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改进初中文言文教学模式
2018-02-28楼雪群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成为新课程改革的重难点。传统的文言文课堂教学因其沉闷枯燥的教学氛围,低效无效的教学现象,严重阻碍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阻碍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鉴于此,如何充分调动学生文言文学习的积极性,如何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效率,如何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成为初中文言文教学的重难点。作为一名一线教师,笔者尝试着采用“团队分层探究、合作互助”学习方式,来改进初中文言文教学模式,让文言文教学焕发生机与活力。
一、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综合考量评定,组建合作探究团队
《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1]可见小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能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也给语文课堂教学改进指明了方向。
团队合作探究的前提是要有一个优良的团队,有合适的成员,使每一个合作探究小组能和谐共处、团结协作、共同提升,并形成小组间的公平竞争。首先,从七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后,根据各学科的教学考查情况,进行综合考量。综合考量时不仅考虑语文学科的成绩,而是结合数学、英语、科学等几门学科,初步建立分层小组即由A、B、C、D四个层次的学生组成团队。综合评定的原因是学科间不能割裂,一个语文成绩突出的学生,并不代表他的数学成绩也突出。综合评定便于学生在小组学习中互帮互助,齐头并进,保证组内学员成绩有梯度,但组间又相对平衡,这样有利于形成组间竞争。教师在组建合作探究小组时不仅要考虑到学生在语文学科领域的知识与技能,而且要关注到学生的性格差异、情感导向、能力特長等多方因素。笔者认为语文素养如一枚火箭,这枚火箭的底部由语文学习态度、语文学习动机、语文学习习惯和语文学习意志组成。它们是语文学习的动力层,而优良的团队就是筑建语文学习的动力层。笔者在班级中组建了四人学习团队,为了促进小组内部的融合,让组员自选团长,自取团名,从而开启文言文学习的合作探究之旅。
二、基于语文核心素养,分步实施文言文教学,开展分层协作探究学习
“语文学科是一个以‘语言(言语、语用)学习为核心的包括语言文字、语言文章、语文文学、语文文化等在内的循环递升的母语课程教学体系。其中第一种运用语言符号与文本互动的能力,就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内容之一。”[2]由此可见,语言素养、文学素养、文化素养是语文核心素养提升中最重要的能力素养。在文言文教学中建立有效的“学的活动”,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学、文化素养是文言文教学的主要教学目标。基于此,笔者将文言文课堂教学分成两个环节分步实施。
(一)读通读顺,疏通词句环节
此环节中主要分三步走:
一是课前预习:借助书中注释、工具书和参考资料自主预习,能初步读译课文,并在预习中提出疑难点。鉴于《部编教材作业本》优化的设计体系,在预习中,笔者让学生自主完成“课前预学”或“学习任务一”。
二是课堂交流:分团队完成两个学习任务,先是预习成果展现(朗读语段并口头翻译,以C、D层次的组员为主;A、B层次的组员在他们的基础上负责落实重点字词和句式特点)。再是预习成果巩固(C、D层次组员组间竞赛,交流作业本预习部分成果),这两个环节表现突出的团队获得文言文学习积分。
三是团队间互提疑问即就词句疏通环节提出疑问,组间解答正确获得学习积分,无从解答者有老师解疑明确。
(二)文章内容主旨探究环节
此环节中也分三步走:
一是设定几个主要问题。问题的设计由浅入深,尽可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不同的问题,获得学习的成就感,建立文言文学习的自信心,对于较难的问题可以团内讨论、合作探究。如在上《<孟子>二章》中的《富贵不能淫》一课时,笔者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1.在你还没有读过此文前,你所认为的大丈夫是怎样的人?2.文中景春认为谁是大丈夫?他的理由是什么?3.孟子认同景春的观点吗?你从何而知?4.孟子认为大丈夫应具备哪些品质?5.联系生活说说孟子的“大丈夫”标准的现实意义。这五个问题围绕对“大丈夫”的不同理解,有梯度地展开对文章内容主旨的探究。
二是团队内合作探究,由团长选代表回答,答对获得团队文言文学习积分。
三是团队间互相提疑,共同探讨,教师解疑或提疑。在回答问题时学生可能会出现认知差异、意见不合,这时教师要指导并明确要点。如在上《<孟子>二章》中的《富贵不能淫》一课时,有一团队的学生提出“我们团队认为景春大丈夫的观点也可以的,公孙衍、张仪等人能‘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这样的人不也是有大志、有作为的人吗?”这一疑问把很多人问倒了。笔者心中窃喜,这是一个极好的课堂教学生成契机——“那我们就来一次大丈夫之辩论”,话音刚落就有学生翻开作业本,说作业本第124页里也有这个辩论,笔者顺势就再次利用《部编教材作业本》中创新性的作业设计,经历一次“知人论世辩真理”的学习活动。从作业本中关于公孙衍、张仪的故事,我们知道他们为什么不配称之为大丈夫。在此基础上,笔者根据备课时的准备展现了战国时期的社会状况,让学生深刻领悟到公孙衍、张仪所主张的“合纵连横”的思想其实质是迎合君王的喜好,至道义于不顾,至百姓于苦难中,所以他们只是“妾妇”,绝不能称之为“大丈夫”。最后笔者在此感悟上提出疑问“现在的你,再次纵观古今英雄,何人能称之为大丈夫”。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像拨开云雾见天日般纷纷谈论自己心中的大丈夫。
在这两个教学环节中,团队内合作探究,使学生在“学的活动”中融入自我感悟,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实现。他们在自己的阅读感悟中,提出自己的见解,从一个被动的接受者转化为积极的学习者和创造者,提升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使文言文课堂变得更活跃。团队间互相提疑、共同探讨,不仅提升了自主学习、乐学善学的素养,也提升利用手头资源解决实际问题的素养;团队间思想的碰撞,更是激起了学生的求异思维,提升了创新素养。
三、基于语文核心素养,分层达标,提升语言运用素养。
“学科核心素养要素主要受到社会需要、学生发展、学科知识状况这三方面的制约,所以语文课程也要以满足学生的成长发展为目标。”[3]学生的成长发展在语文课程中主要表现为语言能力发展的需要,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听说读写的能力。C、D层次组员能读通读顺,疏通文意,是文言文学习能力的第一个层次。如何提升A、B层次组员的文言运用能力,如何巩固C、D层次的文言文词法句法。笔者采用“文言知识大比拼”的方式,在比拼中,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通过团队间的竞争和团队过关率来获得文言文学习积分。
“文言知识大比拼”主要有三个拓展项目:
一是好词佳句积累。默写文言文中的佳词名句。如八上第三单元的文言文单元有许多歌咏山水的美文。在这些美文中有许多对仗工整的四字短语,默写这些美文佳句,让学生积累丰富的文言语言,体会凝练优美的文言语言特色,欣赏雅致的文言之美。
二是整理文言知识,找出文言规律。如《孟子》二章中对文言虚词“之”的分类小结,对使动用法知识小结,对通假字“通假异读”特点的探究。在这一“学的活动”中,《部编教材作业本》中的“知识卡片”给我们积累巩固文言知识,提升文言知识的整合能力提供了支点。
三是名篇模仿,进行文白对译,提升语用素养。如在教学七年级下册《卖油翁》一文中,笔者利用《部编教材作业本》中创新性的作业设计——把白话文《琴女与球手》改成文言文,仿照《卖油翁》进行文白对译。笔者在拓展活动中也曾设计过趣味模仿,将流行歌曲的歌词进行文白对译。
一直以来,文言文课堂似乎成了“沉闷乏味”的代名词。殊不知,我们错过了多少让文言文焕发活力的机会。随着“团队分层探究、合作互助、分层展示、分层评价”的不断深入,学生更敢于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更主动预习、查找资料、阅读与拓展文言知识。在经历成果展现和思维碰撞后,学生更善于自主学习,乐于接受挑战,乐于积极思考。
参考文献:
[1]《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版)》。
[2][3]荣维东.语文核心素养构成要素与模型建构初探.[J].语文教学通讯.
楼雪群,浙江余姚市丈亭镇初级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