烙画工艺在现代皮具上的运用
2018-03-01谢辉宾焕茵黄小栒陈可莹范梵灵
谢辉,宾焕茵,黄小栒,陈可莹,范梵灵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广东广州510800)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追求个性和生活品质已成为一种常见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传统的手工制作产品并参与到生产过程中,在新的创意产品中加入传统元素越来越收到消费者的亲昵,大大拓宽了国内皮具设计的市场。目前的皮具产品多数都以编织,扎染,数码印花等等工艺来增加皮具产品本身的装饰。烙画工艺历史悠久、画面丰富可为皮具设计提供丰富的装饰设计资源。因此,针对烙画工艺在皮具上的应用展开研究,将烙画工艺应用到现代皮具产品上,不断的创新皮具产品是皮具设计师的责任。
1 烙画工艺概述
烙画起源于西汉盛行于东代,在中国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是中国珍贵的民间绘画,被称为“中华一绝”。经过两千多年,烙画的姿势、工具、材料、技法等方面都有了飞速的发展。
最初烙画采用“卧烫”姿势,制作过程需侧卧利用油灯加热铁针烙烫绘制图案,因姿势和手活动的限制,这种方法不容易掌握而且只能烙制一些小件工艺品,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烙画艺术的发展。后来烙画艺人在烙铁针上加上了笔架支撑,解放了“卧烫”姿势就形成了“坐烙”技法,“坐烫”的姿势大大提高了手的活动空间,使烙画具有灵活多变,简单易学等优点。可以说“坐烙”是烙画发展的一座里程碑。随着制作工艺和工具的不断改革,烙画工具从最初的以铁针为工具在油灯上炙烤进行烙绘,发展到后来由油灯烙改为电烙铁,将单一的烙针改为大、中、小型号的专用电烙笔,先进的电烙笔可以随意调温、配有多种特制笔头,从而使这一古老的创作方式具备了前所未有的表现能力。烙画材料也发展的更具多样性,最初的材料采用竹木板、树皮、葫芦等材质,现在大胆采用宣纸、丝绢等材质。烙绘技法也从开始的简易单一发展出润色、烫刻、细描和烘晕、渲染等。烙画作品一般呈深、浅褐色,古朴典雅,清晰秀丽,其特有的高低不平的肌理变化具有一定的浮雕效果,经渲染、着色后,可产生更加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烙画简单和优雅,绿色环保,形象丰富,永不褪色极具观赏和收藏价值。
1.1 烙画的表现形式
烙画又名烫画,利用碳化原理,用火烧热烙铁在物体上熨出烙痕作画,不施任何颜料以烙为主套彩为辅的表现手法[1]。烙画是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创作的过程注重烙画匠人对把握火候和力度的把我,注重“意在笔先、落笔成形”。将熟练的各种绘画巧妙勾绘在竹子、木板、纸、布料等材料上作画,形成自己独有的艺术风格。
1.2 当代烙画的特点
随着外来文化的冲击,吸收了更多外来绘画基础中的透视原理与更多的装饰性的风格,从表现烙画的空间感,立体感,光感等等都有了卓越的提升。当代烙画不仅吸收了中国传统烙画“烙、烫”的肌理美学,而且充分结合中国书画的皴擦渲染、西方油画的透视、构图,以及在物体质感、光感、立体感等方面的表现手法,形成了写实、古朴、怀旧的艺术风格[2],如图1所示不同题材的烙画作品。
1.3 烙画的传承
随着新的生产力的提高、外来文化的冲击和对民间艺术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现在又许多明见工艺得不到有效保护,许多民间传统手工艺都即将面临失传的窘境。烙画艺术也是如此,传承基本是通过烫画师傅口传的方式传给徒弟,是一种家族作坊的艺术。烙画工艺推崇手工制作和个性化定制,是现代批量生产不能替代的。当代社会,促进传统挖掘技术的振兴,有助于促进工匠精神倡导工匠文化。烙画工艺在现代生活中也开始慢慢得新的应用,消费者也开始越来越喜欢在新的创意中加入烙画工艺的产品,烙画工艺的发展已经迎来了一个新的起点,迎来了比较有利的发展条件和机遇。
图1 不同题材烙画作品
图2 在80度到100度的效果
图3 在100度120度的效果
2 烙画在现代皮具上的运用
2.1 烙画皮革的选择
人造革:其品种繁多,大多是以帆布、平布、再生布为底基,用直接涂覆法制成。多应用于制作包、袋、手套、服装及家具,由于人造革以胶做面。在人造革上烙画相当于在融化其表面的胶,产生的烙印颜色不明显并不美观。人造革经烙画高温后会气味难闻,影响身心健康,不推荐使用。
植鞣革:是头层牛皮的一个细分种类,也称树膏(糕)皮,带革。皮革经过鞣制加脂后的皮革柔软成革纤维组织紧实,延伸性小、成型性好、板面丰满、富有弹性,无油腻感。植鞣革的表面有光泽,易吸水、变软、可塑性强、容易整型、颜色丰富,从本色的浅肉粉色到淡褐色。植鞣革经烙铁加入后烙印会随着温度的变化产生不同的颜色变化,是烙画皮料的最佳选择。
2.2 烙画技法研究
临摹是研究和学习烙画技法简单有效的方法,对不同类型的烙画技法作品分析研究,学习其中的精华部分,学习其勾线的流畅、运笔的姿态、和构图的各种技法。通过临摹更有效的吸收技法避免走弯路,运用到写生创作中的时候,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表现方法,可以创造出更多更新更好的表现方法。
对于初学切没有绘画基础的爱好者来说,采取拓稿是他们进行烙画底稿学习的最好的方法,在电脑上选好想要烙画的图案打印在纸上,再用胶水把复写纸粘在图案后面,用胶带把制好的拓稿粘在需要烙画的植鞣革上,用笔把图案描一遍,选好的图案就会很轻松的复制到烙画的植鞣革上了,描绘的时候注意力度的把握,太轻了线条不明显后面烙画时看不清线条,太重了又会影响画面效果。另一种拓搞方法是“铅拓法”,用刀刮下铅笔或者炭笔的粉均匀的涂抹在一张白色的纸上来代替复写纸,涂好以后用软纸和软布轻轻擦一遍,炭粉既牢固又均匀,这种方法不容易弄脏皮面比较理想。用“铅拓法”印出的痕迹,在烙完画以后留在植鞣革的铅印可以很容易用橡皮擦去。
在植鞣革上烙画和在其他材料上有很大的区别,植鞣革面的粒纹分布不均匀,在烙画的过程中对力度的把握尤为重要,力度大小是直接影响植鞣革皮粒面产生不同的印记的直接因素。我们将对不同温度下植鞣革产生印记颜色的深浅展开实验。
1、调节电烙铁的温度控制在80℃至100℃之间,烙铁画出这个温度下植鞣革产生的印记颜色。如图2所示,烙出来的印记有一种淡淡的味道。
2、调节电烙铁的问题到 100℃至120℃之间。如图3所示上看到的一样,不单是局部颜色发生了变化,连同一些表面机理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有的略凹,有的略凸,纵横交错,错落有致,别有一番风味。
由于温度的升高,烙画笔的受热进一步的均匀,在使用的过程中,烙画笔因人手所握的力度大小,在绘画的过程中发生力度上的变化,使得头层皮粒面发生了选择性的温度变化,烙画笔头的温度也随之增加,烙出来的皮的颜色也会随之加深。与在80℃到100℃不同的是,100℃至120℃之间的温度下烙出来的粒面颜色也会更加均匀,收缩的程度也更加一致,凹凸的情况也会不那么明显,从手感上来说,更加平滑细腻,
3、电烙铁温度调到120℃至140℃之间。如图4所示这个温度下印记的颜色已开始发黑,并且没有了图2和图3的那种棕色带油亮的效果。随着烙铁的温度更加高,烙铁的手柄也开始感觉发烫。
当加温超过120℃时,碳化变色的反应已经不再是停留在头层牛皮的粒面表层了,已经使真皮层也发生了碳化现象,真皮层的碳化,使得真皮层内的油脂剧烈减少收缩,使得外观上失去油光,手感上也失去原有的丰满手感,变成干枯树皮般硬邦邦,开裂的现象也随之发生。
图4 在120度140度的效果
图5 烙画钱夹制作
3 烙画在皮具上的运用
在皮上烙画,温度的控制是皮烙画的关键。真皮烙画不同于早期的葫芦、木材、宣纸等材料具有经高温不易变形的稳定物性。皮料具有非常大的不稳定性,而且粒面非常脆弱,经过高温很容易受到破坏,另外,还要因皮制宜。经实验得出,在植鞣革上烙画的温度应分阶段控制,各个温度区间产生的印记颜色也不一样。所以要想烙画容易接近自己想要的效果,在烙画之前计划好了烙画的温度布局,才能容易的控制好画面的颜色变化,也更加容易烙画出作品图案想要的细节与层次。
在皮具烙画的实践部分,将分别以荷花、老虎和金鱼为题材,将图案烙画在植鞣革上。这三个题材也是代表了烙画的三个不同学习阶段。荷花的烙画图案是平面的主要以平线条构成,也称之为“烙线条”是学习烙画的最初阶段。老虎的图案是线条和渐变的面,在烙画的过程中先烙线条在渐变的面。第三个阶段是比较主要以深浅渐变的面为主,就像金鱼题材的烙画一样,深浅的控制形成立体的造型,效果如图5所示。
4 结束语
总之,烫画艺术与皮具的结合研究为皮具品的款式多样性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目前的手工皮具产品多数都以编织,扎染,数码印花等等工艺来增加皮具产品本身的装饰。而烫画工艺更加强调手工绘制的灵活性,绘制出来的图案也更加具有美感,手感的不同会使得每一件作品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
[1]梁艳,钱媛园,张芸芸.当代葫芦工艺发展现状[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13,(02)∶116-118.
[2]胡玮.烙画工艺在家具设计中的发展空间[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0,(07)∶80-81.
[3]赵庆.皮雕艺术探索与应用研究[J].艺术科技,2013,(03)∶86-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