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收音机的中国往事

2018-03-01王惠萍

农村.农业.农民 2018年3期
关键词:收音收音机熊猫

王惠萍

当你凝视着那些陈列在玻璃柜里尘封已久的老式收音机时,你会发现,它们俨然已成了一个个时代的记录者;当你在那些“大喇叭”前凝神细听时,那悠远、浑厚的声音似乎正在讲述着一个个难忘的故事。

人们手中最常见的收音机 资料图

曾几何时,收音机是大部分中国百姓了解国家大事的唯一渠道,是普通家庭难以企及的贵重电器。它一度左右着中国人的喜怒哀乐,如今却正在渐渐离我们远去。

一个收音机的价格可买座别墅

1923年,无线电广播首次引入中国。1927年,中国第一家民营广播电台“玻璃电台”在上海南京路新新公司顶楼建成。之所以称为“玻璃电台”,是因为整间屋子都是用玻璃幕墙围起来的,而外面就是人群熙攘的游乐场。人们透过玻璃可以清楚地观看里面的人怎么广播,怎么掌控机器,怎样播报新闻。

新新公司之所以开办电台,其目的是为了推销自制的矿石收音机。在那个年代,收音机可是稀罕之物,只有达官贵人或者工商巨贾才可能拥有,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物以稀为贵,当时收音机的价格也高得吓人,相当于买一座别墅的钱。有的大商店会买上一台放在橱窗里,只要喇叭一响,便会有大批的人拥过来,这可是当时招徕顾客的最好手段。

收音机化身谍海利器

战争年代,快速获取准确信息是胜利的关键,敌我双方的情报较量渗透在每一个角落。在激烈的军事情报战中,收音机成为谍战人员手中的利器。

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中有这样一幕,日本特务突然闯进中共情报人员李侠家,从地板中搜出了发报机,却没有找到收报机。宪兵摸了摸尚有余温的收音机,便将李侠抓走了。

事实上,李侠的收音机就是一个收报机。不过,这需要经过巧妙的改装。改装的关键在于两根铅笔粗的线圈,由音量控制器变身为收报机的差频振荡器。在日本人闯进来之前,李侠撤掉了两根改装的线圈,收报机又变回了普通的收音机。

尽管日寇用分区停电等手段查获了李侠的电台,但他们搜到的证据只是发报机和一台极普通的收音机。日本电信专家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仅凭这两样工具,就可以把信号发送到千里之外的延安。

共产党情报人员为了能将谍报机更好地带进谍战区,一般都会用厚实铁皮制成的外壳对其进行伪装,外形与一般收音机无异。因为预留了改装空间,这样的收音机一般个头偏大,紧急情况下可以改装成发射器。情报人员不仅可以用它来接收“上级”指示,还能迅速将谍报发送出去。而改装的时间只需两三个钟头。

只有正部级官员才能使用的熊猫1501

熊猫1501型收音机是我国自己研制生产的第一代收音机,机身约1.5米长、半人多高,绛红色的机身用四个柱腿撑起,集收音、录音、点唱为一体。

熊猫1501可以说是一代传奇机型。首先,它的生产厂家——南京无线电厂就是个传奇。南京无线电厂前身为“中央无线电器材有限公司”,专门制造收音机、交通通信机等各类军事器材,为国民政府最重要的高科技工厂。

一家生产收音机的无线电厂 资料图

1949年,国民党败逃台湾之前,在厂内各个角落埋下了炸药,打算将其彻底毁掉。幸好,中共地下工作者早已预先打入了军工厂内部,他们让早欲溜之大吉、负责爆炸的工兵组“同事”先行撤退,同时在工厂外围埋下大量炸药。100多里外,当国民党的负责官员得意扬扬地望着工厂方向冲天而起的爆炸烟尘时,哪里能想到,这座高级军工厂已被掉包,成了中共的囊中之物,并成为当时被接收的唯一保存完整的军工机械厂。

有了这样雄厚的底子,南京无线电厂生产的收音机一时成为行业翘楚,而熊猫1501正是该厂的顶级产品。这台收音机1958年开始投入研制,1959年被运送到北京,是作为国庆10周年献礼而生产的国宾级收音机。它用20只电子管、4只喇叭制成,重量达百余斤。

熊猫1501型收音机问世后,相当威风,特别作为国礼赠送给来访的国家元首,国内也只有少数几个正部级以上干部才有资格使用。由于该收音机的造价颇高,只计划生产200台,而且又是军管机型,别说买了,能看到的人都非常少。如今,全国留存的熊猫1501型收音机只有5台。

“精神食粮”的坎坷路

新中国成立后,收音机几乎是当时老百姓了解国家大事的唯一渠道,各种新闻和最新指示都通过它传向全国,是人们真正的“精神食粮”。

1949年9月,一篇“新华广播稿”中提到了中央对广播事业发展的规划:中国有四万万七千五百万人口,其中80%的人是文盲。因此,无线电语言广播事业,是“教育中国人民的非常重要的工具”。这让广播与收音机的地位空前提高。

1950年4月,国家决定在全国建立广播收音网。可是,当时全国只有49座广播台和89部广播机,110余万部收音机,信息传播渠道十分有限。针对这种情况,中央决定在全国每个县政府、每个部队政治机关都设置收音员,组织群众集体收听重要新闻,或将收听到的重要新闻编成小报、墙报、黑板报等。

当时很多地方,收音机是当地唯一最先进的、传递信息最快的宣传工具。那时没有交通工具,每年春节的初二开始,收音员都要挑着铺盖、收音机、干电池及天线等一担货上山下乡,让农民及时收听到中央和省电台的春节农民特别节目。每到一个地方,收音员都要先架好临时接收天线,然后组织当地干部和农民群众收听。农民群众听到收音机里播放党的方针、政策,重大新闻,中央、省的领导同志讲话和向农民拜年时,无不欢欣鼓舞。当听到收音机里传出优美动听的音乐时,大家都感到万分惊奇。收音机下乡为农村的春节增添了无穷的欢乐气氛,收音员也成了最受欢迎的人。

到1952年,全国已经建立了2.3万多个收音站。那个时代,昂扬奋进的广播体操音乐每天定时从收音机中传来,在毛泽东主席“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号召下,大小城市的亿万人民应声而动,和着同一旋律,在同一时刻,做着同一个动作。收音机成为连接中央和人民的重要工具。各种政策、方针刚一出台,全国人民便会围拢在收音机旁,郑重地倾听来自“党中央的声音”。

1966年春天,周恩来总理再次提出,要积极发展农村广播网,让有线广播和无线广播相结合。随之而来,大批适合百姓使用的简易和多功能收音机被生产出来,收音机的普及程度空前。

收音机一直威风到20世纪80年代,当时还流行着一个词,叫“三转一响”,这是嫁妆的最高标准,那“一响”指的便是收音机。

当传来的广播节目由“样板戏”变为“流行歌曲”的时候,收音机也迎来了夕阳。改革开放后,随着收录机的风靡、电视机的普及以及网络的快速发展,收音机的地位被彻底颠覆了。

猜你喜欢

收音收音机熊猫
这是一台独一无二的收音机
兼具蓝牙和收音机功能 Cambridge Audio(剑桥)AXR85
实车收音效果测试与优化方法
韩国语初学阶段双收音教学方案考察
我爱“熊猫”
萌萌哒熊猫
萌萌哒熊猫等
流淌在岁月里的音符 4款多功能收音机赏析
海螺
静音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