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提供农业新动能
2018-03-02
科技创新是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党的十九大的胜利召开,开启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征程。中国是一个具有特殊国情的农业大国,农民众多,实现现代化没有捷径可走,必须勇于改革、勇于创新、勇于实践、勇于担当。
如今的时代是“世界农业产业化的时代”,当前,中国产业现代化的最大障碍和发展机遇都在于农业,农业现代化的根本动力是新一轮世界与中国的科技创新、新型工业产业化,中国农业应当充分依靠科技创新走出自己的特色之路。
企业成为推动科技创新的中流砥柱
“十三五”规划提出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形成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随着科技创新在农业和农村发展中重要性的不断提高,涉农企业作为农业科技创新主体已经成为一种主流趋势。
2018年1月18日,第十届大北农科技奖颁奖大会在国家会议中心隆重举行。大北农集团董事长邵根伙博士在致欢迎辞时提到,“大北农科技奖设立于1999年,是一个公益性奖项,宗旨是助推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推动农业现代化。大北农科技奖历经十八年的发展,希望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将大北农科技奖打造成具有公信力和权威性的中国特色奖励品牌。”大北农集团从创立之始,就立志成为世界级科技与服务企业。两年一届的大北农科技奖,至今已经成功举办十届,足以见得一个企业的担当与抱负,在这一点上,大北农集团可以称得上是业内标杆。如今,像大北农集团这样注重科技创新的农业企业也越来越多,共同助力我国成为农业科技强国。
中国农业科学院党组书记陈萌山指出,当前中国农业发展状态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要推动农业的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日益增长的需要,就应当按照党的十九大部署,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凝聚起更为强大、更为执着的科技创新力量。
中国农业大学校长孙其信表示,纵观世界各个强国,无一不是农业科技在建成农业强国方面起着支撑性的重大作用。党的十九大全面部署了未来三十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征程的两步走战略,到2035年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2035年要率先迈入世界科技强国的行列。所以农业要强,必须构建强大的农业科技的支撑力量。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长吴普特也表示,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在于科技进步,农业科技是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动力。以国家战略需求为着力点,以产学研科技合作为抓手,加速推进科技成果的高速转化,最大限度地改造、提升传统农业,助力现代农业快速发展。
科技创新是影响农业现代化的首要因素
半个多世纪中国经济发展的实践已经证明,在现代信息、技术、资本、资源快速充分流动的时代,通过外部巨量资源进入,与内部优势资源有序组合快速积聚集中,形成地区、产业的“新增长极”,进而带动该地区产业、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常态,取代了经济依靠自我积累缓慢发展的路径。
同样,中国农业要有新出路,必须充分依靠科技创新。让现代产业、科学技术、资源、政策、资本要素进入传统农业领域,从根本上提升传统农业,建立新型产权—产业—利益关系和生产组织形态,这就是现代农业系统工程。
据国家统计局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我国农村人口6.1886亿,占全国总人口比重45.23%。这些年,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进城务工人员的巨大需求,加之农业收入相对减少、国际农产品价格相对较低,以及土地污染等不利因素,使得其中相当一部分农村人口,特别是农村青壮年离开土地进城务工。我国18亿亩耕地面积的产值与高速发展的中国经济不相适应,甚至背道而驰。随着近年来科学技术,特别是农业相关的科技创新的快速发展,重新给农业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
“产学研”深度融合,协同创新
新时代科技创新要引领时代潮流,必须通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建立更加高效的创新激励保障机制,从而更好激发科技研究者、开拓者、应用者的内生动力。
科研院所和高校是基础研究领域的主力军,最关键的因素是科研人员。基础科研很强的公益性要求我们切实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合理引入市场机制,更好健全价值导向的基础科研系统,进一步落实科研机构和高校科研自主权,助力科技创新的长足发展。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开拓者”,很强的不确定性要求我们切实发挥市场的探索试错功能,更好保护激发企业家创新积极性,加快完善市场导向、企业主导产学研用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新时代条件下创新大众化、社会化、科技化趋势愈加明显,其最关键的因素是专业化高水平的创业者。科技创新创业很强的探索性要求我们紧紧抓住普惠化、融合化、国际化等方向,通过“放管服”改革和“搭台组网”为创业者降低成本与风险,健全保障有力的社会创新系统。应进一步鼓励大企业、科研院所打造创新资源开放共享平台,推动重大科研基础设施、科学数据和仪器设备等向社会开放;完善政策使各类创新创业主体享有良好服务和公平机会,保护创新者合法权益,弘扬创新创业文化。进一步引导各类技术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鼓励产学研用、大中小微企业协同创新,发展面向市场的新型研发机构,加快成果转移转化,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深度融合。
真正做到把科技界、产业界、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全力调动起来,把科学家、企业家和创业者的力量协同起来,形成一个强大的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制造农业农村现代化方面的新动能。在人才培养、平台搭建、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等方面一起深入合作,构建起科研、企业、生产更加紧密的协同创新体系,提高农业科技资源共享和创新的活力,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全面引领、技术支撑、政策供给和典型示范。
科技人员在农业生物技术领域的探索,为农业发展带来了更多可能。
高新技术推动现代农业进入新时代
近半个多世纪以来,世界步入能源竞争的白热化阶段。顺应而生的军事革命、资源战争和科技革命、科技竞争,推动欧美发达国家纷纷加速进行新能源体系的研究,并有可能在最近的15年内创造出新的能源体系和以此为基础的新的产业体系。
宇航太空产业、新能源机车产业、飞行器产业、机器人产业等核心产业将快速发展,带动现代工业进入一个新的高技术时代。这将对整个世界,包括中国和正在走向产业化的80%左右的农业国家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在新能源—产业革命的影响下,世界能源和新兴工业产业体系的建设将逐步走向高技术、信息化、轻型化。
据中国社科院专家预测,目前中国同样在经历这样一个过程,也就是说轻型能源正在逐渐成为中国产业体系的基础,我国产业现代化同样正在走向世界能源—产业体系的新阶段。在此新形势下回看我国农业现代化的缓慢进程,就不能不感到一种巨大的压力。
因此,农业高新技术研究特别是在新能源、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设施农业技术等重要领域将继续探索,以适应日益变化的农业发展需求。“轻型三高”产业与“三高速物流” 作为新型生产力要素,通过提升现代工业的技术经济水平,同样成为推动农业转型升级的新型动力与工具。未来,高新技术在农业的渗透与扩散会带给中国农业现代化又一次重大转机和新的革命,开启中国农业现代化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