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思想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
2018-03-02
脱贫攻坚的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应牢牢抓住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这个方略,紧紧扭住脱贫质量这个关键,加强合力迎难而上,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农村危房不采取解危措施安全责任人将被罚款。
脱贫攻坚工作已经到了攻城拔寨、啃硬骨头的关键时刻,形势还不允许脱贫攻坚工作人员谈功论赏,更不允许脱贫攻坚参与者存在丝毫的麻痹大意与侥幸心理。在工作人员的一致努力下,克服了重重困难,扶贫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一是贫困人口大幅减少;二是农民增收步伐日益加快;三是产业扶贫工作初现成效;四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五是公共服务明显提升;六是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不断提高。
俗话说:“成绩不说少不了,问题不讲不得了”,恰好脱贫攻坚的工作原则也是“坚持问题导向”。为此,笔者发现扶贫工作中还存在以下问题,以此为警示目的。
扶贫对象识别的精准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扶贫对象的精准识别是基础性工作,是各项工作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精准扶贫不精准主要在于“误评”,之所以会出现这么多“误评”,与2013—2014年建档立卡确定贫困户时的情况有一定关系。当前急需要做的工作是精准识别。坚决杜绝极少数村镇干部不负责任,怕惹事,怕得罪人,怕麻烦,偏亲厚友,不坚持标准,不主持公道,按照个人的心思,想给谁建档立卡,就给谁建档立卡,不想给谁建档立卡,就是再贫困,也不给建档立卡的问题。精准识别过程中存在应纳未纳、错评、漏评、错误清退、脱贫不实等,都是不允许的。必须坚持“应纳未纳、应退慎退”的原则,对照“两不愁、四保障”坚持实事求是,采取 “一进二看三算四比五议六定”“四议两公开”的工作标准、一把尺子量到底。笔者在多次调研后发现或多或少存在这方面的问题,如果再不改正,属于大家的机会真的不多了。
扶贫对象动态管理不动态
目前,新一轮扶贫对象动态管理、建档立卡信息采集录入和错误信息清洗工作是夯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础,是上级给大家修改错误的最后机会。调研时依然发现个别乡村,个别干部对此重视不够,不愿意触及新的矛盾,只愿做减法,不愿做加法。建档立卡贫困户信息采集不精确,扶持对象的姓名、身份证号、耕地数、房屋情况等这些最简单最基本的问题都弄错,帮扶措施漏填,条数不足,未及时更新,这些举手之劳的事做不好,致使很多工作处于被动落后局面。工作人员应扪心自问,深挖细查,立行立改,责任倒逼,严格追责问责,引以为戒。
脱贫攻坚合力有待加强
要想在最短内的时间内纠正较多的问题,急需统筹安排、协调统一去处理跨部门跨行业的种种问题。脱贫攻坚不是单兵作战,需要各部门之间通力合作。脱贫攻坚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综合性很强,单靠某一两个部门的力量是很难做好的,主要领导应亲历亲为、以上率下,层层传导压力,切实压实责任。县委县政府担负领导责任,乡镇党委政府是脱贫攻坚的主体责任,党委书记是第一责任人,乡镇长是具体责任人,分管副职是直接责任人,信息员是关联责任人。对村里而言,脱贫责任组长是具体责任人,第一书记、支部书记是直接责任人,帮扶人员是关联责任人。权责统一,责无旁贷。要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动作用,也要凸显包村干部的实际作用,特别是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作用,还要注重在农村致富能手、务工返乡人员、农村实用人才中发现培养后备干部,为村级组织不断注入新鲜血液,夯实乡村长远发展的基础。真正做到全民动员、全员参与、形成合力、共同推进。
脱贫攻坚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单靠某一两个部门的力量是很难做好的,主要领导应亲历亲为、以上率下,层层传导压力,切实压实责任。
群众的知晓率、满意度不高
衡量脱贫攻坚工作是否有成效,一个重要标准就是看我们到底为群众办了多少实事,群众得到了多少实惠,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欢迎不欢迎?群众对国家的扶贫政策了解多少?还有哪些不了解?哪些政策容易产生误解?产业扶贫基地和扶贫车间带动了多少户?分红了没有?金融扶贫小额贷款拉动了多少?拟脱贫户达到脱贫标准了吗?脱贫户有稳定收入吗?“民生问题无小事,百姓冷暖挂心头”,为此,一定要做到政策落实到位、精准帮扶到位、入户宣传到位、困难解决到位、矛盾化解到位。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微,不为不成。”脱贫攻坚工作是一项民生工程,也是一项压倒性的政治任务,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据目前情况,笔者建议脱贫攻坚参与者:首先,要提高认识,压实责任。我们要以对群众负责、对上级负责、对工作负责、对单位负责、对自己负责、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克服麻痹侥幸心理,工作严谨认真,勇挑重担。其次,要坚持以产业扶贫为主攻方向。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要下大力气培育发展主导产业,实现脱贫致富方式由“被动输血型”向“自我造血型”的根本性转变。我县充分利用涉农整合资金建设产业扶贫车间,建成之后,大家一定要尽快发挥它的带贫作用,不能闲置一边,造成国家财产流失。
总之,舆论上宣传扶贫政策优越性的较多,引导群众自主脱贫的较少。脱贫攻坚参与者应多挖掘靠自身努力奋斗实现脱贫的典型事例,营造正确的宣传氛围。正确引导困难群众树立自信,摒弃“等”“靠”“要”的思想,决不能造成“贫困光荣”错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