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歌与影像

2018-03-01罗慧林

扬子江评论 2018年6期
关键词:远景特写抽屉

罗慧林

代薇的诗歌以语言的穿透力而获得诸多赞誉:“就像一个女性之于丝绸和钻石一样,代薇专注于语言和它不朽的质地。换言之,她仍在坚持一种有难度的写作。”a代薇本人也在强调自己的创作中经由风格技巧所拓展的语言空间对于诗歌的意义,“就像建造房子需要水泥和砖石等各种材料一样,风格技巧也是构成一首诗的部分材料,它将诗人带入更加技术性的写作中去,最大限度地发展汉语语言的空间”b。

众多诗人和评论家特别青睐她的代表作《深夜,听见一列火车经过……》,关注点集中于语言、意象所带来的质感和美感。胡弦着重分析“火车”与“抽屉”两个意象的相互呼应:“第一节写火车由远而近,仿佛情感的奔腾、无法控制,此次之妙在于简化克制,仅仅写火车的出现,以使情感出现时的磅礴感得到凸显,能量得到最大化,也使诗的张力得到最大化。它的經过和消失,则隐含在抽屉的关闭中。”c还有人评价这是“一首完全靠视觉感观被人记住的诗歌”d。在接受访谈时代薇说:“表现力是语言的轮子,它能够将一首诗带到更远的地方。”e那么这首诗歌如何具体展示诗歌的表现力呢?这种带有意象的视觉感又是如何具体展现的呢?意象往往会着染上视觉化具象的感性色彩,又是什么力量使得这种视觉化的意象具有独特的味道,让短短的诗篇萦齿绕舌回味许久?经由“火车”和“抽屉”这两个意象的迭现激荡起情感波澜,又潜含着什么样的美的规律?直接分析诗歌语言特征是一种研究方法,从电影思维出发,也能给文学鉴赏打开另一扇窗,拓展了分析方式的可能性路径。通过文学和电影的融合、互鉴和思维转换,也让我们更加明晰意象的变化过程、张力形成的机制及其所蕴含的美的规律。

深夜

听见一列火车

由远而至

一节黑夜的抽屉被拉出来

它关上的时候

就像多年后我回头看了你一眼

——《深夜,听见一列火车经过……》

这首诗歌的第一句“深夜”是交代环境,这既是自然环境,也包含了一种心理情境的描写,既是具象的,又是想象的。

诗歌的第二、第三句为“听见一列火车,由远而至”:采用描述的手法,整句诗有推镜头的效果。推镜头让所摄的物体或物体的局部细节逐渐放大,使被摄主体(人或者物)从众多的被摄对象中凸显出来,加强情绪气氛的烘托,使观众的注意力相对集中,感受得到加强,更融入故事环境,有身临其境之感。这句诗所刻画的是作为远景的火车慢慢推近的过程,此时的聚焦点在于“物”,由远而至、逐步凸显的意象“火车”将读者的注意力牵引到诗人所营造的孤寂又不确定的情境中来。如果从时空的角度来看,这句诗歌的现场感很强,是属于现在时空,因为这个构图中其实潜含着一个主体,是“我”正在听。而诗句的总体节奏是缓慢的,它是蓄势待发的力量的积累,为后续的情感旋风埋下伏笔。

诗歌的第四句是“一节黑夜的抽屉被拉出来”:此句的“一节”“黑夜”“抽屉”“拉”这些词语使得空间画面感加强。而“一节抽屉”是对于“抽屉”这特定事物的聚焦,同时还着染上“黑夜”的色彩,所以“抽屉”这时成为凝望之物,相当于特写镜头。特写镜头有益于突出主体形象,引起观众的注意力,同时特写镜头属于小景别(镜头内反映的内容相对简单清晰,可以快节奏切换,观众也能看清事物),比远景的大景别(镜头内反映的内容相对复杂丰富,需放慢节奏,观众也能看清事物)节奏更快。这句诗歌的聚焦点在于“物”——抽屉,因此从远景的模糊的“火车”意象变为切近的“抽屉”意象,节奏加快,所传达的情感也更加热烈。从时空角度来看,这句诗歌的时空环境还属于现在时空,一节“抽屉”被“拉出来”,“拉出来”动作赋予诗句灵动的色彩,也有了戏剧化的在场的意味。

诗歌的第五句“它关上的时候”:这句诗歌的节奏明显变慢,逐步从现在时空变为过去时空。“关上”有离去、结束的意味。同时,在这句中实现了情境和节奏的变换——通过景别f变化(小景别逐步变为大景别)、节奏变化(节奏逐步变慢)、时空变化(从现在时空变为过去时空),也预示着情感关系和心理距离的变化。

诗歌的第六句“就像多年后我回头看了你一眼”:这句所带来的镜头感从原来的推镜头变为拉镜头,从推近迅速变为拉远。此时的聚焦对象由大变小,从切近的“黑夜”“抽屉”变为“回头”“看了你一眼”,与读者的距离也逐步加大,画面的意象由局部变为整体。从景别角度看,由特写拉成全景、远景,意味着在一个场面或段落的结束,所传达情绪也渐趋平静,有逐渐退出现场的终结感,这种拉远的空间距离也传达出疏离感以及落寞、孤单的情绪。这句诗歌所幻化的景别已经变为远景,诗歌节奏变得更慢。此时的聚焦点已经从“物”变为“我”,是“我”回头看了“你”一眼,主观的情感更加浓烈。原有的借物抒情也转换为更直接的传达,物所主导的空间也置换为人所主导的空间——世界最后变为“我”与“你”之间的直接凝望,这些都增加了诗歌的抒情意味和抒情效果。然而这种感情又不是奔放向前的,而是抑扬顿挫的。这是由于这句诗展示了独特的时空技巧,在现在的时空中展开对未来的展望——将来可能出现的对于过往的追忆。在这个瞬间,现在、过去和将来都融为一体的。虽然这是属于现在的想象,是一种“就像”的心理蒙太奇,而“我”在现在所想象的又是什么呢?是“多年后”的事情,多年后的时间维度原本是面向未来的,带有欣喜、希望、憧憬的舒展性,但是“回头”一词其实又把向前延展、舒展的时间性往后“折回”,也让这种朝向未来的基调不是明亮欢快的而抹上忧郁、伤逝的色彩,从而让直接、上扬、正向的力产生顿挫的效果。这种技巧使代薇的诗歌具有“重金属般的节奏”g——重金属带来的往往是向下锤击的顿挫的力量。在短短的一句诗中包含了过去、现在、未来的不同时间维度,将进行、伤逝、憧憬、回望这些具有张力情感浓缩在一起,使其所传达出更丰厚的情感能量。同时,诗句在“本应该”(理想)和“是”(现实)的冲突中包孕着复杂丰富的内涵——多年后的未来期望和回望现实伤感的冲突,从物物相隔到人人相望的直面然而也只留下回望追忆的感伤,在现在中包含未来及回想,在希冀中包含舒展和死亡,它蕴藏着驶向不一样方向的力量,形成了对比、冲突的悖反张力,产生回旋激荡的情感力量。

可见,在短短的几行诗句里,出现不同景别的变化、拉镜头和远镜头的变化、视觉距离和心理距离远和近、节奏的快和慢、聚焦点从物到我的变化,以及过去时空、现在时空、未来时空的交织变化,不同方向的力量在短短的几句话中凝聚冲撞,形成对比冲突的张力,产生丰富的情感能量,故而引发深沉厚重的情感。因而通过影文交融、互鉴,影像视听语言的角度来分析诗歌,会有一些别样的视角。因而王家新认为她的诗歌不仅带着她准确无误的嗅觉和敏锐独特的感知,还有一种悖论的、隐喻的和多义的语言h。通过影文思维的转换,影像思维对代薇诗歌的悖论、张力的语言特性进行有效鉴别,有助于我们更清晰认识到她的诗歌特性。

尤其,通过影文转换,我们可以发现这首诗歌中基本是由两个非常规的景别意象特写和远景组成。特写远景是影视艺术特有的表现手段,尤其特写是电影艺术独特性的标志:“电影艺术就从这里开始。那只疯狂地抓住那把致命武器的神经质的手,在瞬息间能突然放大,成为银幕上唯一能看得见的东西,而所有其他一切都真正消失在黑暗中。在我们头脑里进行的注意行为改造了环境本身。被观察的细节突然成了演出的全部内容,我们的思维所不愿關注的一切突然从视野中排除并消失了。外界事物变成服从我们意识的要求。用影片制作者的术语来说,这是‘特写镜头。特写镜头在我们感知世界,把注意力的思维动作具体化了,并通过它为艺术提供了一种远远超过任何舞台艺术的感知手段。”i特写能把表现的对象从周围环境中得以强调,能够排除其它周围空间事物的干扰,让眼睛聚焦某一特定事物、聚合注意力,让人们关注关键性细节,带来吸引力的效果,引发更浓烈的情感。远景是展现远处的景物,用以介绍环境渲染气氛,又是有追忆、推远、结束的抒情意味。特写和远景的最大特征在于它们的非常规性:与中景、近景这些和生活景象本身的大小视距相似的景别不同,特写和远景都是和日常生活的影像的大小有所差别的,正因为与日常时空的不同,所以带来“特殊”的情感冲击性,因而具有了抒情的特点和独特的韵味。而且这两个景别自身具有完全相反的效果,一个以最小的景别区别于日常,一个则以最大的景别区别于日常。在《深夜,听见一列火车经过……》中,诗句中基本不存在冗余的过渡诗句和日常时空,而直接由远景“听一列火车”和“由远而至”、特写“一节黑夜的抽屉被拉出来”、远景“它关上的时候”、特写“就像多年后我回头看了你一眼 ”这两个差别很大的景别交替组成,形成“远景——特写——远景——特写”的变化序列,远景、特写这两个最具抒情性的非常规景别意象所激发的视觉想象在很短时间内迭现、对照及转换,更具有戏剧性和对比度,所以带来强烈的情感变奏和艺术效果。

同时,代薇诗歌的理性和感性共存的独特性也和这种内隐的两种非常规景别组合所形成的结构特点息息相关。有诗歌评论家认为代薇的“很多诗篇透出罕见的凛冽与锋利”j。代薇诗歌之所以具有“凛冽与锋利”的色彩,和诗人所选择的意象带有锋利、冰冷、内敛的冷色调特性有关,火车、伤口、黑夜、金属、眼睛这些都是代薇创作时所倾向于选择的意象,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包含着沉重的、往下坠的“力量”。为什么在这种“凛冽与锋利”的冷色调意象中又能透出一种浓烈的抒情意味?通过影文思维的互换及借鉴,我们可以发现她的诗歌中时常包含远景和特写这两个最具抒情性的非常规景别,让诗歌拥有独特的结构,例如,她的诗歌《随手写下》亦是如此:

当我写下“鸟巢”

里面的鸟群惊飞了

当我写下“火”

这页纸已不存在

当我写下“黑暗”

它其实已经被照亮

当我写下“永恒”

我就是在目睹钻石的熔化 。

通过影文思维转换,我们可以看到,一方面,这首诗的主要意象不是温和的而包含了锋利而极端的力量,如惊飞、不存在、黑暗、永恒、钻石、熔化,产生了“凛冽与锋利”的效果,即便是“火”的意象在“不存在”的映衬下也无法生发温柔暖意的感觉,反而有凄厉冰冷的色彩。另一方面,这首诗歌每一节结构相似,由特写和远景的两个最具抒情性的景别组成:“当我写下‘鸟巢”这句诗句聚焦的是“鸟巢”,该景别是特写,而“里面的鸟群惊飞了”,已经从个体的鸟巢变为一种群像——鸟群,而且它们业已“惊飞”,留下远去的背影,这是逐步变为远景的过程;第二节第一句的特写“火”,第二节则是“不存在”的伤逝,同样有远去的背影的推镜头之感。同样的,第三节的“黑暗”被转化为“照亮”,第四节的“永恒”最后被“熔化”,意象均出现从特写到远景、从切近到遥远、逐渐推远的过程。与《深夜,听见一列火车经过……》具有同样的规则,《随手写下》的每一节由两句意象相反、寓意独特的短诗句组成,每一节诗的结构中又有两种极端力量——远景、特写同时聚集撞击,带来震动、凛冽的力量。程光炜在给代薇作品集《落花乱》作序的时候这样介绍她的诗歌:“2013年我主编《中国新诗百年大典》时,代薇有二十七首诗被收录在第二十四卷,其中不乏她的代表作。这一次她寄来新作《落花乱》嘱我写序,代薇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青春诗会出道,一直独步诗坛,空谷足音。即使在众多女诗人中,她的诗辨识度也很高。分裂、对抗、悲痛,有重金属般的节奏,意象奇诡,出人意表。充满美与痛楚,一年比一年坚固。她以令人震撼的抒情深度和思想力度立于当代中国最优秀的女诗人之列。”k通过将语言的意象内涵到幻化为视觉的空间,我们可以看到,锋利而沉重的“重”意象和特写、远景对立迭现的“对立”思辨结构,给诗歌带来“分裂、对抗”的效果,各元素相互冲撞的共存与撕裂使诗歌“有重金属般的节奏”,也使之同时具有了“抒情深度和思想力度”,这也正是代薇诗歌的力量之所在。

通过代薇的诗歌分析,我们也可看到诗歌艺术中有一定的美学规律,与小说不同的是,诗歌是重视意象的,一般而言,在一句诗或某个段落中如果能同时聚集多种“意”的美学元素(当然前提是要符合美的原则,比如这些元素具有对称、相反、相似的关系而不是任意芜杂的),而且这些美学元素如能幻化转换为相应的“象”的视觉想象性元素越多,所凝聚的艺术能量往往就越大,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任意堆砌意象就可以了,还要有度的控制,而且好诗往往在短短的诗句中包含多种元素的冲撞交织,通过各种修辞形成具有美感的张力:如代薇此诗中的拉镜头——推镜头、远景——特写、过去时空——现在时空——未来时空、物——我、节奏慢——节奏快及所包含的修辞技巧。

当下社会的文化重要变化之一是影像视觉文化和新媒体文化(往往也需借助影像)主导的空间化成为文化主流,这使得当代文学生产和阅读的环境发生重要的变化,这是当代中国文学必须面对的真实而残酷的现实。当代文学何为?一方面,我们保留当代文学自身优势,让语言散发自身的魅力,保留文学独有的艺术品格,另一方面也要“与狼共舞”,既保持应有的警惕和反省,同时思考能否反转不利元素,通过某种方式让影像这个文学竞争者也能有益于文学的进一步成长和发展。比如通过文学和影像的不同审美思维的融合、互鉴来提升文学的鉴赏方法和文学创造力。融合有多种形式,有时,思维的相互借鉴和比照也是一种融合,它也是深度融合的体现。美既源于独立的品质,许多时候美也存在于共通和沟通之中。一方面,本文以代薇诗歌为例证明了文学和影像之间的思维转换关系,另一方面,在此次诗歌分析所具体展示的文学和影像的互换借鉴关系,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代薇诗歌的意义。

【注释】

ah王家新:《“远在树木出现之前”》,《取道斯德歌尔摩》,山东文艺出版社2007年版,第11页、11页。

be严琳:《落地的声音——代薇访谈录》,吴情水、张桃洲主编:《南京评论丛刊》2003年第5期,北京国际华联出版社2003年版,第20页、20页。

c胡弦:《评〈深夜,听见一列火车经过……〉》,孔祥忠:《当代诗卷》2005年卷, http://www.sclch.cn/tsg/ddsj/2015/nj085.htm.

d卢辉:《中国好诗歌》第296-300期,《诗网络》新浪博客.

f景别主要是指摄像机同被摄对象间的距离的远近而造成画面上形象的大小。景别一般分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

gk程光炜:《她等待刀尖已经太久》,代薇:《落花乱:代薇诗选》,作家出版社2018年版,序言部分。

i[德]于果·明斯特伯格:《电影,心理学》,杨远婴主编:《电影理论读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7年版,第30页。

j邬苏:《当代诗歌的南京场景》,《山花》2003年第3期。

猜你喜欢

远景特写抽屉
暗中取袜
谁是小偷
大红斑的特写
抽屉男孩
宏观分析卢卡契对现代主义批判的原因
阿克苏地区招商引资分析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高效课堂的构建
我的抽屉
印度军人特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