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车车载信息服务的服务模式及实现架构
2018-02-27盛伟
盛伟
摘要
随着急救医疗需求的不断增长,传统的急救系统因其信息化水平低而无法更好地发挥其作用。本文基于此种情况,分析了急救医疗信息服务现状的分析,提出了以智能车管和远程诊疗为核心的急救车车载信息服务是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探讨了急救车车载信息服务的内涵、实现架构、关键技术和服务模式。
【关键词】急救车 车载信息服务 服务模式实现架构
1 救护车车载信息服务服务模式分析
救护车车载信息服务要有多样化的应用模式,并且具备差异化,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1)急救中心的工作人员可以对救护车辆进行全面的管理,并且能够监控行车过程,可以针对接诊医院,做出实时的床位分析;利用信息化方式实时监控车况。
(2)随车的医护工作者能够针对患者过去的情况进行查看,例如其病史等等,针对患者的电子档案进行分析,并对相关的信息进行录入,然后把这些数据都发送到急救通信平台上午。控制和管理监护仪,把患者的身体情况的相关数据,都传送到急救通信平台上。针对现场急救,医生提出指导和帮助。
(3)驾驶员要做好路线的规划,利用手机对救护车自检进行检查,从而得到合适的路线规划,防止在路上过长的时间损耗。
(4)针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史等,医院都可以远程观察,并知道其大体的到达时间,通过远程提供帮助。
(5)在急救过程中,允许患者和家属以及社区医生的全面参与,这样使家属能够随时了解情况,从而防止他们心情紧张。
(6)在救护车来到之前,社区医生可以对患者的情况进行了解,并且和急救中心进行商量,采取有效的急救策略。
2 急救车车载信息服务的实现架构
基于物联网分层模型,通过云计算可以对信息进行共享,提高平台的能力,并且使其在保持这扩展性,这样不仅减少了成本支出,而且可以构建新型的智慧医疗服务。在整个体系中,终端层指的是车载医疗设备和服务终端。医疗设备需要包含监护仪、起搏器和除颤仪等。车载信息服务终端有着卫星定位功能,并且搭配车载终端、胎压传感器、平板电脑、OBD设备、读卡终端、车载视频监控设备和车载通信网关等。
3 关键技术
3.1 数据采集过程和远程传输
在车载医疗设备中,设有短距离数据通信设备,支持有线和无线两种方式的传输例如蓝牙、WLAN等。在数据的采集职工,可以利用随车平板电脑,实现对其实时采集,然后将信息进行转载,提供给急救中心,这样医院就能够及时对患者情况进行掌握,可以针对进行随车帮助和指导。
3.2 车载视频监控技术
这个技术在这个系统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它保障了整体的可视化,并且针对车辆,进行了其运行环境和状况的实时监控,并且也记录了对患者进行病情观察和急救的过程,也对司机的驾驶规范和阻挡状况等等,进行了有效的记录。
3.3 车辆自检与车况监测技术
在行驶状态中,利用车载OBD设备,在接口处进行车辆信息的读取,对救护车信息进行实时的采集,或者是把这些信息,从行驶记录仪直接发送到平台上,然后进行数据的解析,如果发现可能产生的问题和故障,就必须要告知驾驶员。
3.4 定位监控技术
在救护车上进行车载终端的安装,使得信息服务平台可以获得车辆的正确的定位,然后根据GIS地图,对车辆进行实施的监控,掌握其位置和状态,这样就实现了车辆的有效的调度和统一的管理。车载终端系统是有屏幕的,它提供的导航定位更加精确,这就确保了在医院中,其床位和时间的数据分析,从而有效的掌握了车辆的合理调度,然后将路线推送到车载终端,进行自动导航,可以大大提高驾驶效率,节省了周转的时间。
3.5 信息服务平台的云计算构建
针对各种用户之间的不同的需求,并且使得信息可以实现充分的流动、传输和共享,从而形成急救指挥中心和当地的健康档案之间,以及救护车辆和医院之间的有效合作。另外,利用云计算方式,可以提供的全面的软件和硬件的服务,这样就节省了在应用软件中的投资,节省了对系统维护的费用。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救护车的设置中,刘勇车载信息服务是当前我国医疗事业不断发展的必然趋势,提高了医疗事业的信息化水平,在平台建设中,需要把远程诊疗作为建设的中心,并且搭建救护车智能驾驶的功能,从而实现在院前和院内两个过程中,抢救的充分对接。在这个系统中,牵扯的终端和平台等等都比较复杂,并且在系统自身有可成长性,因此,在系統的设置中,将物联网和云计算等等作为了重要的基础性的技术手段。在我国,急救有着很强的公益性,因此,需要政府加大投入,给与资金和政策的支持,从而更快地推动医疗设施的信息化建设。运营商和合作伙伴也需要针对增值服务进行不断探索,从而形成和社区的预防充分结合,不断挖掘救护车的内涵服务,从而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全面的服务。
参考文献
[1]田军章,唐浩,张进.基于物联网及远程医疗的新型应急救援系统[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3(06):25-27.
[2]王增,罗博文,李欣宁,等.基于智能物联网的医疗救护车系统设计[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4(06):58-61.
[3]王维虎,刘延申.救护车行业分析及智能型救护车研究[J].软件导刊,2015(01):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