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农业合作发展前景
2018-03-01李菁
李菁
摘 要:中俄两国都是地广物丰的大国,近年来,俄罗斯政府开始大力发展农业,不断扩大粮食种植面积,农业生产潜力巨大。而中国在资金、技术、市场等方面优势明显。基于这种优势互补,两国具有广阔的合作空间。对中俄两国农业合作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在合作中存在很多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一些建议,以期中俄在优化农产品贸易结构的同时,在农业投资和农产品深加工领域也能有更进一步的合作。
关键词:中俄农业;优势互补;合作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8)36-0148-01
一、中俄农业合作发展现状
1.不断加强紧密农业合作关系。在优化农产品贸易结构的同时,中俄在农业投资和农产品深加工领域也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合作。近些年,中国与俄罗斯的农业合作取得了快速发展。目前,在俄从事农业开发的中国企业超过200家,合作种植土地面积突破800万亩,并已建立多个经贸合作区。与俄罗斯的农业合作已形成了从种植、养殖、加工、仓储等整个产业链的发展趋势。
2.农产品贸易不断增加。2017年7月至2018年5月,俄罗斯进口到中国的粮食和食品创纪录的达到120多万吨,其中大豆进口量为84万吨。俄罗斯由于地理位置、气候环境问题,对果蔬的进口需求量非常大,中国毗邻俄罗斯,交通便利,贸易合作关系良好,中国也是一个大型水果和蔬菜生产国,对俄罗斯出口水果和蔬菜的贸易空间很大。
3.农业技术合作紧密。中俄农业科技有很大的互补性。俄罗斯主要在育种方面、植物营养、生物防治方面较为领先;我国在耕作技术、良种选育技术、农田水利、机械化技术等方面经验较为丰富。中国农业科学院与圣彼得堡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签署了合作谅解备忘录等。
二、存在的问题
1.合作资金短缺。由于农业投资资金量大、周期长、回报缓慢,许多商业银行不愿意提供贷款。很多农业企业贷不到款,缺少资金支持,导致很多农业合作项目无法顺利进行。
2.政策环境不稳定。自俄罗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关税壁垒措施逐渐减弱,但技术壁垒、绿色壁垒等非关税壁垒措施不断加强。此外,俄罗斯的政策实施非常随意,政府腐败更为普遍,企业灰色投资多,这增加了企业经营的压力和困难。
3.投资环境缺乏协调管理。虽然许多中国公司在俄罗斯投资农业,但规模相对较小,主要集中在种植初级农产品,农产品附加值低,缺乏竞争力。投资企业对农业人才培养不够重视;过度使用农药、化肥,环境保护意识较差。投资企业间盲目恶性竞争,高价租地、低价销售,投资环境混乱,对持续、长远的合作发展非常不利。
三、加大合作力度的建议
1.加大合作投资金额。我国商业银行可以投资俄罗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项目,获取利润的同时,为我国农业合作发展提供便利。另外,应通过中俄农业合作交流会、商贸洽谈会等途径对俄罗斯农业发展状况及中俄农业合作的优惠政策加大宣传,树立投资者信心,使他们加入到中俄农业合作领域来。
2.加强政府间合作。我国应在俄建立农业合作外派机构,通过该机构与当地政府部门沟通交流,保障我国在俄农业投资企业的权益。
3.创新合作模式,创建合作信息交流平台。建立对俄农业合作協会,组织在俄农业投资的企业,创建信息交流、共同合作的平台,避免恶性竞争。加快建立新型农业示范园区项目,转变单一、低技术合作模式,从单一农业种植发展到农产品精深加工。整合种植、养殖、加工和贸易,进一步扩大合作领域和地区。国家要加大农业人才的培养力度,为企业提供高水平的农业技术人才,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参考文献:
[1] 田慧丽.互利双赢共同发展中俄农业合作前景广阔[J].吉林农业,2010,(3).
[2] 栾绍香.解析中俄农业合作的发展前景[J].世界农业,2014,(2).
[3] 于敏,姜明伦,耿建忠.对俄农业合作新机遇及对策研究[J].世界农业,2015,(8).
[4] 高道名,王桦,田志宏.俄罗斯加入WTO的农业承诺及其影响[J].欧亚经济,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