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边缘化”初中学校的现状分析及发展建议

2018-02-27杨勇诚朱伟

江苏教育 2018年22期
关键词:边缘化学校文化教师队伍

杨勇诚 朱伟

【摘 要】苏南地区部分初中学校“边缘化”的成因不尽相同,主要集中在教师队伍老化失衡、学校文化离散断裂、生源质量连续下滑、教学管理松散低效、社会声誉日渐式微等方面。“边缘化”初中学校要走出办学困境,不仅要靠教育行政部门指导,更要有自我发展的觉醒和行动。

【关键词】边缘化;教师队伍;学校文化;生源质量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82-0007-03

【作者简介】1.杨勇诚,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笠泽实验初级中学(江苏苏州,215200)校长,正高级教师,江苏省物理特级教师;2.朱伟,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南麻中学(江苏苏州,215200)副校长(主持工作),高级教师。

在苏南地区,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速度快,近20年来,各学段教育呈现高位均衡发展的良好态势。但是,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过程中,一方面,部分小乡镇居民家庭主动或被动地融入大中型乡镇(城区),适龄孩子大多进入建在老城区周边的开发区、新区的优质学校读书,老城区学校和小乡镇学校出现了生源日益减少的“空心”现象。另一方面,外来务工人员大量涌入,其随迁子女就学问题日益凸显。渐渐地,教育高原中也出现了“洼地”,其中大多数是初级中学,我们把这些学校统称为“边缘化”初中学校。这些学校的出现,使基础教育又面临着均衡发展的新难题。破解这个新难题,需要政府对教育政策和教育资源的调整,更需要学校自主发展的意识与实践。基于此,笔者随访并调研了15所苏南“边缘化”初中学校,发现了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边缘化”初中学校现状及其成因分析

学校“趋边缘化”的成因不尽相同,也很复杂。但是,各校办学现状和面临的困难十分相似,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队伍老化失衡

原本在苏南的老城区和周边各乡镇都有一批办学有历史、有文化传统的优质初中学校。但是,随着苏南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区域布局调整,大量乡镇合并。部分家庭从周边乡镇向城区迁徙,老城区居民向新城、开发区迁徙,造成这些学校生源锐减,师生比严重失调,教师队伍超编现象严重。在随访的一所乡镇初中,42位教师,只有296名学生,师生比为1∶7,在对一所地级市老城区初中的随访中,发现该校的师生比更加“夸张”,教师70位,初中三个年级只有227名学生,师生比仅为1∶3。一方面是教师超编,另一方面是学科结构性缺编问题十分突出。归因是:连续多年只有老教师退休,没有新教师补充。而现行的人事管理政策,又不利于教师跨学科、转行任教。在这类学校中,一些学科的教师工作量很重,而另一部分教师工作量很轻。师生比例严重失调,一方面会使得学校绩效考核矛盾加剧,另一方面,容易导致教师滋生惰性。另外,这样的学校教师平均年龄往往偏高,在随访的几所初中学校中,教师平均年龄均在45岁左右,有的学校甚至超过50岁,整个教师队伍的活力下降。部分中青年骨干教师想方设法调往优质学校,而优质学校由于不断扩容,骨干教师紧缺,也在千方百计地“吸引”人才。“边缘化”学校的教师队伍缺少了骨干引领,队伍日趋涣散。长此以往,一旦生源回升,教师工作量增大,或者教育行政部门进行教育资源重组,都会给学校工作带来层层阻力。这类“边缘化”学校在教师培训、培养上存在的普遍问题是:没有在学校的现有实际、充分尊重教师的个性化差异的基础上,组织教师的培训、培养工作,目标模糊、举措缺乏,不仅导致教师专业成长缓慢,而且直接影响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二)学校文化离散断裂

随访的几所初中曾经都是优质学校,都有较长的办学历史和丰厚的文化积淀。但是,处于“边缘化”的当口,部分学校的领导班子失去了定力,乱了分寸,“病急乱投医”的现象较为普遍。学校往往想通过把“分数”搞上去,把毕业生进入热门高中的比例提上来,以此来提高学校声誉,留住生源,推动学校进步。却不知丢掉了学校文化的传承意识,忽视了培育优势项目、错位发展的价值追求。如果学校没有基于可持续发展的顶层设计和文化引领,那么就不会有共同的价值追求,师生的归属感、荣誉感就会逐渐消失。学校内部是非纷争此起彼伏,社会投诉学校的事件接二連三,给本来办学形势严峻的学校带来诸多发展障碍。我们随访的一所苏州的乡镇初中校,20世纪90年代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水平在同类学校中鹤立鸡群,21世纪初以构建“研究性校园”来打造学校特色品牌。由于乡镇的合并,学校被“边缘化”,骨干教师流失严重,优质生源外出就读,教育质量严重滑坡。学校在八年间换了4任校长,缺少一贯的发展思路,前行步履艰难。我们参访的另一所老城区初中,前几年还围绕着学校的文化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尽管学生学业成绩不佳,有声有色的学生活动在区域内还是有一定的影响力,学生对学校有很强的归属感。但是,学校领导调整后,学校以集中思想抓教学质量为由,一切围绕着学科教学“抓”分数,校园活动形同虚设,结果考试成绩虽然从区域内中等偏下回升到中等偏上的位置,着实实现了一个大跨越,但是施教区的居民还是不认可学校的办学“绩效”。而学校失去原来的文化特质和价值追求后,学生学业负担越来越重,家长满意度越来越低。

(三)生源质量连年下滑

随着学习基础相对薄弱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集中入学,使得生源结构发生较大变化,其中学困生的比例不断攀升,家庭教育缺失的孩子越来越多。随访的一所学校有25%以上的学区内优质生源流失,同时大量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涌入。在随访的几所苏州市下属区(市)的乡镇初中里,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比例高达70%以上,最高的达到85%以上。这就给学校发展带来了新问题:一是教师教学没有了“优越感”“成就感”;二是学生少了同伴互助的学习基础;三是教育行政部门缺少了分类考核学校、考核教师的制度。这导致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严重下降;不同地域的学生带来不同的家庭文化背景,由于学校应对策略不到位,就造成外来生源的行为习惯不能适应本地学校的教育教学要求,学习效率较低,学业成绩较难提高。

(四)教学管理松散低效

“边缘化”初中学校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教学管理松散,领导和教师普遍存在“抱怨”情绪,而不是在工作中改变策略设法脱困。在随访的部分学校中发现,尽管师生比失调,但还是没有实行小班化教学,加强针对性一对一辅导,依然固守整班教学的模式。在随访的一所地级市老城区初中,该校虽然实行了走班分层教学,但是只限于不同层次学生做不同的作业,课堂教学的目标设置、知识的呈现方式,在不同层次的班级中没有什么差别。在对一所乡镇初中的随访中发现,教师的集体备课形同虚设,教师教的内容与备课内容完全分离,集体备课成了部分教师“省力”的捷径。集体备课价值指向不明,一些练习课、复习课、试卷评讲课等值得研究的课型,却几乎没有涉及。在随访的大部分学校中,学生作业普遍依赖现成购买的习题本,没有教师针对学情的自编作业;测验的试卷也没有根据学生学习基础进行合理编制,大多数使用购买的试卷。对于这部分面临诸多办学困难的学校,相关部门甚至没有一套能促进学校发展的评价机制,还是用常规办法来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评价课堂。

(五)社会声誉日渐式微

随访的这些学校,普遍缺少对外展示自身办学优势、办学特色的意识和策略。在随访师生比1:3的那所初中时,在与学生交流中我们了解到,学生都知道学校的优势就是小班化教学,教师几乎都是作业面批,一对一辅导,师生由于交流频繁,所以关系较融洽。但是,在电话随访家长时,家长几乎不知道学校为学生的学业进步做了哪些工作。可能出于办学的艰难,自信不够,学校忽视了办学传统、办学优势、办学特色的推介与宣传。而一旦没有正面的、有利于学校的舆论传播,负面的舆论往往会把学校推向“边缘化”。

二、初中学校去“边缘化”策略建议

“边缘化”初中学校如何走出办学困境?这不仅要靠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指导,学校更要有自我发展的觉醒和行动。根据调研所得,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厘清思路,错位发展,完善学校顶层设计

这类学校首先要重视学习,要用新的教育思想和管理思想来指导学校的工作,要善于借鉴优秀学校的办学经验,结合学校实际,厘清发展思路,切实做好学校发展的顶层设计,从而形成自己的教育主张,确立正确的育人目标,精准发力,倾注一切力量,聚集一切资源,让优势项目优先发展,从而带动学校的全面工作,促进学校整体进步。

(二)针对学情,优化课堂,提升课程实施质量

学校要基于实际和发展愿景,对各级各类课程进行个性化、校本化的“改造”,使之更能契合学校的培养目标,形成针对学情的课程菜单。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要改进、优化课堂教学,充分利用师生比的优势,推进小班化教学和分层走班教学,促进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切实提升教学质量。

(三)科研先导,研学一体,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以教育教学科研为先导,通过行动研究来引领教师个性化的专业发展。要立足于现有实际,充分尊重教师的个性化差异,采取切实有效的新举措,着力全面促进教师个人专业的成长。特别是要搭建多样平台,把教研与科研有机融合,助推教师获得专业发展的成就感。

(四)利用优势,培育特色,推动学校全面发展

学校应该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寻求促进学校进步的有力支撑,从而拓展办学特色项目,提炼学校文化的核心價值;在学校共同价值观引导下,对特色项目加以科学合理整合,把零散化、碎片化的特色进一步打造成真正意义上的学校名片;不断完善推进措施,精心设计一系列的教育活动,进而推动学校各项工作的全面发展。

“边缘化”初中学校作为教育发展中的一种典型现象,反思其成因,我们认为:面对现实,锐意改革,寻求自我发展,才有可能“去边缘化”。只有坚定自我发展的信心,明确自我发展的路径,落实切实可行的举措,才会让“边缘化”初中学校实现华丽转身。

猜你喜欢

边缘化学校文化教师队伍
扎实推进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常德市依托名师网络工作室推进教师队伍建设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边缘化”初中的去边缘化
小学英语有效教学情境对促进学校文化建设的教学研究
写作教学不应被“边缘化”
学校优质特色发展需要校园文化的浸润*
“多元教育”视阈下的学校文化建设探索
作者论在西方社会的演变
提高大学生学校认同感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