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集体备课中开放研讨机制研究

2018-02-27牛雅琼

江西教育B 2018年12期
关键词:集体备课

牛雅琼

摘   要: 人人参与的集体备课,能有效促进教师对教学实践有目的的观察和反思,对发展教师的教学能力有积极作用。而集体备课中的开放研讨机制,以教师“学科教学知识PCK”成长为目标指向,以集体备课为突破口,探索研讨递进式校本研训工作方法,形成课前、课中、课后的递进研讨范式,探究促进教师学科教学知识发展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 ] 集体备课;研讨机制;PCK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備课组集体备课作为校本教研的重要内容,普遍得到学校的重视和推行。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文件精神,学校需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教师素质。从教师个人单独备课到备课组集体研讨,聚集团队智慧,克服教学过程中的随意性、盲目性,是建设优质课堂的有效途径之一。但现实情况下,缺乏合理流程规范的集体备课往往形式大于内容,备受诟病。

笔者立足实情,提出聚焦于教师PCK的集体备课实施策略,以教师“学科教学知识”(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简称PCK)成长为目标指向,探究规范化集体备课对提高中青年教师教学水平的影响。PCK最早由美国舒尔曼教授在1986年提出,关注“如何教”的知识范畴,论述“教”与“学”的辩证关系,更关注教师的学科知识与教学方法发展之间的关系,关注教学方法的组织、具体内容和问题的引导、呈现形式的优化、解释和证明的应用等多个方面,合理呈现学科知识并对其进行科学性陈述。

二、实施过程

(一)有效组织人力,依托课堂提升教师PCK

PCK相关研究认为,教师在具备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必须在教学中发展另一种新的知识,即“关于教师将自己所掌握的学科知识转化成学生易于理解的形式的知识”,通过围绕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讨论,搭建教师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方式之间的桥梁。

为了规避集体备课中负责人的个人意志占据主导的弊端,集体备课需统筹兼顾并机动灵活。本研究中采用“轮转制”确立主讲人,其他参与的中青年教师在课堂观摩之前就有所思考,观摩过程有所针对,争取人人有机会发言,克服研讨互动不足的顽症。每位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切入点不同,会根据相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出不同的教学活动、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形成差异化的PCK增长点。实施过程和范围可以酌情调整,视师资的数量情况进行调配。

(二)充实内容框架,构建基于PCK结构的活动议题

集体备课中围绕发展教师的PCK,有利于促进教学能力的转化,形成教与学在较长的周期内互相促进机制,研讨的主题需要紧密围绕教学的实践能力,突破学科限制。格林斯曼提出的PCK成分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思路。

在具体的活动进度和侧重上,可以依据教学内容的差异进行调整,如设置为三年制长周期研训计划,也可以设置为短周期的阶段性研训计划。

(三)层级递进深入,梳理研讨递进式参与流程

1.集体备课要求教师确立清晰的研讨目标,增强教学教研的目标指向性,聚焦关键性问题,在序列化的教学活动中多方面提高教师对教学的驾驭能力和思维深度,结合教学进度,围绕具体的教学内容,统筹安排备课和教研活动安排表,分给参与教师进行准备。

2.主讲负责人提早研究教材,在说课的基础上锁定核心问题。备课组要重视人人参与,充分调动老师的积极性,规避机械地强调绝对统一的错误倾向,结合不同教师的差异性特征,鼓励他们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

3.公开课前的集中研讨能够提高备课效率,分享研究成果。备课组围绕研讨主题集体讨论备课,提升公开课的展示质量,成果内容可以用课例报告的形式构建PCK知识库的体系,积累校本研训资料,为后期的教学提供指导。

4.观摩课环节,教师既要规范教学行为,使教学设计符合大纲的要求,同时要创新教学的手段和教法。在公开课呈现时,主要衡量教师PCK内容体系中的关键指标,例如知识点之间的衔接、任务与目标的对接与指向性、知识体系关联性建设等。教学各环节更关注师生关系的亲密性建设,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过程中,注重学习任务是否确立、教学反馈是否完成等多个方面。

5.使备课活动兼具教研活动的功能,结合展示课中呈现的具体情况,集中研讨突破重难点的方法,完善学生的概念生成过程。目标指向不是教案的形成,而是通过实践发现问题,并针对核心议题,结合课程呈现的具体案例展开探讨,在讨论中碰撞出思维火花。

6.交流之后,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和改进,充分检验集体智慧形成的教案,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减少教学中的不足和失误。二次备课是对之前集体备课成果的检验和审视,改变备课活动中“设想多,实践少”“建议多,落实少”的局限,把修改意见落实到真实的课堂中,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深度优化的建议。

7.在反思阶段,集体备课组应围绕主题,及时总结反思,将突破和进步经验归纳整理,全过程信息互通共享,形成有价值的案例、反思、教学论文。集体备课之后,还需要对集体教案进行个性化的修改。教案集是经验及反思经综合、提炼而丰富起来的,体现集体智慧和个人特色,形成个性化“案例资料库”。

三、研究成效

在评价过程中,教师的PCK成长效度以过程性考核与阶段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确保评价标准符合实际且便于操作。第一,要建立发展性评价机制,在评价指标上根据备课组活动实际和学科实际,兼顾活动的次数和效度。第二,在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综合测评备课组工作的成效。第三,在评价方式中引入多元评价策略,引入备课组互评、学生评价、组内教师评价等方法,关注教师个体的能力提升。第四,要关注检查、评比后的反馈,指出问题,并提出意见,使评比除评判功能外,兼有促进和指导意义。

研究表明,教学观摩和集体研讨是中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聚焦学科教学知识,以增进每个教师的PCK发展为目标的集体备课,能提高教研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教师有步骤地对各个环节进行研究,促进校本研训体系建设,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参考文献

[1]李瑾瑜.“集体备课”:内涵、问题与变革策略[J].西南师大学报,2011,(6):73-78.

[2]徐建强.聚焦学科教学知识关注教师专业成长——从PCK视角谈突破集体备课困境的策略[J].教学参考,2010,(12):19-21.

[3]李国华.对集体备课的理性审视与深层追问[J].中国教育学刊,2005,(9):53-55.

[4]王瑾.全方位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规范教研室集体备课对提高中青年教师教学质量的作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2,(9):143-150.

猜你喜欢

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在病理课堂教学改革中的应用与实践
提高集体备课有效性的途径初探
好剧本还需好导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