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米秸秆还田条件下小麦栽培及施肥技术

2018-02-27李国田

农业与技术 2018年24期
关键词:秸秆还田施肥小麦

李国田

摘  要:近年来,随着玉米机械化收获的推广,玉米秸秆还田成为小麦栽培技术提高的必要生产措施之一,得到了很好的推广和普及,玉米秸秆还田可以改善土壤物理性状,还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小麦生长所需养分含量,对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经济效益的提高都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与影响。但一些地区,玉米秸秆还田后的麦田出现出苗率低、苗黄、苗弱等不良现象,影响小麦产量和质量。为此,在关于玉米秸秆还田后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工作中,如何结合科学技术有效保证小麦产量和品质的提高,最大限度提高小麦栽培技术?将是未来农业生产中必须面对的关键问题,本文对此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玉米;秸秆还田;小麦;栽培;施肥

中图分类号:S147                                             文獻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81233012

1     秸秆还田作用与概况分析

我国秸秆资源丰富,秸秆还田技术历史久远,是我国旱地农业的重要栽培措施之一,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玉米秸秆还田技术也得到广泛应用,很多地区已普遍采用小麦-玉米两熟耕作制度进行秸秆还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在农业可持续发展观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积极影响下,秸秆还田大大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在加强土壤肥力,促进土壤结构的稳定性方面也起到了重要作用。秸秆还田还能显著提高作物干物质积累量,进而提高小麦作物产量和土壤自身生产能力,作为重要的天然有机肥料,秸秆还田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秸秆还田技术的应用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在旋耕条件下,由于物理阻碍、播种过浅,以及农田氮素的科学配比等因素的影响,秸秆腐解缓慢,小麦出苗率低,影响下茬作物生长,如何改善农田土壤物理性质,提高小麦产量,将是秸秆还田技术广泛应用的关键。

2     玉米秸秆还田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2.1     整地质量差

一些地区由于玉米秸秆储存量大,整地后土壤过于松软,失墒较快,与土壤接触密度变大,导致小麦断垄、缺苗现象,影响整地质量。

2.2     播种质量差

利用开沟式小麦播种机进行播种时,会出现深浅不一和壅土现象,播种质量受到影响。

2.3     “争氮”现象明显

秸秆中的养分只有被有效分解,才能促进小麦作物的吸收利用,一旦土壤中氮素不足,微生物和小麦出现争氮现象,就会导致秸秆分解时间加长,速度缓慢,小麦因缺氮导致苗黄、苗弱,生长和发育受到影响。

2.4     病虫害严重

玉米秸秆还田过程中,往往都带有大量病原菌和虫卵,增加了下一茬小麦作物的虫害率,成为病虫害流行的隐患,造成小麦减产。一些地区秸秆还田技术使用不当,掩埋过浅,虫卵成活率增高,对越冬后小麦生长造成威胁,也会造成小麦减产。

3     玉米秸秆还田技术下小麦栽培措施

3.1     选择合适的机械进行播种,提高秸秆粉碎质量

在一些地区,秸秆还田机本身功率较小,秸秆还田深度并不够,容易引发小麦病虫害的发生。我国大多数地区采用的是在玉米完全成熟后用玉米联合收割机同步进行玉米收获的方式,因机械播种时不够细致,秸秆切割不够碎,没有控制好留茬高度,秸秆长度过长,填埋不深,使得粉碎后的秸秆未均匀地铺在田间,影响了机械播种质量。因此,应大力推广“机收—秸秆粉碎—机播”模式,并加装粉碎装置,持续扩大农机深耕、深松整地面积,要求秸秆还田深度达到15cm以上,玉米粉碎秸秆长度≤5cm,以减少对下茬作物的播种影响,提高播种质量。需要用大马力机械旋耕机将秸秆粉碎,采用圆盘式开沟播种机与秸秆粉碎装置配套播种,做到土碎地平,上虚下实,耕地后进行镇压,以防漏风跑墒,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避免了因粉碎后的玉米秸秆未及时翻入土壤被风吹散的状况出现,造成秸秆损失。

3.2     深松作业

深松作业应根据当地气候分布特点,打破犁底层25~30cm,每隔2~3a进行1次,当地表紧实或杂草较多时,可利用圆盘耙、旋耕机等机具深松作业,但此操作需要在前茬作物收获后进行,配施有机肥,将地面的残茬和杂草翻入土中腐解,最大限度加快秸秆分解速度,减少因秸秆隔离土壤而造成小麦出苗率低和落干、死亡的现象发生,以减少虫卵和杂草繁殖,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

3.3     调整墒情,加强水分管理

在实际小麦种植过程中,需要控制土壤水分,深松、深耕有利于提高深层土壤贮水量,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会有不同程度增加,深松、深耕处理有较好的蓄水保墒效果,因此,在秸秆还田过程中,如土壤过于干燥,会减缓秸秆分解的速度,抑制土壤微生物的繁殖,如含水量过大,土层下没有沤烂的秸秆正好吸附了多余的水分,被埋在表层土下的玉米秸秆密度增加,透气性差,造成小麦烂根,影响小麦生长。

3.4     镇压保墒

深耕翻压后的秸秆还田地块,失墒较快,因此要及时耙耢、划锄,镇压保墒,将粉碎的玉米秸秆用镇压器多遍镇压,小麦播种后再镇压,保证土壤墒情和播种深度一致,防止板结,促进秸秆快速分解,确保小麦出苗后根系正常生长。

3.5     查苗补种

小麦出苗后,应及时查苗补种,合理控制密度,可将同一品种的种子浸种、催芽后补种,确保大田苗齐、苗匀、苗壮,促进小麦高产。

3.6     病虫害预防

秸秆还田时,做好小麦条锈病、纹枯病、白粉病、赤霉病、胞囊线虫病、粘虫、麦蚜、麦叶蜂等病虫害的预防。耕地前,各地农技人员要为农民提供必要的技术指导和支持,播种期做好种子药剂处理与麦田病虫害综合防控工作。每667m2用24%甲氧虫酰肼悬浮剂+5%阿维菌素乳油均匀撒于田间,或每667m2用50%辛硫磷乳油250mL兑水2kg拌干细土15kg,均匀撒于田间,也可以使用包衣种子和药剂拌种进行防治。但玉米秸秆不宜直接还田,最好经高温沤制,以防病虫蔓延。

4     玉米秸秆还田技术下小麦施肥措施

近年来,因秸秆还田后未及时补充氮肥影响小麦长势和产量的现象时有发生,如不增施化学氮肥,微生物必然会与作物幼苗争夺土壤中速效氮,可利用速效氮肥调节碳氮比,加速秸秆腐解,合理氮肥施用,会显著影响秸秆的平均腐解速率,并且增加施氮量能提高秸秆的平均腐解速率,达到为小麦作物提供生长条件的目的。

4.1     及时补充氮、磷肥,加快秸秆分解速度

根据土壤中碳、氮、磷的比例为100:4:1与玉米秸秆中这3种元素的比例100:2:0.3来分析,若底肥不足,就会导致秸秆腐解过程与小麦生长争水、肥的问题出现。应加施适量氮、磷肥,加快玉米秸秆在土壤中的腐解过程,促进大量微生物吸收土壤中原有的氮素、磷素和水分以维持生命活动,按每667m2翻压秸秆500kg计算,增施4.5kg纯氮和1.5kg纯磷,可加快秸秆腐解,改善土壤、促进养分形成和小麦吸收,增加产量,解决麦苗缺氮、缺磷问题。

4.2     深耕深翻,促使秸秆腐解

在此过程中,需借助农业机械深耕深翻,合理配比肥量,调整秸秆的碳氮比,撒施尿素30kg/667m2或碳酸氢铵70kg/667m2,将肥料均匀撒在粉碎的玉米秸秆上,耕深控制在20~25cm,以利于秸秆残体掩埋好,促使秸秆腐解,充分发挥肥效。

5     结语

为加强小麦产区生产技术,提高农田土壤理化性质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应合理使用氮肥,建立试验田,提高个体单位施氮水平,改善耕作模式。经过多个部门与单位的支持,经过多次实验与理论研究,总结出,秸秆还田条件下,旋耕2a后进行一次深耕,适量施用氮肥,不仅能够提高小麦季产量,而且改善了土壤理化特性,提高了耕层基础肥力,为下茬作物高产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绍立强.长期秸秆还田对连作棉田秸秆腐解特性及土壤有机碳平衡的影响[D].石河子:石河子大学,2016.

[2]顾炽明.施氮对關中灌区秸秆还田小麦生长及秸秆腐解规律的影响[D].杨凌:西北农林大学,2013.

猜你喜欢

秸秆还田施肥小麦
主产区小麦收购进度过七成
孔令让的“小麦育种梦”
叶面施肥实现小麦亩增产83.8千克
哭娃小麦
渭北旱塬玉米施肥现状及对策
小麦种植过程中施肥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