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丹阳市低保家庭经济状况审核机制研究

2018-03-01李颉

经济研究导刊 2018年36期
关键词:公共政策精准扶贫

李颉

摘 要:我国当前正进入决胜精准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时期,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更好更快地实现精准扶贫都进入了瓶颈阶段,如何将剩下的“硬骨头”啃完成为重点和难点。以丹阳市作为对象,通过对城市低保家庭经济状况的审核机制的研究,从公共政策的角度分析如何突破瓶颈,从而公正、平等地真正打赢脱贫攻坚战。

关键词:低保;审核机制;公共政策;精准扶贫

中图分类号:D63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8)36-0099-02

我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随着令世人惊讶的“中国速度”快速发展,地区经济水平逐年快速提升,为部分困难家庭提供最低的生活保障也逐渐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精准扶贫”的理念,该理念的重点与难点在于扶贫的准确,近年来,在各级部门的努力下正逐步落到实处。所以说,对城市低保家庭真实状况的考察是其低保政策合理运行的必要前提。它能够将精准贯彻到底,有效瞄准困难家庭,避免“开豪车领低保”“拥有五六套房产却领着低保”的乌龙事件发生,将有限的资源精准归置到需要的人手中,促进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

一、低保经济审核机制的内涵与基本原理

第一,瞄准低保对象。目前纳入低保的对象主要有以下几类:一是残疾人,无法正常就业的人员;二是年老多病,没有经济收入的人员;三是各种原因导致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员;四是家庭贫困的在校学生;五是相关老城的拆迁、棚户区的改造等。但是,还需要通过经济审查进一步瞄准对象。

第二,促进公平公正。健全完善以经济审查制度为主的准入机制是把好低保认定第一道关,是逐步杜绝“开着小车吃低保”现象存在的重要方法,是促进低保制度良性健康发展进一步促进社会公平公正的重要举措。

第三,合理分配资源。社会的资源是有限的,应尽可能地将有限的资源运用到实处。通过对低保家庭的经济审查,可以帮助政府更好地了解服务对象,尽可能地从源头出发,帮助目标对象解决困难,早日脱贫。

二、经济审查机制的现状及问题

(一)丹阳市经济审查现状

1.丹阳市低保申请家庭经济状况核查机制。丹阳市低保申请家庭经济状况核查机制是一个为各类公共政策提供经济状况核对信息的支持性政务平台,集收录、比对、分析经济状况数据为一体,以政务信息比对为主要核对方式,通过信息收录、流转、比对、核实等一整套特定的流程实现对申请社会保障项目对象经济状况的核对,运用电子比对专线与涉及收入和财产的税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银行、证券等相关部门和社会机构进行数据交换,整合分散在各有关部门的相关收入和财产信息。

2.申请救助家庭核对平台。申请救助家庭核对平台这一信息平台建设的重点是建立“电子比对专线”,涵盖人保、税务、公积金等多个部门和单位,把原本分散在政府各部门的相关经济状况信息,通过核对系统进行最大效率的整合和利用。然而,电子比对专线的建设困难重重,不仅需要打破信息壁垄,还需实现技术对接。

3.信息比对的核对原理。根据申请人的收入特点,如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等,确定不同的核对要素。核对要素分成“基本核对要素”和“补充核对要素”。基本核对要素包括社保金缴纳金额、公积金缴纳金额、税额等;“补充核对要素”包括居住地处是否有房,是否有机动车辆、股票、债券、存款等。通过核对平台从相关部门获得相应的要素信息,由专业核对机构的数字模拟推算,在系统中直接生成该申请人客观、公正的收入财产数额,再与申请人申报的数额或政策规定的数额进行比对得出偏差值。偏差值小于等于零的出具标准线内的核对报告;大于零的进入重新确认程序,根据重新确认的情况,对于仍大于零的,或自动退出终止核对,或纳入不良诚信记录出具标准线外的核对报告,对于小于等于零的,出具标准线内的核对报告。

(二)主要问题与困境

目前阶段,低保家庭的收入状况和财产信息并非集中于同一个政府部门,反而较为分散。比如,社会保险金需要在社会保障部缴纳,因此其信息也位于保障机构;家庭应在税务部门缴纳相应的税负,因此相关信息也留存在税务部门;家庭投资的金融产品的相关信息位于银行业或者证券机构等,而各部门之间缺乏密切的联系。因此,有关部门应将低保家庭的有关信息进行真实、有效的整合,这是现阶段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

三、公共政策视角下的对策研究

(一)政策问题的焦点

在脱贫攻坚战的战略时期为了保障困难居民得到帮助,就需要准确评估被保障居民的家庭经济状况,这样就可以从众多申请者中,识别出真正困难的居民,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救助。在社会救助过程中,民政部承担着确认救助对象的职能。以往低保工作人员是通过入户调查、邻里访问以及信函索证等方式,对申请人的家庭经济状况和实际生活水平進行调查核实的。救助工作中易出现申请人隐瞒家庭收入和财产状况,申请人单位提供虚假证明,一些基层干部提供 “人情保”“关系保”等问题。这些现象严重破坏了社会救助的公正性,影响了社会救助资源的公平分配。

(二)政策问题的思路

随着救助申请人家庭经济状况审核真实完整性难保证的问题日益突出,丹阳市开始着手建立多家部门共享信息的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平台,通过相关政府部门(公安、房产、人社、工商、税务、公积金)的共同参与,工作人员可随时按程序无偿从相关部门获取真实、客观、有效的信息。同时,为了保护城镇居民家庭成员收入和财产信息的隐私权,困难家庭向政府申请救助时,家庭成员须共同签订救助申请家庭核对诚信承诺及授权声明;民政部门也将承担为救助申请人相关收入及财产信息保密的法律义务。过去为了吃上低保,领导批条子、朋友打招呼、人情、关系救助等现象时有发生。如今,有了明确的核查机制,对不符合条件的申请者任何人都帮不上忙。

(三)政策改进的具体对策

1.重视信息化建设,加强资格认定管理。信息技术是目前常用的、符合潮流的实用性工具,对国家职能部门的工作产生了较大的促进作用,使得国家职能部门的工作速度得以提高,并且能够更好地对社会保证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从而加强对救助工作整体的把握。可以说,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拓展,可以实现坐在办公室里了解、指导和管控全市救助工作。自丹阳市居民家庭经济状况信息核对系统建立至今,经过政府领导多次协调,已经可以实现八个部门十八种信息的比对。但是,能够直接反映居民家庭经济状况的银行存款、有价证券、商业保险等信息仍未能实现共享,一定程度上限制或者削弱了信息比对的作用。政府尤其是上级政府,要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和单位,既要注意信息安全,又要实现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金融的信息比对,为低保申请审核审批提供最有力的依据。

2.提高人员素质,加强基层能力建设。基层能力建设薄弱,重点是要解决人员素质的问题,主要从人员招聘、工资待遇等方面着重解决。参考南京、上海、北京、广州等城市低保工作先进地区,从事基层社会救助工作的人员,均为全额拨款事业编制,有的是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有的是从教师编制中调剂过来的人员,素质和能力完全能够胜任。因此,想解决人员素质问题,要根据岗位性质要求的不同,研究突破公益岗的局限性,招聘时更多考虑年龄更小、学习能力更强、管理更容易的人员从事城市低保工作,从根本上解决人员素质问题,从而增强基层工作能力。

3.健全监督检查机制,加大监管惩处力度。一是探索建立新的指导模式。一方面,完善工作人员责任追究机制,打破只指导不管理的格局,实行约谈长效机制,定期通过上级部门主管领导约谈下级政府主管领导的方式,及时通报工作情况、存在问题及建议,确保城镇低保核查工作各项政策能够贯彻落实到位,尤其是重大信访问题要及时、有效、妥善处理。另一方面,探索建立业务垂直管理模式,即在不打乱已有的管理体制模式下,建立更加直接的业务指导模式。目前我国已设立了省级、市级以及区级救助中心,以此为基础又开始设立镇一级的社会救助机构,截至目前已经构成从省一级到镇一级的社会救助保障体系,统一明确各级社会救助工作服务平台工作职责、管理方,弄清楚管理、指导的关系,增强业务执行能力,提高工作效率。二是强化执法能力建设。首先,民政立法要注意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即强调规范性文件对于职权归属、职权范围、工作程序,归责原则、追责程序等内容详细明确,同时,在地方立法方面,明确民政部门在职责职权范围内执法权限与程序,尤其是最低生活保障核查机制方面的执法权限与工作流程。其次,民政执法要重在落实。要依法明确岗位职责、工作程序、责任制度以及与之相关的职位晋升制度,奖惩与勤绩挂钩;制度内容必须翔实具体,一切依法办事的前提是在立法上做到事事有章可循。此外,可参考上海等地建立诚信机制,对不真实出具相关证明材料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诚信危机评估,制定相应不诚信单位、企业或个人的制约机制,逐步在思想观念上实现扭转。

参考文献:

[1]  桑永旺.分析与应对:制约低保规范化的瓶颈之所在[J].中国民政,2014,(1).

[2]  吕智超.浅析城市低保入户调查存在的问题[J].经济师,2015,(12).

[3]  段美枝.中国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运行效果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14-18.

[4]  王永梅.城市低保管理创新机制研究——基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理论[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14,(7).

[5]  邓锁.城镇困难家庭的资产贫困与政策支持探析——基于2013年全国城镇困难家庭调查数据[J].社会科学,2016,(7).

[6]  唐钧.城市低保的最新发展研究[J].中国市場,2014,(24).

[7]  彭伟.关于民政综合信息化建设的探讨[J].信息化建设,2016,(3).

[8]  葛琦.整体政府视角下的居民经济状况核对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15.

[9]  李迎生,李泉然.农村低保申请家庭经济状况核查制度运行现状与完善之策——以H省Y县为例[J].社会科学研究,2015,(3).

[10]  陈水生.中国城市低保制度的发展困境与转型研究[J].社会科学,2014,(10).

[11]  祝建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评估与重构[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公共政策精准扶贫
公共政策中社会排斥的产生根源及其防范对策
公共政策视域下精准施策问题探究
公共政策在公共管理中的价值实现及作用
精准审计的现状研究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
公民参与政府公共政策制定的实践价值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