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意略形

2018-03-01倪志强

艺术研究 2018年4期
关键词:金属材料雕塑

倪志强

摘 要:绘画里“写意”的手法,赋予了中国艺术的创作灵魂,也让我在金属材料雕塑创作时找到了灵感,我利用“重意略形”的创作手法,强调“形神并重”先后创作了《后世不忘前世之师》、《雄风再现》、《换个角度看世界》、《畅叙幽情》等。通过将“重意略型”理念贯穿于作品中,不仅给予了人的审美体验,而且更让人体会了金属材料所传递的深邃神秘的韵味和气势磅破的力感。

关键词:重意略型 金属材料 雕塑

写意是中国绘画的核心与灵魂,指艺术家忽略艺术形象的外在逼真性,而强调其内在的精神实质表现的艺术创作手法?譹?訛。此手法为我的雕塑创作带来了灵感 ,特别是创作中对“意象”的追求与表现,通过雕塑本体自然流出精神本质,也就是塑形显意。从古至今,雕塑材料在不断地丰富,由于金属材料不受造型的限制逐渐被雕塑家们追捧,它的延展性、堅韧性是其它雕塑材料无可比拟的。我在使用金属材料创作时发现重意略形可以让我在创作时进入一种审美体验的状态,就是融入一种自由的、纯然的灵的世界,当然略形并不是轻形,而是抽象的、简略、概括的去塑造、去表达,“形 ”不是灵性的,而是感官的;不是自足的,而是被生成的。 如霍去病墓前石刻应用象征的手法,造型简练、夸张,并结合浮雕和线刻的手法,使整个雕塑浑然大气,充满生命力。体现了汉代雕塑之美的内涵,意至而形不至。从艺术表现手段来看,就是意象造型的典范,以形传意,将“意”蕴涵和寄寓在“形”之中,让“象”具有表意功能。

作品《后世不忘前世之师》(图1)表现的是红军的历史题材。红军作为一个坚强的主体,为摆脱中华民族的深重苦难,为了新中国解放的理想而经历的艰苦卓绝、百折不挠的战斗历程,不仅是中华民族历史的记忆,也是新中国人民心中永恒的丰碑。虽然红军离我们这一代人的时空相去甚远,但长期耳濡目染的红军精神始终伴随着新中国的成长,并在我心里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很早我就一直有着用雕塑表现红军战士的欲望,恰逢建国六十周年给我提供了创作的契机。于是我遍览史料,广泛发掘,反复酝酿后,我选用现代的雕塑语言来表达这一主题,打破过去的脸谱化模式的现实主义的表现形式,从那些表现历史选题中某些既定的、脸谱化的模式中挣脱出来,用现代雕塑材料的视觉语言,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材料就是突破的关键?譺?訛。于是我搜罗市区所有的材料市场,经过多次的遴选,最后选定了一种锈迹斑驳的铁皮;这种铁皮所具有的柔韧坚硬的特性以及其释放出来的充满着沧桑感的信息,正是我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在雕塑的制作中,我自主地吸收了绘画中“重意略形”的美学观念,并结合当代材料雕塑视觉语言的表现形式,在整体上注重气势,强调神韵,不拘泥于形的表面细节,而是追求人物深层的本质特征,采用意象表达,把现实具体的人物进行抽象概括提炼。例如依据金属的自然和物理属性将头、手、腿、足等都高度归纳成几何形来进行造型处理,使现实形体转换成象征性的语言符号。

我的创作构思以组雕的造型来表现,红军战士两人一排呈曲线向后延伸,构成12人的阵式,一面战旗高扬在前排战士的头顶,后面人物依次悬空,旨在追求一种形有尽而意无穷的境界。随着创作的深入,在实践中我对材料的多义性的认知也进一步加深。我选用具有坚硬特性的铁皮来塑造战士刚毅且棱角分明的脸庞和手臂,利用柔韧适度的薄料去表现战士的服装,运用一些呈自然弯曲、凹凸形态的铁片来处理形体的模糊过渡和特殊部位,并通过渗着斑斑锈迹的铁皮来陈述沧桑感,使作品产生了许多意想不到的效果。铁皮在弧光焊枪的塑造中由点连成面,再由面变成体,它们分割着空间又占有着空间,呈现出一种自然的秩序感和节奏感。在整个焊接过程中,我把材料的特性与自己的意象追求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使形体的象征性、喻意性得到充分的表达。

当作品完成时,一队历经血雨腥风,千难万险却始终充满着乐观精神的红军战士,仿佛踏着历史的足迹穿越时空的隧道戛然呈现我的眼前。作品中,队伍的曲线处理喻意漫长、坎坷的革命历程,铁皮的斑驳锈迹隐喻红军战士经过的历史沧桑、艰苦岁月,坚实的铁皮造型折射出红军战士的刚毅顽强、不屈不挠的精神,而飘扬在队列前面用整块铁皮焊成的残缺的战旗,则象征着红军战士的坚定信念……红军——铁军,这个无坚不摧的象征性符号,在这个用铁质材料构成的造型语言中得到了最好的诠释。这件作品后来入选了建国六十周年全国第十一届美展,可以说是对我的这次材料创作的肯定。此外,我又运用铁线这一材质以写意手法先后创作了《雄风再现》、《换个角度看世界》这两件作品。

金属雕塑成品无论从造型手法、形式、材料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精神指向,我们只有把握金属材料所要暗示和象征的语言才能给观赏者营造一个丰富的想象空间,正如现代抽象艺术奠基人康定斯基所说:材料中蕴含着一种“具有倾向的张力”。我的另一件用铝线点焊而成的作品《畅叙幽情》(附图4),这件作品描述了东晋时期数文人墨客在大山下喝酒、纵歌、弹琴等各种动态神情,表达的是远离尘嚣、不拘礼法、悠然自得的一种心境。通过弯弯曲曲的铝线来塑造大山坡度陡峻、山峦绵延起伏。整件作品“重意略形”,铝线似疏而实,似松而紧,简略儒雅中蕴含着厚重感之形式美,表达了大山幽谷之中远离市井、洒脱、旷达的情怀,同时用一种写意的塑形手法勾勒出“形神交融、天地人一体”意境,将自然表象融入人物的神态中,给人以心灵的释放和精神的寄托。此外,根据豹子、狼的不同性格特征以及动物本体色彩分别运用铜、铁片材料以意象的手法创作了动物系列1、2(附图5、6)。

从以上作品的创作中深悟到:“材料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具有生命力的,它作为一种特定属性的载体,不仅与历史连接,还蕴含着丰富的生命义涵,在自然环境中它可以呼吸、生长、变化,它以其自身的规律呈现着生命的迹象”。关键是作为艺术家,你要能准确地把握它的生命特征,激发它的潜在的特殊功能,让它在你的作品中焕发出生命的活力,通过将“重意略型”理念贯穿于金属材料的创作中主要体现为审美体验的主体不但要塑形赋意,更要让人体会金属材料所传递的深邃神秘的韵味和气势磅破的力感。

注释:

张见.画至书为极则——体悟写意绘画对书法创作之用[J].美术观察,2016(6):66-67.

姜珊.现代雕塑材料的视觉语言表达研究[J].艺术品鉴,2016(5):369.

猜你喜欢

金属材料雕塑
巨型雕塑
闻一多像(雕塑)
我的破烂雕塑
把握考查角度 学好金属材料
金属材料焊接中的问题及对策
雕塑类
负载型纳米金属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
为金属材料披上“防护衣”——金属材料的腐蚀与防护研究
沈阳宇金属材料研究所
新型金属材料在现代城市建设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