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教育的人文性及其建设初探

2018-02-27芦将茗

读写算 2018年19期
关键词:现代教育人文教育探索

芦将茗

摘 要教育的人文性是指教育的人文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教育两个方面。教育要面對的是人,人文性是教育的基础。本文在探讨教育应具有人文意义的基础上,对我国现今教育领域人文意义丢失的现状进行分析,为探索具有人文意义的现代教育提出一点看法。

关键词 人文教育;现代教育;丢失;探索

中图分类号:TL817+.7,V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19-0130-01

现时代的科技发展强势与人文精神失落构成教育界反思自身人文性的现实性前提。在实践中,人文教育不一定就是人文性的,科学教育也不见得就没有人文性。现代教育发展中科学主义的地位凸现乃至膨胀而使现代教育中的人文性日渐萎缩,归根结底所暴露的是整个现代教育中“根”的缺失。

一、教育概念的界定

《卡尔·威特的教育》中有这样一段话:“孩子的心灵是一块奇怪的土地,播上思想和种子,就会有行为的收获;播上行为的种子,就会有习惯的收获;播上习惯的种子,就会有品德的收获;播上品德的收获,就会有命运的收获。”

教育是能够促进人的成长的最重要的人际互动。爱因斯坦说过:“把课堂上学的东西都忘掉,剩下的才是教育。”在肖川老师的著作《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中这样解释:“剩下的是什么呢?我想不外是积淀于我们的气质、性格、处世方式与行为习惯中的那些东西:主动还是被动?独立还是依赖?快乐还是忧郁?开朗还是内敛?开拓进取、锐意创新还是墨守成规、因循守旧?兴趣广泛还是麻木不仁?积极乐观还是消极厌世?精神充实还是内心空虚?教育,最重要的是要培养孩子一生的情感,情感是孩子成长的根本基石。一个孩子只要有情感,就能有未来,作为老师,应时刻仰起头来看孩子们的未来。

二、人文性:教育本初意蕴

教育的对象首先是人。人不是天生下来的“心灵白板”,需要别人的任意塑造。每个人都是一种历史性和时间性的存在,而日益行政化、功利化、机械化的现代教育,把每个学生当成一种有待加工的标准化“零部件”。使学生失去了同自己祖先、同自己家乡文化、同自己民族记忆的情感联系。这样的教育只能是一种失“根”的教育。提出教育应具有人文性,并不是对教育本性的一种变更,而是对教育原初本性的一种呼唤和召回。

探寻教育人文性的历史渊源。人文性是教育应有的本义,它有其深厚的历史根基。在进入正规化的现代教育之前,人文性就是教育本身。

我国最早创办私学的大教育家孔子提出了以“仁”为核心的教育思想。提倡“仁者,爱人”,强调仁、义、礼、智、信。主张培养“内圣外王”的君子人格。他将道德教育置于整个教育的首要地位,把修身视作教育的根本目的,把“归仁”和中庸之道看作人生的最高境界。

因此,笔者接下来的工作将以理想教育为参照,拟将从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过程、教学评价四个方面对我国现今教育领域人文意义丢失的现状进行分析。

三、现代教育人文性的丢失

(一)现代教育人文性丢失的表现

1.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过于强势

教育目的是教育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反映了教育在人的培养规格、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是国家意志与价值观的体现和反映。在国家控制和主导的教育体制下,国家在教育目标上对培养人必然要提出对国家有用的总要求。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教育与更多的人及更广泛的生活联系在一起,教育不再是单个阶级所享有的特权,而成为现代公民生存与发展所必须的权利与义务。教育与人的生存同体互构。

2.功利本位的教育内容过于片面

在新课程改革之前,我国实行单一的国家课程管理体制,全国统一用一种教材。这种旧的课程编制模式,导致国家课程内容单调,内容主要强调意识形态教化功能或者学科的知识逻辑功能。而对反映地方乡土性知识和本土性知识的人文类课程重视不够。

(二)当代中国教育人文性丢失的原因

在中国,现代教育人文性丢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当代中国转型期与传统文化的割裂

当前中国还处于农业生产占主导地位,工业生产仍然处于欠发达阶段,相关的教育模式存在误区。显而易见,绝大多数的人是通过课堂教育来获得传统文化知识的,社会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一种文化往往是在长期的社会行为中形成的,中国的传统文化离不开几千年历史的沉积,对文化的传承需要有严肃客观的精神,才能保证以不偏不倚的态度真实准确地展现文化的内涵和魅力。学生在学习上过于追求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在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学生个人在学习取向上功利色彩过于浓厚,忽视对自身思想文化修养和道德素质的培养。我国当前的社会正处于重大转型期,传统的文化模式失去了神圣的权威,人们的价值观念、文化观念、生活方式等也必然处在磨合、矛盾、冲突之中,尤其是青年一代更是日益渴求彰显个性。

2.西方消费主义文化的消极影响

在转型期的中国,浮躁情绪日益蔓延。更由于全球化时代西方消费主义文化的推波助澜,青少年的价值观越来越迷失。

参考文献:

[1]孙培青等主编.中国教育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铁芳.教育如何走向哲学.见刘铁芳主编.回到原点·时代冲突的教育理念[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61-72.

[3]钱理群.学魂重铸[M].上海:文汇出版社,1999:14.

[4]刘高唤祥.人文教育理念与实践[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15-17.

[5]金生鈜.规训与教化[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362-363.

猜你喜欢

现代教育人文教育探索
论泰国佛寺教育及其对现代教育的影响
国际化视野下中国现代教育发展战略研究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古诗词人文教育浅析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论师愉生悦的诗意教育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激活语文课堂的策略研究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让班会课“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