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舒伯特《纺车旁的格丽卿》的浪漫主义风格特征分析

2018-03-01苏燕

艺术研究 2018年4期
关键词:戏剧性浪漫主义艺术歌曲

苏燕

摘 要:德奥艺术歌曲起源于18、19世纪的欧洲,以其高品位及优雅情趣,成为艺术领域中独特的一种创作体裁。而舒伯特无疑是德奥艺术歌曲的开创者。他在这一领域所达到的艺术造诣被后世的作曲家所膜拜,并且少有人超过他。他对和声语汇的大胆尝试以及把音乐和诗歌完美结合的天才,大大影响了后世如舒曼、沃尔夫等作曲家。在他的600多首艺术歌曲创作中,《纺车旁的格丽卿》、《魔王》无疑是伟大杰作中的精品,其创作风格远远超越了古典主义的表达范围,凸显了浪漫主义风格特征,本文正是以《纺车旁的格丽卿》为例对其浪漫主义风格进行分析。

关键词: 艺术歌曲 浪漫主义 戏剧性

论及德奥艺术歌曲,我们会首先想到舒伯特。这位奥地利作曲家生活在古典与浪漫主义交替的时期,虽然只活了短短31年,却创作出600多首歌曲。他把艺术歌曲这一体裁的创作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并且影响了之后如舒曼、沃尔夫等诸多重要的艺术歌曲作曲家。“他对艺术歌曲创作的成就如此之大,以致于他在交响曲、奏鸣曲、重奏等领域中的创作都淹没在艺术歌曲的阴影下,而他的器乐曲的创作也深深地受到了艺术歌曲创作的影响,就像莫扎特的歌剧深深影响到他的其他作品的体裁创作一样。”?譹?訛

《纺车旁的格丽卿》(Op.2,D118)是舒伯特最著名的艺术歌曲创作之一,写于1814年。这首艺术歌曲是舒伯特17岁的杰作,可以说是舒伯特第一部完美的艺术创作,是第一首真正意义上的艺术歌曲,其艺术高度极大的超越了以往的艺术歌曲创作。这主要体现在:歌曲的情感内容兼具抒情性与戏剧性的浪漫主义风格特征;歌曲的创作形式打破了分节歌单一曲调的创作形式,取而代之的是更加贴合歌词意思的、相对自由的曲调形式;钢琴伴奏的织体更为丰满,弥补了歌唱声部的单一,在刻画人物心理、勾画场景、塑造丰满的人物形象等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接下来本文将就以上几点对这首歌曲进行具体分析。

一、兼具抒情性与戏剧性的诗歌内容

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一个重要的特征是:不再刻意突出人的理性,而是深入发掘人类的情感世界,通过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特点鲜明的人物形象。歌德的这首诗歌正是浪漫主义思潮的产物,其中大量的人物心理描写、人物内心的矛盾冲突都充分表达了诗歌的抒情性以及戏剧性的浪漫主义特征。受到当时浪漫主义思潮的影响,文学作品常常被运用到音乐作品的写作中。《纺车旁的格丽卿》便是取材于歌德的《浮士德》第18场的文学内容,这也是舒伯特的音乐与歌德的文学第一次产生艺术碰撞的成果,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它与晚一年出炉、同样选自歌德叙事诗的歌曲《魔王》在艺术高度上如出一辙,广为后世所传颂。

诗词分为三个大的段落,每一段都出现“我心绪不宁,心事重重,我再也找不到安宁”,但每一次都呈现不同的情感,并且情绪不断递进。第一段歌词描述了格丽卿坐在纺车旁,想着浮士德,心神不宁;第二段歌词描述了她回忆见到浮士德的情景,进一步激发了她对心爱的人的渴望之情,并且开始想要有所行动,正如歌词所描述的一样:“我要伏在窗前,我要走出房门,只为了看看高大俊朗的他,为了一个吻!”第三段歌词描述了格丽卿对不能得到的爱情的无奈以及对爱人无限的憧憬之情。随着歌词情绪的层层递进,我们隐隐感受到格丽卿为爱情甘愿奉献一切的悲剧色彩。?譺?訛

歌词译文如下:

二、歌曲写作形式的浪漫主义特征

通常来说,艺术歌曲的写作形式主要有三大类: 分节歌,通体歌和变化分节歌。“在舒伯特之前,德奥派作曲家意识到分节歌这种民间歌曲形式的局限性,力图将固定不变的形式加以改变,但舒伯特的成就则远远超出了这些经验。”?譻?訛这首《纺车旁的格丽卿》便是艺术歌曲创作形式的典范,它超越了一般分节歌的形式,而且突破了变化分节歌对音乐内容表达的局限性。这种歌曲形式可以更好的被用来表达个人的情感、描述微妙的心理特征和戏剧场景,而这些作用是分节歌乃至变化分节歌所无法达到和完成的。把这种自由写作形式运用到艺术歌曲的创作中,是由舒伯特开创的,这就为后来的浪漫主义艺术歌曲打開了一片新的天地。而他的成果则直接影响了后辈作曲家如胡果.沃尔夫的艺术歌曲创作。这种新的创作形式被西方音乐学者称之为艺术歌曲的自由形式。?譼?訛

《纺车旁的格丽卿》正是采用了这种自由形式的写作手法,即音乐的形式为了诗歌的内容和结构特征而存在。这首歌曲采用了三部五部曲式结构的写作手法,由于每一个乐段都是由相同主题以及三个不同的插部材料构成,插部的开头运用了主部主题的动机进行发展,采用了换尾不换头的形式,因此这首歌曲同时也具有回旋曲的曲式结构特征。曲式结构图标如下:

由以上表格我们可以看出,这首艺术歌曲兼具回旋曲及三部曲式特征。A段主题素材一共出现三次,是4+4的方整型乐句结构。主题与主题之间由插部连接起来,第一插部即B乐段,乐句材料运用了主题素材进行发展,从小节数中可以看出,整个乐句结构扩大了一倍。第二插部即C乐段,主题材料进一步发展,乐句运用了重复、发展、排比等手段进一步展开,小节数比B乐段扩充了一倍。D乐段的旋律一开始就使用了对比主题材料,这个乐段旋律具有小二度上下行的螺旋式走向特征,小节数进一步扩充。该乐曲的尾声再一次运用了A乐段的材料,只是这一次主题只进行了一半就终止了。

从和声上来看,在这首歌曲中,舒伯特充分运用了大小调交替的写作手法,主题总是由d小调开始,转入C大调以后又回到d小调。插部的大小调和声变化则更为频繁。从旋律的音区上来看,第一部分的最高音区在小字二组的F,第二部分升高到小字二组的G,到第三部分达到小字二组的A。音高的不断上升也体现了音乐内容的戏剧性及矛盾冲突在不断扩大,伴着歌词情绪的层层推进,音乐的紧张度也紧跟着不断的升级。

三、钢琴伴奏与歌声的完美结合

从舒伯特的艺术歌曲开始,钢琴伴奏越来越具有独立性,音乐表现力也越来越丰富。在舒伯特的艺术歌曲中,钢琴伴奏是作曲家用音乐塑造诗歌中的完美形象,表达深刻的思想内容,勾画情景而进行整体构思的的一种创作方法。贯穿这首歌曲的钢琴伴奏,是连续十六分音符的六连音音型,为我们勾画出心事重重的格丽卿坐在纺车旁,思念心上人的场景画面,生动地描绘出循环运动着的纺车的节奏,同时也对应了歌词中格丽卿心神不定的情绪。伴奏的左手部分是八分音符加休止的节奏型,形象地模仿了纺车的声音,出现在较低的音区上,表现了格丽卿心事重重、焦躁不安的心理状态。全曲时快时慢的速度表达了格丽卿由思念和回忆心上人的音容笑貌,到满心憧憬,再到歇斯底里、不顾一切的渴望,最后失望的这一系列心理活动过程。

在力度表现方面,这首歌曲一共有五次PP, 尾声结束在PPP近乎听不到的音响背景下。在和声表现方面,舒伯特仍然是运用了大小调交替来表现不同的和声色彩。引子和主题由d小调开始,随后转入C大调,钢琴伴奏织体由连续的十六分音符贯穿全曲。力度、和声以及伴奏织体这几个因素加在一起,使整首歌曲充满了阴郁的色彩,到了第50-67小节,和声转入F大调,色彩变得明亮,取代纺车主旋律的是连续的分解和弦琶音,这一段是格丽卿回忆心上人高大英俊的形象而出了神,音乐流畅,和声优美,充满了抒情性特征。全曲最具戏剧性特征的段落在第67小节,音乐进行到d小调极不和谐的七级减七和弦处,突然停住。随后音调单一的纺车声再次响起,把格丽卿从幻想拉回到现实中。尾声之前的十二个小节是全曲的高潮,这一段钢琴伴奏的低音在每一小节的强拍出现SF的力度记号,总共11次,表达了格丽卿近乎歇斯底里的渴望。随后主题再次出现,仿佛乐曲又重新开始了一样,但是这一次主题只出现了一半,就好像乐曲还没有结束一样。

注释:

①②《Reclams Liedführer》Axel Bauni, Werner Oebbmann, Kilian Sprau und Klaus Hinrich Stahmer [M] Philipp Reclam jun. Stuttgart

③④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M].上海音乐出版社.

参考文献:

[1] 瓦而特·杜尔.弗兰茨·舒伯特艺术歌曲[M].骑熊音乐出版社,1980.

[2] 《Reclams Liedführer》[M] Axel Bauni, Werner Oebbmann, Kilian Sprau und Klaus Hinrich Stahmer [M] Philipp Reclam jun. Stuttgart

[3] 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M].上海音乐出版社.

猜你喜欢

戏剧性浪漫主义艺术歌曲
艺术歌曲《望终南山》的演唱分析
漫谈诗的革命浪漫主义
十九世纪法国浪漫主义大师
论浪漫主义对新诗功能的影响
戏剧性十足的巴洛克艺术
“拨乱反正”时期的艺术歌曲创作
美国自白诗的“戏剧性”
抖音:“滤镜”下的戏剧性与自我缺失
谈艺术歌曲《忆秦娥·娄山关》的钢琴伴奏
浅谈黄自艺术歌曲的民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