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常规推拿结合“寸劲”端提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59例临床观察

2018-03-01周国富

江苏中医药 2018年2期
关键词:施术根型椎间

周国富

(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江苏常州213003)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该病是由于颈椎、颈椎间盘及其周围软组织退变,如颈椎间盘髓核突出、颈椎骨质增生、韧带增厚、钙化、肌腱增粗、囊肿和颈部劳损、损伤等多种因素引起内外平衡失调,脊柱排列异常,刺激或者压迫颈椎周围神经根、椎动脉、颈段脊髓以及颈周交感神经等组织,从而引起一系列病情复杂影响广泛的临床症状,如头晕、头痛、肩臂疼痛、麻木、心慌胸闷及上肢不适等,故常称“颈椎综合征”[1]。本病临床分为多型,其中尤以神经根型最为多见。该病属于中医学“项痹”“眩晕”“痿证”“头痛”等范畴。近年来,笔者运用常规推拿结合“寸劲”端提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于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针伤科门诊就诊的本病患者11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9例:男28例,女31例;年龄23~86岁,平均年龄(42.01±12.12)岁;病程5d~9年,平均病程2.4年。对照组59例:男30例,女29例;年龄25~83岁,平均年龄(40.14±13.01)岁;病程3d~10年,平均病程2.6年。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中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多见于中老年人,青壮年人若有损伤史、劳损史、颈部畸形或其他诱因等亦可发病;多数为缓慢发病,若有颈部创伤史、劳损史也可急性发作;病程较长,时轻时重,可反复发作;具有较典型的神经根性症状(麻木、疼痛),其范围与颈神经支配的区域一致;影像学检查显示颈椎曲度改变,不稳或骨赘形成,钩椎关节骨质增生,韧带钙化,椎管矢状径狭窄。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常规推拿和“寸劲”端提法治疗,对照组只采用常规推拿治疗,2组均隔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

2.1 常规推拿 在枕颌颈椎牵引20min后,进行常规推拿治疗:患者取坐位,对患者颈项部行一指禅推等手法施术5min;用拿揉法、四指推法施术于颈项肩背部,重点拿揉肌肉痉挛处,并配合颈项部被动运动,操作3~5遍;用点揉、按揉等手法施术于阿是穴并配合点揉风池、风府、颈夹脊、肩井、天宗、秉风等穴位,每穴1min;在患者颈部相应的神经节段痛点行一指禅推或点揉、按揉等操作,往返施术3~5遍;对部分有棘突偏歪、后关节紊乱或X-ray、CT、MRI影像学检查显示有椎体不稳、椎间盘突出部位进行旋转扳法;对患者疼痛麻木部位进行对症治疗,即点按、按揉胸背、肩颈及上肢阿是穴以及缺盆、天宗、极泉、曲池、手三里等穴,并拿揉肩及上肢,再搓抖肩及上肢,拔伸各指关节,反复3~5遍。

2.2 “寸劲”端提法 在常规推拿过程中或结束前进行。嘱患者全身放松,继而取坐位,医者屈肘75°左右,用肘窝托住患者下颌,右手和臂环抱患者头部,胸部抵住患者枕骨后缘,左手虎口抵住枕骨下缘,呈预备势嘱患者双臂自然下垂,臀部坐实,配合医者作轻微左右摇摆、旋转晃动,然后左手拇指抵住颈椎棘突、棘间或其夹脊等痛点处,或者影像学检查椎间盘突出、椎体移位、偏歪处,右肘右手及胸部同时借腰部之力向上微微使劲,将患者头颈向正上方快速一拔,好似一寸之劲,常可闻及“咔嗒”声,必要时可以再施术1次。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拟定。痊愈:原有症状消失,肌力正常,颈胸、上肢功能恢复正常,能参加正常劳动和工作;显效:原有症状明显减轻,颈胸、肩背疼痛减轻,颈、上肢功能改善;好转:原有症状有所缓解,颈胸、肩背疼痛,上肢疼痛麻木活动后加重;无效:症状无改善。

3.2 治疗结果 见表1。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4 讨论

颈椎由7个椎体组成,颈脊髓分别从两侧椎间孔分出8对颈神经,颈脊神经和所有脊神经一样,由前根(运动)和后根(感觉)所构成,两根在脊髓同一节段相连,并在椎间孔合成一个脊神经干,脊神经从椎间孔穿出后分为前支、后支和脊膜支3支,其中脊膜支最小,在前、后支之间分出,反向行走再进入椎管,又称窦椎神经,有自主神经功能。常参与交感神经后支神经,除C1、C2神经较粗大外,其余都较小,由横突间穿出后分为内侧和外侧支,分布于其附近的骨、关节、肌肉皮肤部分。C1~C4前支组成颈丛神经,而C5~C8和部分T1神经组成臂丛神经。颈丛则分成枕小、耳大、颈皮及锁骨上神经4支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膈神经。臂丛神经则支配胸背、肩颈及上肢的运动和感觉,其所分布区域范围较广泛。[4]因此,颈椎病变如椎间盘髓核的膨隆、脱出或突出,颈椎的骨质增生,骨刺以及椎体的移位,关节面的相对移位,外伤劳损等引起椎体排列不稳,椎间隙狭窄,椎间孔变形等压迫和刺激脊神经可致患者头、颈、胸背、肩及上肢麻木、疼痛[5],此外中医所属外感风寒、湿邪、痰阻经络而致椎管、椎间孔、神经根管周围炎症、水肿而影响神经也较容易产生本病。此时患者首先颈项强痛,后出现肩背酸痛、钻痛,甚至刀割样疼痛,还可出现肩背臂手的麻木。臂丛神经牵拉试验(+),压头试验(+),椎间孔挤压试验(+)等等。临床资料显示,该病多发部位、好发部位依序为C5/C6,C4/C5,C6/C7,C7/T1,C3/C4,因病变部位不同,而疼痛麻木区域范围也不一样[1]。

本研究在常规推拿基础上配合“寸劲”端提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采用“寸劲”拔伸,有力而非暴力,是瞬间施术。该操作能拉开椎间隙,增大椎间孔,使椎间盘内压力下降,促进突出髓核回吸,再加拇指按压,使盘外压力增大,促使髓核回纳,使突出颈椎间盘修复,改善神经周围环境;该操作通过拔伸能使椎间孔内径增大,则神经干通过环境明显改善。同时可纠正紊乱的颈椎排列情况,改善移位,纠正小关节紊乱,改善颈椎周围软组织不平衡环境,使神经根与周围组织安然相处,减少压迫和刺激,使神经根恢复至自然状态[6]。

此操作手法施术力量要快、准、狠,根据患者病情、体质酌情使用和施力;在施术过程中,根据病变部位,应适当控制患者头部的前屈和后仰角度,因为颈椎的弧度决定向上端提的力点在第几颈椎上,笔者临床观察认为,一般前屈时,受力颈椎则在C4以上的颈椎,而后仰时,受力颈椎则在C4以下的颈椎。

常规推拿结合“寸劲”端提法在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运用中,既有效又安全,值得在临床推广。

[1] 王之虹,于天源. 推拿学[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155.

[2] 郑筱萸.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342.

[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6.

[4] 李家顺,贾连顺. 颈椎外科学[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22.

[5] 胡月樵,李宜谋. 中华医道·骨科专辑[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1995:184.

[6] 廖兴富.寸劲推拿配合电针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4(12):95.

猜你喜欢

施术根型椎间
脊柱椎间孔镜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
以石养腧
针刺施术时长对脑出血大鼠急性期脑炎症反应的影响
椎管减压并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分析
经皮对侧椎间孔入路全脊柱内镜椎间盘切除治疗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
单侧和双侧内固定联合髓核摘除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比较
校园妖怪录,你能逃出手掌心吗
针药结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2例
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