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一般流程研究

2018-02-28张百军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7年9期
关键词:诗眼意境古诗词

张百军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古诗词更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是我们祖先留下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继承并发扬古诗词这一优秀的传统文化。学习古诗词,应该从娃娃抓起。因此,小学古诗文教学非常重要。就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一般流程谈一谈自己的体会。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一般流程一、整体感知,走进诗境

古诗词的音律和谐,富有鲜明的节奏感和音乐美。要想更好的融入诗境,就要从整体去把握。所谓整体感知,就是要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从整体上感受语言的优美,感悟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感情。诗歌感情容量大,遐想自由,意境深远,叙述事情简练集中,主观色彩浓烈,韵律和谐,节奏感强这些特点,适合吟诵。要想走进一首诗,首先就要吟诵,古人在读诗时很讲究吟诵,就是要从韵律的角度去体味诗中的内容和思想感情。诗歌的韵律必须在反复吟诵中才能体现出来。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应充分让学生自读,是诗歌教学的第一步。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古诗词相对以前的教材来说不但数量有所增加,难度也有所增大。对于小学生来说,初读古诗最重要的就是要读的通顺。要读的通顺首先就要解决古诗词中不认识的字和词,这一点在前一天的预习作业中就应该要求学生回家通过查字典的方式去解决。正如朱熹先生所说:“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读准字音之后,我要求学生将词连起来读一遍,促使其在断词时准确。在学生自读古诗几遍之后,教师应该适时的范读,为他们提供一个感性的目标。接着又让学生自读,同桌之间互读,指名读……“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在多种读的方式中去整体感知诗词。

二、联系全诗,理解字词

教师在教学小学古诗词时,除了让学生整体感知整首诗的内容外,还应该注意对诗中个别字词的重点讲解。诗歌具有高度的凝练性,读者在阅读时带有主观色彩。對于小学生来说,也是一样。他们在阅读古诗时,往往将诗中的某些字词换去,带上了自己的解释。在教学《画》“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这篇古诗时,我将重点放在了朗读记忆上,并没有讲解诗中一些重点字词。从而导致我们班一名学生在期末考试时,将“远看山有色”一句写成了“远看山有树”。他没能理解“色”是画上的颜色的意思,所以换成自己的理解就变成了“远看山有树”。所以,经此之后。我特别注重对古诗词中一些重点字词的讲解,从而让学生能准确的把握诗词。在教学《夜书所见》这首古诗时,我将其中易混字“明”挑出来重点讲解,诗歌后两句是“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学生在理解的时候,容易将“明”记成“鸣”。前一句中的“促织”让学生自然而然的想到下一句的意思是“促织在草丛里鸣叫”。会将“明”写成“鸣”,所以我在讲解时重点强调“一灯明”这个词,并告诉学生,“明”是明亮的意思,是儿童手中那盏灯所发的光亮。又如在讲解《题西林壁》这首古诗时,为防止学生将“身”写为“生”。我会重点强调“身”是“身体”的身,不是“生”。整句诗“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意思是揭示上一句“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原因是诗人整个人都在山林之中,便看不清庐山的全貌。

三、品味诗眼,内化诗情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透过人的眼睛,我们能看见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人有眼,诗词也有眼。古诗词的内容短小精悍,意思高度概括,往往以题目统领全诗同时整首诗又围绕着诗眼,以字,词,句来表述,教师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揭示诗眼,探明主线,把握诗意。苏轼在《次韵吴传正<枯木歌>》中写道“君虽不作丹青手,诗眼亦自工识拔。”指出了诗眼是全篇诗词的核心,只要找到诗眼,全篇诗词所讲内容就呼之欲出。我们在欣赏古诗词时,若能抓住诗眼,由此切入。往往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效,有助于理解全诗。诗眼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诗词句中最精炼传神的某个字,以一字为工。一种是全篇最精彩和关键性的诗词句子,是一篇诗词的主旨所在。由于有了这个字词或句子,而使形象鲜活,神情飞动,意味深长,引人深思,富于艺术魅力,称为一篇诗词的眼目。由于这些字词或句子的存在,使得诗歌形象鲜活,意味深长,主旨呼之欲出。

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若能引导学生找到诗眼,确能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清代刘熙载《艺概·词曲概》中云:“余谓眼乃神光所聚,故有通体之眼,有数句之眼,前前后后,无不待眼光照映。”这一说法,不但指出了诗眼的含义,而且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时若能明确指出“句中之眼字,诗中之眼句。”完全能就其眼字,眼句,识得全诗之神光。

四、了解诗人,探明背景

古代的中国是诗歌大国,留存了大量的诗词作品,诗歌不仅仅是一种文学艺术形式,同时也是用来抒发诗人志向与情怀的工具,即所谓“诗言志”与“诗言情”。在每首古诗词中总包含着诗人这样或是那样的感情。古人论文讲究“就事”,即在赏析评论诗词文章时要注意联系作者写作此诗文时特殊的人生遭际,也就是今天所说的写作背景,这样才能准确、透彻地理解诗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实践证明,这是一个很有见地与实用价值的观点。了解诗人的创作背景,包括当时的时代氛围,地理环境,社会习俗和诗人当时的遭遇,可以设身处地的揣摩诗人的心境,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由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果能简单地介绍一下古诗词的背景,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诗词中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在讲解《游山西村》时我会向学生介绍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陆游因在隆兴二年积极支持抗金将帅张浚北伐,符离战败后,遭到朝廷中主和投降派的排挤打击,以“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从隆兴府通判任上罢官归里。陆游回到家乡的心情是相当复杂的,苦闷和激愤的感情交织在一起,然而并不心灰意冷”。“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正在迷惘之际,突然看见前面花明柳暗,几间农家茅舍,隐现于花木扶疏之间,诗人顿觉豁然开朗。其喜形于色的兴奋之状,可以想见。”联系创作背景,学生便能更深刻的理解这两句诗所包含的诗人的思想感情,也更能理解它作为千古名句的意义所在。

五、发挥想象,走进意境

诗词出现在学生眼前的仅仅是一行行文字。在学习的时候,如果仅仅是拘泥于文字和诗句而苦苦思索,而不展开想象,不懂得进行再创造,那么出现在头脑中的就只能是词语所代表的抽象概念,而无表象组成的生动画面。联想和想象是诗词艺术的翅膀,同时又是诗词鉴赏的触媒。诗词作者凭借它精骛八极、神游万仞,读者凭借它来填补诗人留下的空白,思接千载、观古今于须臾,来寻求诗句之外所包含的无尽韵味。在小学古诗词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去还原古诗词描写的场景,去创造性的拓展意境。什么是意境,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道:“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王国维所称的境界就是意境。意境既有优美的自然景色,发人深思的情感,还包含着一种社会生活的经验和人生的哲理。它是人们在艺术审美活动中感受、领悟到的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所谓“意”,就是“抒情言志”,指诗词内在的思想和感情;所谓“境”,就是“诗中有画”,指诗词描绘的景物。“意”和“境”融合一体,和谐一致,意味深长,让人感受到意境,产生艺术吸引力和感染力。中国古诗词注重意境美,引导学生感受意境是语文教学审美教育的重要内容。endprint

猜你喜欢

诗眼意境古诗词
踏青古诗词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诗眼
诗眼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
紧扣诗眼深化小学古诗教学的有效策略探析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古诗词中的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