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珠式手足按摩器治疗女性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2018-03-01于丽杰张莹徐百灵
于丽杰 张莹 徐百灵
[摘要] 目的 探讨滚珠式手足按摩器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该院收治的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86例,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诺氟沙星(0.2 g,口服,3次/d)+柳氮磺砒啶(2 g,口服4次/d),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滚珠式手足按摩器治疗,2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残余尿量变化情况、排尿功能恢复正常时间,随访6个月统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5.35%)明显高于对照组(79.07%)(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残余尿量(93.75±18.84)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9.41±20.17)mL(P<0.05);观察组者排尿功能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65%)明显低于对照组(23.25%)(P<0.05)。 结论 滚珠式手足按摩器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能够有效减少患者残余尿量,缩短患者排尿功能恢复正常时间,提升临床疗效,安全性良好。
[关键词] 滚珠式手足按摩器;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 R58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8)12(a)-0008-02
目前我国糖尿病发病率约为9.70%,而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作为糖尿病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在糖尿病病例中的发病率在50%左右,严重威胁患者身心健康[1]。总结临床资料发现,患者发病与血糖控制效果、病程长短、神经病变等因素密切相关,极易诱发肾脏并发症、泌尿系统感染等情况,危及患者生命安全。为了探索更加高效的临床治疗方案,该文以该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分组后就不同治疗方案的预后效果展开了研究,以供借鉴,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医院收治的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86例,采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各43例,患者均为女性。观察组患者年龄48~83岁,平均(65.43±3.26)岁。对照组患者年龄47~82岁,平均(65.27±3.54)岁。全部受检者均获知情权。纳入标准:①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1999年制定的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诊断标准[2];②临床资料保存完整;③血常规检验显示肝肾功能正常;④超声测定残余尿>100 mL。排除标准:①精神病;②药物过敏;③尿路梗阻;④前列腺肥大;⑤外伤所致排尿异常病例。两组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全部患者均接受饮食控制、运动疗法治疗,在此前提下动,对照组给予患者诺氟沙星胶囊(国药准字H22024755)0.2 g,口服,3次/d;柳氮磺砒啶肠溶片(国药准字H31020840)2 g,口服4次/d。观察组患者采用滚珠式手足按摩器治疗,治疗部位主要有腹部局部、背部、下肢部。患者取仰卧位或者坐位,充分暴露治疗部位,取穴:肾俞、膀胱俞、气海、关元、曲骨、中极、天枢、气冲、阴陵泉、足三里、三阴交,按摩以局部皮肤酸胀、出现微热感为宜,1次/d,30 d为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1)根据美国老年学会制定的尿失禁程度量表判定临床疗效[3]:尿失禁评分:无记为0分,每周≤1次记为1分,每周≥2次记2分,几乎每日都有记3分,每日>1次记4分;尿急:无或轻度尿急记0分,中度记1分,重度记2分;大便失禁:无记0分,每周≤1次记为1分;每周≥2次记2分;夜尿:每夜1~2次记0分,每夜3~4次记1分,每夜>4次记2分;排尿次数:3~4 h排尿1次记0分,1~2 h排尿1次记1分,每小时排尿>2次记2分,评分0~12分,結合评分减分率评价治疗效果:①显效:临床症状评分0分%;②有效:减分率≥50%;③无效:临床症状评分减分率<50%,减分率=(治疗前临床症状积分-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治疗前临床症状积分×100%,治疗有效率=(①+②)/43×100.00%。(2)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残余尿量水平和排尿功能恢复正常时间。(3)随访6个月,统计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方法
该次研究中,将86例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研究数据均输入至SPSS 23.0统计学软件中,进行统计学有效处理,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的形式表示,处理方式为χ2检验;患者残余尿量水平和排尿功能恢复正常时间采用(x±s)的形式表示,处理方式为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对比
观察组患者显效26例,有效15例,无效2例,治疗有效率95.35%(41/43);对照组患者显效17例,有效17例,无效9例,治疗有效率79.07%(34/43)。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08,P=0.024)。
2.2 治疗后动态血糖监测指标水平对比
治疗前后,对照组患者残余尿量水平分别为(226.38±23.81)mL和(169.41±20.17)mL;治疗前后,观察组患者残余尿量水平分别为(224.93±30.63)ml和(93.75±18.84)mL,组间数据对比,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245,P=0.403);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49,P=0.008),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残余尿量水平与本组治疗前相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患者排尿功能恢复时间(13.92±2.57)d;观察组患者排尿功能恢复时间(9.63±2.08)d,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09,P=0.000)。
2.3 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65%(2/43),包括恶心呕吐1例,皮疹1例;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3.25%(10/43),包括恶心呕吐3例,皮疹2例,头晕头痛2例,腹泻1例,失眠2例。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76,P=0.015)。
3 讨论
病理学研究结果显示,糖尿病多由代谢紊乱引发神经内膜血管阻力增强,导致缺氧、缺血、神经细胞和神经轴突病变所致[4]。有学者认为,糖尿病患者神经元ATP酶活性受到严重抑制,降低了神经冲动传导速度,稀释了膀胱壁内神经元原有浓度,引起膀胱传入和传出纤维传导障碍,致使患者出现尿道、膀胱功能失调情况[5]。中医学研究领域中,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属于“消渴”“癃闭”范畴,膀胱负责尿液排运,正常排尿与膀胱、三焦气化功能密切相关,糖尿病患者经久不愈,阴耗阳损严重,导致开阖失司。该文采用的滚珠式手足按摩器治疗方案可经中极、关元、气海、曲骨、气冲、肾俞、膀胱俞等穴游走下腹部,发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之功效,促使膀胱气化功能恢复。临床研究证实,气海可温补下焦,关元可补益肾气,滚珠按摩可通过局部温煦肾阳,改善局部血运及神经功能,提高全身技机能。与上述分析一致,经该文研究发现,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5.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07%,显示观察组采用的治疗方案可有效改善患者尿急、尿失禁、夜尿等临床症状,提升治疗效果。
整理相关文献资料可知,按摩天枢、阴陵泉、足三里、三阴交等下肢穴位,可促进腰骶局部植物神经功能恢复,安全性优良,同时可有效促进膀胱与肾对尿液的气化固摄,达到减少尿潴留、调节肾气、保护肾功能的治疗目的[6]。该组实践证实,治疗前两组患者残余尿量比较无明显差异,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残余尿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残余尿量与本组治疗前相比较均明显减少,观察组者排尿功能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表明两组采用的治疗方案均可有效减少患者残余尿量,但观察组患者尿量减少效果更加明显,且治疗方案起效更快。随访6个月,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65%明显低于对照组23.25%(P<0.05),说明观察组采用的治疗方案可有效防控恶心呕吐、皮疹、头晕头痛等不良反应事件发生,提高临床治疗安全性。
综上所述,滚珠式手足按摩器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不适症,减少患者残余尿量,缩短患者排尿功能恢复时间,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可靠,因此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与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杨亚飞,杨进,陈林,等.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研究与进展[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7, 38(5):802-808.
[2] 徐明喜,杨帅,马敬弟.糖脉康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探讨[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20):24-25.
[3] 周建民,樊斗霜.温针灸配合硫辛酸注射液治療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6,23(2):45-48.
[4] 王文学,曹瑞.艾灸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36例[J].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5(4):56-58.
[5] 慕晓梅.莫沙必利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治疗效果[J].糖尿病新世界,2015,35(21):28-30.
[6] 贺学允,陈玉玲,刘晓红.中西医结合疗法在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28):110-111.
(收稿日期:2018-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