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创椎弓根螺钉固定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8-03-01唐运虎

中国社区医师 2017年21期
关键词:固定脊柱骨折

唐运虎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7.21.30

摘要 目的:探讨微创椎弓根螺钉固定脊柱骨折的方法及效果。方法:收治脊柱骨折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开放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微创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一般状况、并发症发生率和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椎弓根螺钉固定脊柱骨折可有效减轻对患者的创伤,减少并发症,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 微创椎弓根螺钉;固定;脊柱骨折

为探究微创椎弓根螺钉固定脊柱骨折临床效果,分别给予患者微创椎弓根螺钉固定和开放手术的方式,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一般状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5年5月-2016年6月收治脊柱骨折患者72例,随机分为选择常规开放手术的对照组36例,与选择微创椎弓根螺钉固定的观察组36例。其中观察组患者男20例,女16例,年龄24~65岁,平均(42.51±3.42)岁;受伤原因以摔伤、车祸和高空坠落为主。对照组患者男19例,女17例,年龄22~66岁,平均(43.58±4.08)岁;受伤原因主要为摔伤、车祸等。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上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fP<0.05),可比较,且本次研究经过伦理组审核批准。

方法:①对照组患者选择常规开放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术前x线诊断,确定具体骨折位置,再体位复位,完成后,取俯卧位。用X线对患者脊柱骨折的复位情况进行观察,取伤椎中心后正中做常规切口,暴露出椎板关节突,并确定伤椎后,进行椎弓根螺钉的植入部位的确定,定位完成后,植入椎弓根螺钉。先对患者伤椎较为完整的一侧进行固定,放置预弯连接棒,并于近端进行椎弓根螺钉的固定和支撑,进行锁固。远端和伤椎椎弓根螺钉纵向撑开,且固定。用X线观察固定情况、复位情况和伤椎高度恢复情况。②观察组选择微创椎弓根固定的方式,先X线观察,明确伤椎具体位置,常规麻醉后,选取C型臂X根射线机和Sextant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系统。选择克氏针对植入椎弓根螺钉的位置进行标记,再沿着标记行6处纵向切口,大小1.5 cm,以PAK脊柱穿刺针进行进针点的定位。以PAK穿刺针进针,并根据手术要求对方向和角度进行调整,具体方向为右侧外缘2点钟方向,左侧10点钟方向。穿刺进入椎弓根后,取出内芯,置入导丝,取出导管。建立通道,置入攻丝,向椎弓根进入。去除攻丝,进行螺钉置入,位于延长杆远端,同样安装第2枚、第3枚螺钉,且保证所有螺钉的组套能实现自由移动,高度平齐。进行螺钉的旋转和固定,并在x线的引导下,促使螺钉达到钉槽,并完成对螺母的锁紧,完成后取出置棒器和延长杆,选取间断缝合的方式对切口进行关闭。

观察指标: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一般状况和并發症发生情况;6个月后随访,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选择SF-36生存质量表对患者的健康感觉、睡眠质量、生活满足感等指标进行评价。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手术一般状况及并发症比较:观察组患者手术一般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1例(2.78%),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4例(11.11%)(P<0.05)。见表1。

生活质量比较:6个月后随访观察组患者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讨论

脊柱骨折是临床常见创伤类型,具有较高的发生率,患者受到冲击、高处坠落、车祸等,均可能会导致脊柱骨折的发生,主要临床症状为腹背、胸背带状疼痛、活动受限等。如果脊柱骨折不能得到有效固定和矫正,必然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影响,给患者带来沉重的精神负担。脊柱骨折常规开放手术存在并发症发生率高、创伤大和恢复慢等问题,影响患者康复后的生活质量。故选择微创椎弓根螺钉固定的方式,进行对脊柱骨折的固定,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等特点,对改善患者的康复质量和康复效果明显。手术注意事项:①术前规划及准备时,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完善术前影像学检查,最好有三维螺旋CT重建。②强调螺钉置入必须在X线引导下完成,标准正侧位检查确定螺钉置入点并监控螺钉置入轨迹,注意操作器械的刻度,避免造成脊髓、神经根或血管损伤。术后密切观察运动感觉及括约肌功能。③骨质疏松者可在椎弓根内植入碎骨或注入骨水泥,做椎弓根强化后再行螺钉固定。④尽量放置连接杆。

老年合并心肺疾病患者、身体状况较差者、不能耐受全身麻醉或长时间手术者可采用局部麻醉行手术固定,能取得理想固定效果。术后用药、护理及功能锻炼一致,术后24 h疼痛减轻后指导患者行屈髋及抗阻力伸膝运动;72 h后进行床上腰背肌康复训练,逐渐增加活动量,预防神经根粘连;术后3周可在支具下下床活动;术后3个月,视复查情况去除支具,预防各种并发症。卧床期间使用气垫床,每天定时翻身,预防褥疮,逐渐加强双下肢的活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等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禁止重体力活动,密切随访,骨折愈合后及时取除内固定物,避免钉棒断裂,高龄患者可考虑不取出内固定物。临床观察脊柱骨折固定以后,下腰椎疼痛、坐骨神经痛、下肢乏力、会阴部感觉异常发生率比常规手术者明显降低。

由本研究可见,微创椎弓根螺钉固定脊柱骨折的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手术一般状况,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实践。endprint

猜你喜欢

固定脊柱骨折
如何有效发挥课间操的锻炼作用
不同方法治疗脊柱骨折伴硬脊膜损伤术后脑脊液漏的效果观察
脊柱骨折应用放射平片与CT的临床诊断价值对照
后路手术内固定对脊柱骨折患者的治疗价值及效果初步研究
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脊柱骨折临床应用价值评估报道
水胶体敷料在经口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鼻饲管固定改良法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