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吡格列酮胰岛素增敏剂联合不同降糖药治疗老年糖尿病的效果

2018-03-01李静

糖尿病新世界 2018年23期
关键词:老年糖尿病降糖药效果

李静

[摘要] 目的 采用吡格列酮胰岛素增敏剂与不同降糖药物对老年糖尿病进行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 方法 该院2017年9月—2018年9月选取24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有患者120例,观察组采用吡格列酮与瑞格列奈联合治疗,对照组采用吡格列酮与格列美脲联合治疗,比较两组FINS、PI、FBG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FBG、2 hPG、AUC-INS 0~10 min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体质量差值、治疗后WHR、BMI、低血糖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胰岛素增敏剂与瑞格列奈联合治疗老年糖尿病患者,可以显著增加人体的胰岛素敏感性、并促进分泌胰岛素,从而有效降低胰岛素抵抗。

[关键词] 吡格列酮胰岛素增敏剂;降糖药;老年糖尿病;效果

[中图分类号] R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8)12(a)-0097-02

糖尿病是常发于老年人群的一种疾病,相关研究显示,我国超过60岁的老年人糖尿病患病率高达10%[1],因此糖尿病的临床治疗成为当前医药界研究的热点。按照临床治疗糖尿病药物的机制不同,可以将降糖药物分成粗胰岛素分泌剂类、双胍类及胰岛素增敏剂类等,为提升临床上糖尿病的治疗效果,经常会联合应用不同类型降糖药物,但是由于不同药物作用机制不同,如果联合用药不合理,不仅不会达到理想治疗效果,甚至会引发一系列不良反应,甚至出现低血糖事件。为进一步分析临床治疗糖尿病时不同降糖药物之间联合应用的效果,该文选择几种药物联用治疗老年糖尿病,现在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24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均符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07年版)》中提出的标准,均确诊为2型糖尿病,纳入标准:①空腹血糖(FBG)≥7.0 mmol/L,餐后2 h血糖(2 hPG)≥11.1 mmol/L,符合体质指数(BMI)≥28 kg/m2、腰臀比>0.9的指标;②排除妊娠期、哺乳期妇女,有药物禁忌症患者以及有严重脏器功能不全患者;③排除在患有糖尿病的同时存在并发症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有患者120例,对照组中男性72例,女性48例,平均年龄为(64.45±2.18)岁,平均病程为(4.3±0.8)年,平均体重为(69.4±4.7)kg;观察组中男性75例,女性45例,年龄平均为(64.56±2.21)岁,病程平均为(4.5±0.9)年,体重平均为(69.5±4.6)kg。两组患者各项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严格控制膳食摄入总量,以达到控制总能量摄入的目的,并注意合理均衡分配各种营养物质,忌烟酒并限制食盐摄入量,引导患者适度运动。对照组在上述疗法基础上口服吡格列酮胰岛素增敏剂、格列美脲进行治疗,吡格列酮片15 mg/次(初始剂量),1次/d,于早餐前口服1 mg,治疗期间结合患者血糖监测结果合理调整剂量;观察组则采用吡格列酮、瑞格列奈进行治疗,其中吡格列酮用法、用量与对照组相同,于餐前10 min服用瑞格列奈1 mg,口服3次/d,治疗过程中按照血糖监测情况合理调整剂量。1疗程为4周时间,所有患者均治疗超过3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观察患者空腹胰岛素(FINS)及胰岛素原(PI)、FBG、2 hPG、HbA1c变化情况,采用放免法对FINS、PI进行测定,应用免疫比浊法对HbA1c进行测定,应用葡萄杨氧化酶法对FBG、2 hPG进行检测,实行静脉葡萄糖-胰岛素释放实验(IVG-IRT),应用梯形法对IVG-IRT实验0~10 min胰岛素曲线下面积(AUC-INS 0~10 min)进行计算,利用上述指标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判断[2]。

1.4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采用χ2检验计数资料[n(%)],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量资料(x±s),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对比

对照组FINS治疗后与前后差值分别是(98.2±2.9)pmol/L、(10.6±1.5)pmol/L,PI治疗后与前后差值分别是(25.4±1.7)pmol/L、(3.3±0.9)pmol/L,FBG治疗后与前后差值分别是(7.8±1.3)mmol/L、(1.2±0.6)mmol/L,2 hPG治疗后与前后差值分别是(10.8±1.2)mmol/L、(2.1±1.3)mmol/L,HbA1c治疗后与前后差值分别是(7.43±1.47)%、(1.89±0.37)%,AUC-INS 0~10 min治疗后与前后差值分別是(1 208.6±25.9)pmol/L/min、(234.6±293)pmol/L/min,观察组FINS、PI、FBG、2 hPG、HbA1c、AUC-INS0~10min治疗后与前后差值分别是(84.5±2.2)pmol/L与(17.3±1.8)pmol/L、(18.5±1.5)pmol/L与(13.5±1.4)pmol/L、(6.5±1.5)mmol/L与(2.2±0.8)mmol/L、(9.1±1.5)mmol/L与(3.3±0.9)mmol/L、(6.93±1.23)%与(2.59±0.73)%、(1 657.8±36.7)pmol/L/min与(487.7±31.5)pmol/L/min,观察组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观察组与对照组预后各项指标对比

观察组治疗前后体质量差值、治疗后WHR、BMI、TC、TG、HDL-C、LDL-C及低血糖发生率分别是(5.8±1.8)kg、(0.932±0.021)、(25.7±1.2)kg/m2、(4.78±1.06)mmol/L、(1.89±0.45)mmol/L、(1.25±0.33)mmol/L、(2.63±0.28)mmol/L、30.8%(37/120),对照组分别为(10.2±1.7)kg、(0.963±0.019)、(23.4±1.5)kg/m2、(4.24±1.27)mmol/L、(1.45±0.36)mmol/L、(1.81±0.46)mmol/L、(2.31±0.35)mmol/L、12.5%(15/120),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2型糖尿病患者在临床上极为常见,胰岛素抵抗引发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这时即使患者胰岛素分泌功能是正常的,其体内胰岛素分泌还是会处于相对低下的状态,该次研究中观察组的治疗药物中吡格列酮为胰岛素增敏剂,通过提升患者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可以减轻胰岛素不足的状态,充分发挥出降血糖的作用。相关研究显示[3-5],餐后高血糖与糖尿病发并发症的发生有一定关联,因此控制好餐后高血糖、空腹血糖的重要性是等同的,瑞格列奈是一种非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它的作用速度非常快,起效时间很短,在餐前10 min服用可起到快速控制血糖的作用,因此可以有效降低低血糖事件发生率。

该次研究中吡格列酮与瑞格列奈联合治疗老年糖尿病,既可以不增加FINS,同时还能使FBG、2 hPG、PI等指标显著降低,但是AUC-INS 0~10 min显著增高,可见这两种药物联合应用不仅可以控制好血糖值,同時还能起到持续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的作用,使胰岛素的抵抗作用逐渐减弱,从其预后的各项指标来看,观察组体质量差值、治疗后WHR、BMI等指标情况均明显好于对照组,且以上指标均与糖尿病的发病关联很大,可以获得比较好的改善效果,可见患者预后非常好。

综上所述,采用中吡格列酮与瑞格列奈联合治疗老年糖尿病患者,可以显著提升患者的临床效果并有效改善其预后情况,通过胰岛素敏感性的增加以及促进胰岛素分泌,可以通过不同途径与缓解产生协同性疗效,同时达到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的作用,显著降低胰岛素的抵抗性作用,对于患者预后的改善以及降低治疗过程中患者低血糖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可以起到有效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韩宝玲. 2型糖尿病患者危险因素与心血管疾病相关性研究进展[J]. 中国医药, 2014, 9(1):139-140.

[2] 陈陵霞, 苗懿德, 孟春英,等.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在老年2型糖尿病中的变化及其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12, 15(5):527-528.

[3] 杨玉玲.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缬沙坦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的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82):118,121.

[4] 李曙娟,孙月明,李倩.多学科协作综合护理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心理健康、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8,26(12):1846-1849.

[5] 张楠, 万钢, 吕玉洁,等. 2型糖尿病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相关性的研究[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6,37(18):2583-2586.

(收稿日期:2018-10-11)

猜你喜欢

老年糖尿病降糖药效果
长效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与安全性
按摩效果确有理论依据
两味鲜为人知的降糖药
服降糖药要选对“时辰”
迅速制造慢门虚化效果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患者加用降糖药或胰岛素的疗效及对抑郁情绪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