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年话狗
——人类与狗的不解之缘
2018-03-01李建萍
李建萍
2018年是中国农历戊戌年,也就是我们俗话说的狗年。我们就来说说狗的前世今生,以及狗在中国人生活中的文化寓意和风俗习惯。
无言的朋友
狗是人类忠实的伙伴。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狗是人类狩猎的得力助手,是乡村看家护院的尽职卫士。而在今天,狗是心爱的宠物和家庭一员。人与狗之间似乎有着天然的默契,殊不知,看似俯首帖耳的狗其实是由狂野不羁的狼驯化而来的。现在家狗的祖先,被认为是起源于中国的野生狼,只要把中国狼与家狗的头骨对照,便可发现两者极其相似。大约4万年至1.5万年前,早期人类就开始驯化狼。在距今1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国南北各地文化遗址都有驯养犬的骨骼遗存,说明当时已经驯化并饲养狗。在渔猎时代,狗不仅为人类提供肉食来源,也是人类从事渔猎活动的重要助手。
在古代,狗被称为“犬”。它是人类最早驯养的家畜之一。在中国西南地区十几个少数民族中都有“狗取谷种”的神话传说。苗族神话《神母狗父》讲述了神犬翼洛去西方恩国盗取谷种,神农将女儿伽价嫁给它的故事。有学者认为:“把谷种来源归功于狗,是人们对于在远古渔猎时期重要的动物助手狗的追忆,是狗图腾崇拜的继续。”殷商时期甲骨文已有犬字,《礼记》注疏中记载:“小曰狗,大曰犬。卷毛悬蹄者为犬。”故孔子曰:“视犬之字,如画狗也。”在原始农业时代,狗与马、牛、羊、猪、鸡并称“六畜”。从殷墟出土的动物遗骸证明当时的畜牧业“六畜”俱全,而且饲养数量大为增加。《墨子·天志》记载:“四海之内,粒食人民,莫不刍牛羊,豢犬彘。”普天之下老百姓莫不养六畜的。《孟子》记述:“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六畜”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基本保障,“六畜兴旺、五谷丰登”代表着生活富裕、安康,也是农耕时代中国人的幸福追求。“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是老子的理想世界。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说“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诗中亦有“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的句子。陆游的“犬喜人归迎野路,鹊营巢稳占低枝”,狗吠、鸡鸣、人归,描绘了一幅宁静和谐的乡村生活图景。
《簪花仕女图》上面的宫廷犬 资料图 唐 周昉 作
《富贵狗》 陕西安塞农民画 孙殿珍 作 图片来源:搜狐网
历代传说与记载中的狗更是不胜枚举,如《说文》《字林》《纂文》等古文献中关于狗的名目便有狡、獒、犺、狄、鹊、豜、獖、犹等多种,反映了我国古代犬类品种的繁多与驯养的广泛。此外,在中国古代狗还有地羊、黄耳、豺舅、韩卢、艮的别名。1.艮。《周易·说卦传》:“艮为狗”。2.黄耳。晋·崔豹《古今注·鸟兽》:“狗一名黄耳。”唐·元稹《友封体》诗:“桦烛焰高黄耳吠,柳堤风静紫骝声。”3.豺舅。宋·罗愿《尔雅翼·释兽二》:“世传狗者豺之舅,豺遇狗,辄跪如拜状。”《事物异名录·兽畜·犬》引唐·段成式《酉阳杂俎》:“豺见狗辄跪如拜状,狗为豺舅也。”4.韩卢。宋·辛弃疾《满江红·和廓之雪》词:“记少年,骏马走韩卢,掀东郭。”明·梁辰鱼《浣纱记·问疾》:“怜你依林越鸟,走险韩卢,喘月吴牛。”5.地羊。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兽一·狗》:“犬,齐人名地羊,俗又讳之,以龙释狗,有乌龙、白龙之号。”这些都说明了狗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有很大的分量。
古代各阶层普遍养狗
汉代对狗的种类有了专业的分类,汉·许慎《说文》云:“多毛曰尨,长喙曰猃,短喙曰猲,去势曰猗,高四尺曰獒,狂犬曰猘。”尨为多毛狗;猃为长嘴猎狗;猲为短嘴猎狗;猗为被阉割的狗;獒为大型獒犬;猘为狂犬。明代李时珍根据狗的用途,将狗分为田犬、吠犬、食犬三大类:“田犬长喙善猎,吠犬短喙善守,食犬体肥供馔”。由于狗的用途更广泛,因此,秦汉时期对狗的饲养繁殖技术也更为重视。大约公元前200年西汉时已有《相六畜》专著问世,相畜术是选择优良畜禽的技术发明。在山东临沂西汉古墓中出土有《相狗经》竹简碎片,说明秦汉时期已有相当精湛的养狗技艺。中国早在公元前13世纪商代就发明了家畜阉割术,又称家畜去势术。汉代称阉割后的狗为“猗”。通过手术除去家畜生殖功能,使其变得性格温顺,易于役使和生长,同时也改良了品种。汉代已饲养大型獒犬。“猘”为狂犬、疯狗,唐·戴君孚《广异记》:“见有猘狗,啮人百节,肌肉散落,流血蔽地”。
秦汉时期,养狗为宠之风已经盛行。汉朝专设“狗中”和“狗监”的官职,司人掌管皇帝的猎犬驯养和管理。一些有名的历史人物亦曾在狗监中任过职,给汉武帝推荐司马相如的杨得意和音乐家李延年就做过“狗监”的差使。汉武帝时曾下令建造“犬台宫”,使宫廷和文武百官可以定期观赏斗狗之戏。汉灵帝时令百官着古服观斗狗饮酒作乐,为弄狗者进贤冠玺绶。两汉时,达官贵族夸富示豪,使养狗、驯狗成为当时极为重要的社会习俗,也是上层社会常见的娱乐方式。《汉书·食货志》中载:“世家子弟,富人,或斗鸡走狗马,弋猎,博戏。”汉代封建贵族“牧狗马充物宫室”,生活穷奢极欲。汉代厚葬之风盛行,汉人以陶狗为冥器下葬,并用捏制或烧制的陶狗来镇魔辟邪,并以此显示死者生前的财富和气势。唐代皇帝还专门为狗兴建一座华丽宽敞的“狗坊”,当时“弄狗”“走狗”“斗狗”成为帝王将相茶余饭后的娱乐。元代时还设有狗的驿站,作为传递信息的交通工具。十二生肖中也有狗。古人以犬为词或成语的有:对外谦称自己的儿子为“犬子”;臣子谦称自己为“犬马”;玩世不恭的读书人为“犬儒”;家信为“犬书”;喻少见多怪为“蜀犬吠日”;喻不明真相,只凭表面现象就贸然附和的为“吠影吠声”。可见,狗在人类社会活动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优良狗种的引进和外传
1.青犴。青犴是胡地野犬,《埤雅》说:犴,“胡犬也,似狐而小,黑喙善守”。春秋战国时,胡犬的名气还在藏獒之上。《史记·赵世家》把胡犬与代马、昆山之玉并列为赵国的三宝,足见胡犬的名贵。《夷俗记·牧养》:“犬不甚大,而其性更灵,(牧)则藉以守,猎则藉以逐,有兽被矢而走者,犬逐之,不获不止”,强调了猎犬在狩猎中的重要价值。2.海叭狗。清人檀萃所辑《滇海虞衡志》:“海叭狗,滇人亦多畜之”。中原的海叭狗不光是从南方传入,也有从北方和中亚诸国进贡而来的。从唐朝的贡品中亦可看出哈巴狗的传入是与中西亚有关系的。3.拂林狗。唐代所纳的贡品中有不同种类的名犬,其中最著名的短狗是“拂林狗”。7世纪初期由高昌王向唐朝贡献的礼物。有学者认为它是典型的古代马耳他种的犬,即古典时代的叭儿狗。唐代画家周昉的《簪花仕女图》卷中描写的宫廷贵妇,左手执拂掸向前灵巧摆动,逗引着深通人意、张嘴摇尾扑跳的狮子狗戏耍,情节活泼生动。4.波斯犬。唐朝还有一种来自波斯的名犬,身上带有斑点,唐朝人称其为“波斯犬”,直到现在这种犬的祖先对我们来说还是个谜。5.京犬。明清之际,北京曾出现了一种名犬,叫“京犬”,这种狗的祖先是从外地进贡来的还是本地的,不得而知,但很可能是外来与本地的杂交。6.藏獒。据《尚书·旅獒》记载,西周时,少数民族西戎向周王室进贡名犬“獒”。相传成吉思汗西征时,命西戎组建有5万只藏獒的“猛犬军团”,横扫中亚、东欧,立下赫赫战功。现在欧洲的猛犬都有藏獒的基因。
中国地大物博,是名副其实的产狗大国。不仅包括已被外国人拥有、培育并已注册申报为世界名犬的北京犬、西施、巴哥、沙皮、松狮、拉萨犬、西藏獒犬、西藏小猎犬和西藏梗犬等,中国还有川东猎犬、四川清犬、四川凉山犬、贵州下司犬、广东骨嘴沙皮、山东细狗等名犬。狗不仅忠诚,还有异常发达的嗅觉、听觉神经,有关研究结果表明,狗的嗅觉细胞平均高出人类40倍以上。有的嗅觉极为灵敏的品种,其嗅觉甚至比人灵敏100万倍以上。据专家测定,狗能感觉到200万种物质发出的不同浓度的气味。狗的听觉感应力可达12万赫兹,是人类的16倍。听的最远的距离大约是人的400倍。这些独特的能力,使狗成为现代人类开展破案、导盲、搜救、缉毒等活动的重要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