国际投资规则。
五是对外直接投资的法律制度不健全。尽管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政策日益完善,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六是对外直接投资的负面影响不断显现。由于尚未完全熟悉国际业务,我国个别对外投资公司在开展业务的过程中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直接影响了我国企业集团对外业务的开展。
优化国际化经营的对策
《蓝皮书》建议,我国的企业迈向世界级跨国公司,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要练好“内功”,将企业自身的工作做扎实;二是要解决好几个重点难题。
切实练好“内功”。一是要制定和实施科学有效的国际化经营战略。我国公司“走出去”,要根据国际化的目的和出发点、自身的能力和行业特点,选择合适的切入点。在布局海外市场时,要量力而行,先着手区域布局,稳扎稳打,徐图全球化。坚持全球标准与本土特色并重。二是不断提高整合能力推动资源优化配置。三是构建与国际接轨的跨国公司管控体系。随着经营地域的扩展和国际化进程的加速,我国集团公司要积极稳妥地推进全球化管控体系建设,合理设置海外业务管理的组织架构,明确集团总部与海外专业分支机构经营与管理职能定位,并在实践探索和经验总结中最终形成一套成熟的适合自身全球化管控需要的可复制管控体系。四是不断强化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和使用。五是强化集团公司风险防控和合规经营。我国集团公司在“走出去”之后遭遇到的跨国投资风险近年来明显上升,需要引起企业高度重视,应当规范公司内部的合规性审查和持续的内外部审计监督,最大限度降低法律风险。六是提升公司整体素质和形象。企业应熟悉并遵守东道国市场的游戏规则,完善企业社会责任体系,积极推动本地化经营,尽快树立起本地企业、优秀企业的形象。
作为后发企业,我国公司在向世界级跨国公司迈进的进程中,要重点解决几项关键问题。一是解决集团公司向跨国公司发展的环境战略与策略问题。要深入研究世界500强成功的可借鉴的国际经验和最佳实践,完善我国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能力、战略和策略。二是加强集团公司“走出去”与“一带一路”建设问题的研究。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推进,我国企业海外投资和并购自主决策能力上升,海外投资和并购也将进入黄金期,企业“走出去”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成为对外合作的重点。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与预判,从而更好地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三是加强集团公司建立我国制造和优质品牌基地问题的研究。四是加强集团公司落实“包容性发展”战略思想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