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三无”“三有”中感受“诗圣”之名

2018-02-27刘星

江西教育B 2018年12期
关键词:寒士三无广厦

刘星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表达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同情,教师应引导学生准确把握诗人的这一情感脉络,进而走进诗人的精神內核。这不但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同时也符合语文核心素养的基本指向。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感受杜甫晚年“无奈”“无力”“无常”的“三无”人生状态,再通过链接其他诗文,领略杜甫心中“有寒士”“有苍生”“有社稷”的“三有”精神情怀,在“三无”“三有”的对比中,体悟到“聖”的内涵,从而感受杜甫的“诗圣”之名。

一、梳理概括文本层次

(一)按表达方式划分

1.记叙描写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2.议论抒情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二)按韵脚划分

1.韵脚ao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2.韵脚i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3.韵脚e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4.韵脚an,u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二、咀嚼文本内容,品读作者情感

(一)秋风卷茅

“八月秋高风怒号”言风大,“卷我屋上三重茅”言茅草被吹得多;“茅飞渡江洒江郊”言吹得远,“高者挂罥长林梢”言吹得高,“下者飘转沉塘坳”言吹得低。面对秋风吹茅,茅草纷飞,远的在江水对岸,高的直挂林梢,低的沉下水塘,杜甫只能见其吹散,无法阻止,内心的情感是“无奈”。

(二)群童抢茅

远的高的低的茅草都无法拾回,只有近处的茅草可以拾回,挽回损失,可惜“南村群童欺我”“抱茅入竹去”。这个层次,从杜甫自己和群童的角度,侧面表现出杜甫的衰老,内心的情感是“无力”。

(三)无茅屋漏

“俄顷”体现突然,“风定云墨色”体现天气无常,大风天气突然风定雨来,可怜屋漏偏逢连夜雨。“布衾多年冷似铁”,生活是如此的困顿,人在眼前无常的生活中挣扎着。浣花溪畔建起了一座草堂,过上了暂时安定的生活,他感到快乐和自足,可一场暴风雨袭击了他的茅屋,再一次把他从浪漫的隐居生活中敲醒,让他面对现实,让他忧思。他的一生可谓历经颠簸,命运无常。在这个层次中,诗人从天气、生活、人生感受到“无常”。

(四)祈求广厦

一个怀有安邦定国大志的人,一个饱读诗书的人,一个一生志向不得伸张的人,一个历经命运颠簸、生活困顿的人,一个“无奈、无力、无常”的人。他的呼告应该更多是愤懑、不平、怨恨,而杜甫在本诗最后一层发出“祈求广厦大庇寒士,自己冻死也不足惜”的志愿。“三无”的他心中有寒士(贫寒的读书人)。

链接其他所学诗歌:

1.体现杜甫心忧祖国的情怀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春望》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体现杜甫心忧百姓的情怀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杜甫晚年处于“无奈”“无力”“无常”的“三无”人生状态,却有着“有寒士”“有苍生”“有社稷”的“三有”精神情怀,这就是他的圣贤之处。

三、解读“圣”的内涵,启迪学生心灵

繁体“聖”字的造字法是会意,意思就是一个人扎根于土地,左耳谛听天音,右口传递天道。《孟子·尽心下》有言:“‘何谓善?何谓信?曰:‘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意思是:值得追求的叫作善,自己有善叫作信,善充满全身叫作美,充满并且能发出光辉叫作大,光大并且能使天下人感化叫作圣,圣又高深莫测叫作神。所谓“圣”就是善散发光辉并能使天下感化。杜甫和百姓、土地深深相连,他谛听的是天之正道,传递的是关怀百姓、匡扶社稷、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以诗文来感化天下。所以苏轼《诗话》云:“古今诗人众矣,而子美独为首者,岂非以其流落饥寒,终身不用,而一饭未尝忘君也欤?”俄国别林斯基曾说:“任何一个诗人也不能由于他自己和靠描写他自己而显得伟大。任何伟大诗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的痛苦和幸福的根子深深地伸进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因为他是社会、时代、人类的器官和代表。”杜甫伟大就在于此,他当得一个“圣”字。

本课教学不同于以往的“知人论世”,而应将归纳、分类、想象、对比等思维方式渗入到原汁原味对诗歌的整体感知中,让学生自己摸索、寻找诗歌审美鉴赏的理据,实现学生主体思维的发展与提升,让学生跟随教师进入对文本的深层挖掘。

(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猜你喜欢

寒士三无广厦
安得广厦千万间 买房不易,且买且珍惜
人文护理对“三无”精神病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分析
寒士文学作家左思壮而不悲的范型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