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冬奥时代的冰雪生意经

2018-02-28李晓芳

看天下 2018年4期
关键词:张岩雪场崇礼

李晓芳

“带动3亿人上冰雪”,但不能把人扔在半山腰

一直以来,奥运会都是最吸金的体育赛事之一。当然也有例外。2月9日,在经历采集奥运圣火点火失败,多国拒绝参赛,俄罗斯被禁止以国家名义参赛的种种风波后,“最悲剧奥运会”——平昌冬奥终于拉开帷幕。

作为下一届冬奥举办国,中国运动员正在赛道上憋足了劲,在他们身后则是中国正在崛起的滑雪产业。在冬奥会的加持下,国家体育总局预计,2025年中国将有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冰雪产业的市场规模在2025年将达到10000亿元。

不过,在雪场上,一名摔在半山腰的滑雪小白花几天就能掌握入门技巧,再用几年时间或许就能成为一名资深玩家,但培育一个成熟冰雪市场需要耗费的时间,远比这要长得多。

滑雪发烧友的蛮荒时代

张岩是滑雪圈资深爱好者。他从2003年就开始接触滑雪,在国内瞎滑了三年,2006年他第一次出国滑雪,和朋友一起报了个国外教练班。“那就是三天的课,结果比我在国内三年进步都要快。”那是他第一次体验到专业的教练培训。

2008年,张岩的广告公司遇到瓶颈,他开始考虑转型,此前积累多年的滑雪经验成了他的转型出路之一。那时,他经常去崇礼滑雪,路上泥土四溅,到处是破破烂烂的土坯房,整个县城只有一家小小的招待所。

崇礼与滑雪结缘于1996年。当时,中国首位滑雪冠军、时任国家体委滑雪处处长的单兆鉴为了在民间推广滑雪运动,着手在北京周边寻找合适场地,拥有莽莽雪山的崇礼引起他的注意。他考察发现,崇礼雪量大、降雪早,一次降雪就有二三十厘米厚,存雪期超过150天,且山体坡度良好,利于开展滑雪运动。

单兆鉴将崇礼的情况介绍给投资人郭敬后,误打误撞地进了一条叫喜鹊梁的山沟,建起第一家滑雪场:塞北滑雪场。不到一个月,他们就在喜鹊梁北侧开辟出山道,以5毛钱一袋价格请农民背雪上山,用人力将山道填平成一条长300米的雪道。当时也没有缆车、压雪车,第一批客人还是用三蹦子拉到山顶,滑下来后再用车拉上去。

2003年,滑雪发烧友、好利来集团创始人罗力在崇礼投资建成万龙滑雪场,成为中国第一家全开放式雪场。因为崇礼距北京仅240多公里,单程交通只需几小时车程,很快就吸引了北京的众多滑雪发烧友。

然而,由于相关的配套没有建起来,每当雪季来临住所便供不应求,到崇礼的雪友只能凑合着挤在村民家里。正处在事業低谷期的张岩萌生了在崇礼开一间酒店的想法。为此,他花了一整个冬天做市场调研,每天耗在崇礼各个雪场的停车场,挨个数外地车牌。

“谁都不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当时崇礼还是河北省十大贫困县,谁会在这里投资建酒店?但你做了第一个,投资回报率也最高。”张岩说。2009年,他在崇礼开设了第一家三星级酒店。他当年投资时,崇礼的房价是一千块一平米,如今早已飙升到两三万,光一栋酒店的价值就翻了二十多倍。

2014年,张岩选择继续“吃螃蟹”,在国外滑雪的经历,让他有了切入滑雪培训市场的想法,于是,他创办魔法滑雪学院,并引进美国PSIA—AASI滑雪教学体系,成为国内唯一一家美国滑雪教练协会官方认证的学校,业务内容涵盖教练培训、散客教学和冬令营等。

滑雪学院成立的第一年,张岩花了很多时间做客户免费体验、教育,让人们知道这是什么。“公司刚成立时没有口碑,国内消费者对滑雪标准体系等概念没有太大认知,也没有请教练的意识,你要花很多时间去教育消费者。”

“Beijing 2022”

2015年7月31日,当国际奥委会主席托马斯·巴赫举起“Beijing 2022”的标牌时,和欢呼声一起爆发的还有暗涌的资本。

冬奥申办成功后的首个雪季,崇礼游客量达到205万,人均消费700元,直接收入超14亿元。张岩的滑雪培训生意也有了起色。2016年,北京市规定北京中小学生至少掌握一项冰雪技能,并确定了52所北京市第一批冰雪特色校。“原来我们去中小学做推广,你花钱人家都不让你进。现在至少这些学校是欢迎你的,但不找你要钱,甚至还给钱请我们去做冰雪讲座。”张岩说。

另一方面,在张岩看来,冬奥对冰雪产业的促进作用在于宣传,“大家都在说北京要办冬奥了,至少消费者层面不再觉得滑雪是一个很遥远的事,参与的热情提高了。”

要知道,国内冰雪运动发展的时间并不长。建国以来,滑雪一直以竞技体育形式存在,国内仅有的几家滑雪场不对大众开放,主要作为国家滑雪队的训练基地。直到1996年,哈尔滨亚布力风车山庄承办第三届亚洲冬季运动会,才打开大众滑雪的序幕,滑雪才开始作为冰雪产业的主要种类在中国发展起来。

申奥成功后,冰雪行业的创业公司也开始走上“冷”风口,2016年一年,相关公司融资的新闻不断。当年6月,腾越滑雪完成天使轮融资;7月,雪族科技和GOSKI先后公布Pre-A轮、A轮融资;9月,零夏完成天使轮融资;11月,雪时网完成Pre-A轮融资;到了12月,雪族科技又完成A轮融资。

有着一头卷曲茂密长发的“大命”是雪族科技的创始人,她在2014年开始了自己的创业项目。目前,雪族科技旗下有三大品牌:垂直媒体平台滑雪族、iSNOW滑雪族企业云服务和HIGH SNOW滑雪三人接力赛。三年多时间里,滑雪族从零做到几十万粉丝用户,“走到今天,很感恩的一件事就是北京成功申办冬奥会,这对冰雪体育是一个重大推动,整个冰雪产业场景的改变、服务的提升跟大环境的改变密不可分。”“大命”告诉本刊记者。

除了产业的促进,在“大命”看来,冬奥会最直接的刺激体现在大众认知上。“2008年奥运会促进全民运动热潮,但冬季运动在中国的认知度一直较低,而冬奥会则是改善这种情况的契机。过去很多人滑雪可能稀里糊涂就去了,但现在很多人就会想着要不要准备一些安全护具、头盔,这些都得益于冬奥会的推动。”endprint

歌华中奥集团总裁王奇曾参与过北京冬奥市场开发,他也指出,冬奥主要起一个宣传推广作用,普及冰雪运动。2016年,他们开始举办京津冀青少年滑雪比赛,第一年仅有两三百人报名,第二年就到了800人,一直往上翻。

3亿 VS 300万

一直往上翻的数字,还有热情膨胀的滑雪爱好者和拔地而起的滑雪场。早在2013年,中国奥委会在筹备申办冬奥会时就提出目标,“带动3亿人上冰雪。”

数据显示,2015年,北京成功申奥后,全国滑雪人次为1250万,比2014年的1030万增长21.36%;2016年,全国滑雪人次继续增长,达到1510万人,增幅20.8%。如果与1996年前后国内大众滑雪刚兴起时相比,上述数字是惊人的。资料表明,20年前国内只有9个滑雪场,会滑雪的人数不到1000人。全国滑雪场数量也从2015年的568家增加到646家。

然而,一连串正向增长的数据背后并非看起来那么美。“北京周边有20多家雪场,2015年申奥成功后,这些雪场都认为即将迎来特别好的市场发展机会,忙着投资扩建,买新雪具等,但从2015年到现在,客户实际上不是在增长,而是在下滑。”张岩表示,“前一阵我们教练培训时,雪场里200个人,有150个人是我们的教练,散客只有50个人,甚至有一个人包了一条雪道。这不正常。”

仔细对比数字,你会发现2016年滑雪人次的增幅对于2015年都出现一定下降,那么这些人去哪儿了?

“拿崇礼来说,它的消费人群主要来自北京,北京总人口是4000万左右,适龄滑雪的人口应该有2000万,官方数据报告,北京雪场每年滑雪人次是100万-200万左右。”张岩拿着笔一条条分析,“2010年是国内滑雪产业的高速增长期,到现在过了7年,但凡对滑雪感兴趣的人,在这几年间基本都已经体验过一把了。体验之后呢?雪场并没有通过相应服务将客户转化留存下来。下次他就不来了。”

张家口滑雪协会会长刘博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就滑雪场区位来看,北京拥有全中国最多的滑雪人口,崇礼雪场又是距北京最近、条件最好的雪场,“从崇礼的情况看,中国滑雪人口井喷并没有出现,滑雪频次超过5次的乐观估计能达到100万人次,大多数的人次增长主要是一次性体验。”

“国家提出的3亿人上冰雪目标定义很宽泛,收看一场冰雪比赛电视直播,或者听了个冰雪讲座,在社区里参加冰雪活动都算。真正能长期参与,可以看作是滑雪人口的数量在2022年能做到300万,整个市场发展空间就会比现在好很多。”张岩说。

在他看来,衡量一个滑雪爱好者的基本条件有两个:一个冬天至少会滑3到5次雪,必须得有自己的一套滑雪装备。“真正的爱好者是不会去雪场租雪板、鞋子,所以我们每年会统计国内初、中级雪板、雪鞋的销量,来看每年有多少新增滑雪人口。这个数字少到你无法想象。”张岩微微摇了摇头。

在张岩的统计中,全国所有雪具品牌综合计算,每年雪具销量只有两万多套,2011年销售大概为2万套,到了2016年销量仅增长到26000套。“两万多人里还有像我一样的滑雪发烧友,每年出新款都会买一两套。说明这个行业只有千分之一的转化率,连百分之几都到不了。”

“去年、前年在崇礼开起来很多雪具店,今年夏天不少贴上了转让标识。”滑雪助手创始人兼CEO龙飞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就目前来看,冰雪行业仍然是一项小众的、特定场景的运动,行业内火爆,但总规模较小。

太初级,拴不住人

“滑雪,对于大众而言就是玩玩而已,但滑雪场需真正喜欢滑雪的人才能拥有‘长期饭票,所以,即使滑雪人数剧增,但滑雪场依旧亏本。”一位滑雪爱好者表示。

实际上,中国一直是全球最大的初学者滑雪市场,“大家对中国市场抱有很高期待,但是要认识到这是个非常初级的市场。从初级、中级到高级滑雪场,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需要很多辅助。80%滑雪场是一次性体验用户,如何把这些人留在市场是非常难的课题。”《中国滑雪产业白皮书》主编之一、资深滑雪产业研究者伍斌这样评价中国滑雪产业。

过于初级的市场往往很难有效留存滑雪用户。庄正是一名滑雪爱好者,去过国内不少滑雪场。2016年他带着从未碰过滑雪运动的妻子到北京郊区某处滑雪场,本想让妻子体验一下他热爱的运动,结果一天下来却让两人都生了一肚子气。

“我们不到8点就到了雪场,结果雪场只开了两个人工收费点,排队进场的人浩浩荡荡,我们硬是等到九点半才办理完门票。”庄正进场一看,发现雪场各种设施都很陈旧,雪道设计也并不合理,广播不提示大家注意安全,而是反复强调二楼有各种餐饮。

“真正能让滑雪运动火起来的关键其实不是大型滑雪场,而是城市周边的小型雪场,它们肩负着将滑雪体验者变成滑雪爱好者的重任。”庄正不无遗憾地表示,“但很多小型滑雪场收费高昂,硬件、软件设施条件都不達标,这样的滑雪体验,很难让一次性体验者转化为滑雪爱好者。”

赵红30年的人生历程中唯一的一次滑雪经历也并不愉快。2015年,公司组织年会团建,订了两辆大巴车把一群人拉到北京郊区的某个滑雪山庄。现在回想起来,赵红觉得那不能称为滑雪场,顶多是个小山坡。她套着从雪场里租来,不知道被多少人穿过的雪鞋、雪服,抱着双板爬上雪坡最高点。

她没有滑雪经验,担心出事,因此额外支付150元请了一个所谓的滑雪教练。年轻的教练教了她一些基本技巧,扶着她滑了几次就溜走了。结果赵红摔了好几次,“完全没体会到自由飞翔的感觉。”原本一下午的滑雪活动,赵红只玩了半个小时就百无聊赖地坐在休息室等同事们回来。

“暂时不想再尝试了,没感觉出好玩。”赵红告诉记者,还有一个原因是去一趟郊区的滑雪场实在太远,那次有公司大巴拉着去来回都耗费4个小时,“自己去的话交通更麻烦,本身周末休息时间也不多。”

2010年,张岩帮朋友的公司收购吉林北大壶滑雪场,这是国内最早一批滑雪场之一,建于1993年。他在北大壶滑雪场做了一年半的副经理,却发现来滑雪的客人数量比雪场正常运营标准人数要少很多,达不到盈亏平衡点。“那个雪场是两个多亿收购的,后面又投入五个亿扩建,将近八个亿的项目,实际运营时年收入只有两千多万,光雪场的人工水电费都要三千多万了,更别谈八个亿的投入什么时候能收回来。”endprint

张岩纳闷,北大壶滑雪场的山地条件在国内是数一数二的,降雪条件比崇礼要好很多,缆车、压雪车、造雪机、雪地装备都是进口的,还配套两栋五星级酒店,一切硬件、软件按道理都不差。他后来发现,来滑雪的客人少的主要原因是他们不会滑雪,“滑雪这个运动如果没有专业的人教,你不会还是不会。大多数的客人还是来一次性体验的,摔几下,没真正体验到这项运动的乐趣,下次他就不来 了。”

“北京一些几十万客流量的雪场,现在都跌到七八万,包括运营的比较好的南山雪场、军都山雪场,他们总经理亲口跟我说,2017年12月比去年同期下降15%左右。”张岩告诉本刊记者。“国内雪场经营并不是大家想象中那么乐观,人口红利要建立在你能不能把人拴住的基础上,你不拴住,红利不会一直在。”

花1元钱,产生7-9元衍生收入

在欧美成熟的大型雪场,年访问人数能达到上百万次,法国的拉普拉涅雪场年访问次数高达250万次。

一般成熟市场业内认可的滑雪人群与职业教练的配比应该在100:1左右。目前,全国现有的持证滑雪教练只有不到一万名,若算上没有持证的,从事滑雪教学的专职教练也不到2万名,数量远不能满足市场所需。

张岩一直在研究中国的滑雪培训市场,做了几千个培训采样后,他发现两个问题:中国滑雪体验者身体素质参差不齐,平常运动机会少;国外的教学基本侧重怎么教儿童入门,对成人阶段的初学知识涉及较少。综合衡量后,张岩认为美国的滑雪培训体系更能因地制宜,他决定和美国培训机构合作。

“滑雪学校的意义其实并非收培训费,它能对后续的产业链产生支持和帮助。”张岩解释他切入滑雪培训的理由,“如果做好培训,让客人喜欢上滑雪,那他后面产生的消费就包括每年都来雪场几次的雪票,买一套自己的装备,来雪场住酒店的花费,甚至变成发烧友之后,考虑在雪场附近买一套房子。”

“我们当时引进美国课程体系时,对方曾做过测算,每产生1元钱的教学收入,能产生7-9元的滑雪衍生收入。滑雪学校就相当于滑雪行业的市场推广部门。”张岩告诉本刊记者。

尽管滑雪产业链并不好打通,入局的玩家们也不愿意放弃这块目前只是看起来很诱人的蛋糕。他们甚至采取了“迂回”打法。

滑雪本质上是旅游度假性质极强的一类产业,滑雪爱好者每年变换不同滑雪场地,实际上也是为了在不同的景色中体验各式各样的雪道,而滑雪度假区更是中产生活中必备的选择之一。

万科在2014年打造了一个占地20万平方米的吉林松花湖度假区,除了高规格的滑雪場,万科还在度假区策划了以“家庭”为主题的四季户外旅游项目,打破雪场“一年闲三季”的运营瓶颈。

每年滑雪接待人次同样超过30万的万达长白山度假区,除了有43条总长达40公里的滑雪道,还设立了高尔夫球场、温泉浴场、娱乐设施景区、豪华酒店等。

在资本端,IDG曾公开表示非常看好冰雪市场,正在筹建一支冰雪产业基金。“滑雪行业的商业机会非常多,无论是滑雪培训还是滑雪赛事,IDG都非常看好。”IDG董事长熊晓鸽表示。此外,技术也为内容助力,如室内雪场、仿真冰、VR等技术的突破。这些玩家的做法虽然不一样,但他们都试图探寻让消费者每花1元钱,就产生7-9元衍生收入的最佳途径。这或许才是一个成熟的冰雪市场。endprint

猜你喜欢

张岩雪场崇礼
把实事真正办到群众心坎里
政策发力,为经济复苏保驾护航
发展滑雪需多方合力
崇礼雪国
崇礼当代词典
冰雪经济
《工程力学》课程中PBL教学模式的应用探讨
韩国:崇礼门
崇礼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