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生命观念的形成

2018-03-01梁荣君

中学生物学 2018年8期
关键词:幼狮角马狮子

梁荣君

生物学核心素养要求学生在理解概念基础上形成生命观念,并能够利用生命观念来认识生命世界和解释生命现象。动物的行为作为一种生命现象,在其内容学习的过程中渗透有结构与功能、进化与适应、稳态与平衡和物质与能量等生命观念,笔者以“动物的行为”一课为例,浅谈教学过程中如何促进学生生命观念的形成。

1 教材分析

“动物的行为”是“生命活动的调节”一章的第四节内容,前面几节内容都涉及生物的行为。但对于行为没有给出定义,因此教学重点是通过对具体行为分析,得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概念,分析两者特点和关系,从而让学生对动物的行为有深入认识。本节教学的难点是阐述两种行为的特点和关系。

2 设计思路

教师首先结合视频图片等素材,引导学生对具体行为进行分析探讨,使学生初步建立行为概念并归类;然后创设情境,细化问题设置,让学生理解两种行为的特点和关系;最后比较不同神经结构,使学生得出外在行为由内在结构决定的结论,并在这一过程中形成生命观念。

3 教学过程

3.1 通过视频展示,初建行为概念

教师播放视频,视频内容为一头狮子伏击并咬住角马,角马挣扎并未逃脱。教师提问:狮子为什么伏击角马?狮子外在表现有哪些?角马呢?为什么有这种行为?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教师总结:动物为了生存等目的,表现出外部可以识别的变化称为动物的行为。

设计意图:首先教师通过引语说明科学目的,然后通过视频展示,让学生初步建立行为概念,最后通过问题,让学生认识到动物表现出的行为都是为了生存,体现进化与适应观,而获取食物则体现物质和能量观。

3.2 围绕双维分析,细化具体行为

3.2.1 同种动物表现的行为

结合视频内容,教师讲授:狮子具有锋利牙齿爪子、强壮肌肉和粗大脚掌,是优秀猎手,但单个狮子捕食成功率较低。

教师展示狮子集体捕猎的图片,并引导学生分析狮子集体捕猎表现出通讯和社会行为,同时提醒学生集体捕猎是个体之间相互合作,个体之间也存在着攻击行为。

教师提问:

①攻击行为结果怎么样?

②对战败者有何影响?

③攻击行为目的是什么?

学生思考讨论后,教师小结:某些行为会被动有害个体生存,而有利群体生存繁衍。教师依据狮子繁殖和哺乳养育两张图片说明这两种行为有利于壮大狮群。

3.2.2 不同种动物表现的行为

教师展示变形虫、蜜蜂、青蛙和熊摄食行为的四组图片,并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出动物等级从低到高,摄食复杂程度从简单到复杂,被捕食者表现出防御行为。

教师展示大马哈鱼洄游、大雁迁徙和一群狒狒三组图片,并引导学生分析得出:大量大马哈鱼洄游捕食者很难确定捕食目标;大雁迁徙过程中排成“人”字型,减少风阻,而领头雁容易疲惫;放哨的狒狒遇到天敌,发出信号掩护同伴撤退,甚至牺牲自己,换取同伴安全。因此群体表现的行为对所有个体都有利,而某些行为以牺牲个体利益换取群体利益。

设计意图:教师围绕两个维度,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表现的行为,得出具体行为。在同一维度内,重点分析行为对于个体和群体的意义,体现辩证关系。在这一片段中,生命观念形成表现在三个方面:

(1)狮子是个优秀猎手体现结构和功能观。

(2)在不同种动物的摄食过程中,不同等级动物利用不同摄食结构表现出不同方式,体现结构与功能观以及进化与适应观,而不论何种动物都通过摄食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3)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识到行为多样性和普遍性,尽管表现形式不同,但本质相同,为了更好适应环境,保证物种繁衍,体现适应与进化观。

(4)在对同种和不同种动物个体群体关系分析时,得出群体利益大于个体利益总和,当群体利益受损亦可牺牲个体利益,体现稳态和平衡观。

3.3 图文探究辨析,归类多种行为

3.3.1 先天性行为的归纳

教师讲授上面多种具体行为,有些是与生俱来的。教师板书:“先天性行为是与生俱来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教师展示婴儿孕吸、幼狮嬉闹和狮子捕食角马三组图片,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得出婴儿孕吸和幼狮嬉闹是先天性行为,而狮子捕食角马是一种技能,不是与生俱来的。

3.3.2 后天学习行为的归纳

教师展示幼狮学习捕食技能和幼狮嬉闹两组图片,并让学生比较和思考:两图中幼狮行为,哪种是后天学习行为?有何相同点?

学生思考,得出:幼狮学习捕食技能是以玩鬧中的扑咬等动作为基础。因此先天性行为是后天学习行为的基础。教师板书:“后天学习行为是在遗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3.3.3 两种行为的特点和关系

学生自行阅读和思考教材中“老鼠走迷宫”活动,发现当把老鼠刚放入迷宫到处乱窜,过了很久找到出口,经多次训练,再放入,老鼠很快找到出口。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活动围绕三个问题展开思考与讨论:

①老鼠到处乱窜属什么行为?多次训练,很快找到出口属什么行为?

②刚放入迷宫是新环境,老鼠能否适应新环境?后来呢?

③老鼠很长时间之后再放回到迷宫,会出现什么现象?

学生发表观点,教师完善总结:

①动物表现出的某些先天性行为使动物不能马上适应新环境。

②动物获得后天学习行为需要时间和尝试。

③后天学习行为会被动物遗忘。

教师展示老虎表演完成动作后驯兽师喂食的图片,并说明后天学习行为需要强化。

学生讨论:比较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哪种重要?

教师在学生充分讨论后小结: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存根本性行为,而后天学习行为使动物更好生存,两种行为相互补充。

设计意图:这一片段是本节课的重难点所在,教师通过形象素材呈现情境创设,避免概念讲解抽象性。在“老鼠走迷宫”情境分析过程中,教师利用问题设置,通过讲解、辨析和探究等方式逐步化解难点,引导学生再次讨论和思考两种行为的特点重要性,深化重点内容的学习。生命观念体现在两个方面:

(1)先天性行为是遗传而来,是动物适应稳定环境的表现,后天学习行为使动物适应变化的环境,两者都体现适应性,后天学习行为是进化的结果,体现进化与适应观。

(2)在讲解后天学习行为时,教师采用类比方式,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让学生辩证思考问题,理解两种行为都很重要,只是侧重面不同,体现了稳态与平衡观。

3.4 由表及里,揭示行为本质

教师展示猩猩模仿行为图片,并引导学生完成这一动作,并让学生朗读顺口溜但猩猩不能说话,说明动物的行为由神经结构决定。教师通过人的神经系统的图片说明人具有最发达的神经系统,学习能力最强,在人的行为中后天学习行为占了很高比例。教师分别展示单细胞原生动物、腔肠动物的神经网、昆虫的神经索和哺乳动物的神经系统等多组图片,并总结得出神经系统等结构是动物行为的生理基础。

教师布置课后练习:

①灭蚊为什么要清除积水?

②有什么方法让喜欢跳上沙发的狗不跳上去吗?

教师结语:科学不但可以解释自然,而且能应用到生活生产中。

设计意图:动物的行为是外在表现,其基础是体内神經结构的存在。针对初中科学教学目的和学生认知水平,教师无需深入,因此重点在于体现结构与功能观,简单动物具有简单结构表现出简单行为,高等动物具有复杂结构表现出复杂行为。所设置的课后练习体现了科学的两面性。科学解释自然到最后应用到生活生产体现科学目的和价值,这是新课程的理念。

4 教后总结

生命观念的形成是学生学习生命科学的核心素养。在“动物的行为”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应遵循生命科学特征,以生命现象为依托,围绕生命系统,凸显生命本质,引导学生形成生命观念,并利用生命观念理解分析生命现象,进而对生命的本质形成科学系统的认识。

参考文献:

苏科庚.对“生命观念”的理解[J].中学生物教学,2016,(8):62-63

猜你喜欢

幼狮角马狮子
加沙街头
狮子的喷嚏
“三不像”角马
瑞典动物园杀死9只健康幼狮
镜头
威风凛凛的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