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心所向素履可往
2018-03-01李福成
李福成
刘丽秀外慧中,对专业追求孜孜不倦。她大学毕业工作几年后考取了河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国画系的研究生,师从我国著名的工笔人物画家朱兴华教授。朱兴华先生学养深厚,为人为艺都善用其心。刘丽跟随先生学习受益颇多。
刘丽的作品大都是宏幅巨制,画幅大,所画人物众多,都是极耗精力的,但是她却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本真。在绘画艺术道路上乐此不疲。这些年刘丽的绘画基本上是以整体比较强的形式感夺人心目。她所画的人物形象和生活情境多是我们这代人少年时的回忆与钩沉,有着质朴的童真和平静的内心及笃定的生活状态。她运用静谧、纯净、明亮的画面关系去营造一个又一个理想主义的唯美世界,这是她的审美取向,深入骨髓,始终如一。也恰恰是这样的个性和这样的执着坚持,才塑造了她坚韧不拔的艺术气质,成为她恒久坚持为艺的动力源泉。
刘丽的许多作品以众多的人物组成,这种“群像式”的构图方式依赖的就是像排兵布阵一样的气势,在挨挨挤挤当中散发的是一种曼妙的和谐,而这种和谐又因画面人物形象各异而带有精神上的丰富性,这种“团块式”的人群总能给人一种既熙熙攘攘又其乐融融的整体和谐感。比如《帐篷小学的孩子们》《春天里的阳光》《田野小河边》《枣儿熟了》等作品,都能体现她的这种审美取向。
刘丽有自己的思想,她用自己的作品,向我们讲述着她的文化之根。她的各种经历和体验被快乐地从记忆里呼唤出来,一下子跃然纸上,构成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记得是在2006年6月初,刘丽即将研究生毕业之际,在河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展厅举办了她的个人作品展,展出的作品包含写生和创作约五十余幅,全面展示了她读研期间辛勤劳作的成果。虽然这个展览只有一周时间,但却引起了比较大的社会反响。因为在读研期间,刘丽的画作就不断入选中国美协等主办的全国画展。当时,她的工笔重彩作品多以儿童题材为主要表现内容,作品追求童趣、天真烂漫、自然而然等品质。刘丽毕业后被解放军军械工程学院基础部人文教研室录用,边当大学老师边搞创作,实现着她为艺术而战的理想。
木心说:“不自由,就是不自然。不自然,就是不自由。”刘丽在创作中的状态和诉求是自由的和自然的,她从不作刻意粉饰。这需要很大的勇气和罕见的精神力量。创作就是她的精神返乡,就是她带领我们回到那个纯真年代。当艺术家达到某种创作深度时,这种怀乡的记忆就开始恢复,开始发挥作用。
艺术家是创造者,也是未见事物的发现者,他们无须用某个概念来捆绑自己的手脚。刘丽的艺术创作始终处于一种与创造性有关的实验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她努力寻求最合适的、最独特的自我形式。这种属于刘丽自己的极具个性的形式,是对传统的绘画语言的一次颠覆和重建。她的艺术创作的實验性孕育着创造性,而她的实验性又体现在她作品的完成性中。这种创造,是刘丽于工作室一隅悄无声息地完成的,实是凡心所向,素履可往。
伟大的作品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真诚,不真诚的东西能打动心灵么?刘丽的绘画是动人的。
编辑:刘亚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