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三政治教学的保质性探讨

2018-02-27虢江燕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8年2期
关键词:初三政治教学

虢江燕

摘要:进入初三以后,大多科目开始赶教学进度,为了给中考留出充足的复习时间。这样,在速度与质量间就产生了教学矛盾。因而,本文从教学实践的角度提出了一些初三政治教学的建议,意图通过这样的教学操作在提速的情态下保证教學的质量。

关键词:初三;政治;教学;保质

进入初三之后,学生们的学业压力陡增,压力不仅来自于越来越近的中考,而且还来自于教师对常规教学的“提速”——为了给学生们留出足够多的总复习时间,教师们一般会将一个学年的知识挤到几个月甚至更短的时间里完成。这样,教学速度与教学质量之间的矛盾就自然不可避免的产生了。

从政治的教学上看,一些教师将前两年使用的一些有趣、有效的教学法抛弃(比如讨论法、探究法等,原因是这些教学法会占用大量的教学时间),转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给学生划重点、抠要点,让学生死记硬背。而这样的教学往往事与愿违,师生都很疲惫,但成效很低。

那么,怎样在提速的教学情态下,保证初三政治的教学质量呢?下面,结合初中阐述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建议。

一、解压、提气、激趣

压力越大、自信越小,学习的效率越低下——这是大家都清楚的教育理论,但一到关键节点上,就又对这一理论失去了教学自信——其实,教师只要坚持这一理论,并根据学生实情进行一些适度调整,完全可以将学生引入高效的学习状态。在这方面,我觉得教师应首先从释放学习压力、提升学习自认和激发学习兴趣上做文章。

解压与提气,教师可以通过对知识的梳理和对中考的分析来帮助学生减轻对中考的恐惧感。教师可以结合近年来的中考试卷和政治知识给学生绘制一个尽可能系统又精简的思维导图——给学生一个“政治知识不过如此这些而已”的印象,而且学生对知识先有了总的概念后,学习思路变得清晰,学习信心也会增长——这时,教师再开始进行初三政治的教学,就能顺畅许多。对于激趣,教师仍然可以采用前两年使用的各种方法,如导入、游戏、情境等,不用怕耽误时间——实践证明,有趣的、有欲望的学习效率远远高于无趣和呆板的学习——磨刀不误砍柴工。

二、“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改革开放之初,为了加快经济发展,我国提出了“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发展思路——初三政治的教学也可以借鉴这一发展理论,实践证明是可行的和高效的。这一教学策略的原理是,基于教学提速的需要,教师必须保证教学的进度,就不能保证每一名学生都能完全跟上节奏——教师先确保把能跟上的学生教到位,并通过一些方法让这些学优生成为“教师”,帮助和带动其他同学跟进。这个方法是,对政治学习比较好的学生进行深度教学,不仅让他们掌握扎实的知识,还培养他们能梳理和表述知识的能力,然后将这些学生分散到各学习小组中——当有些学生对知识理解、掌握不透时,先由“学习组长”对他们进行辅导,不足之处,再由教师进行补充——这种方法起到了三个方面的作用,一是能快速解决学生的个别性问题,二是能有效提升落后生的学习效率和成绩,三是学优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有效发展。

三、优化教法、提速保质

很多教师都有这样的感叹——“方法不对头,累死一头牛”——前面我们已经探讨过,有些教师在初三阶段放弃了很多本来是高效的教学方法,这是不值得提倡的——基于对教学提速的需求,教师可以将一些教学方法结合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但放弃绝不是上策——速度与质量的平衡点需要教师准确的把握,如果仅追求了速度,不能保证质量,一方面学生的素质发展得不到保障,另一方面在后面进行总复习时,难度也比较大,反倒是欲速则不达。

比如在教学“责任”这一部分知识时,教师如果仅仅是在课本上给学生划重点,列出条目来让学生背“什么是责任”“责任有哪些种类”之类的,等到复习时,学生只能再翻课本重新背——早就忘得差不多了,这样的教学速度显然是一种“假象”。而我们通过让学生讨论来进行这一知识的理解和学习,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来分析“责任”、寻找“责任”,再加上教师的梳理引导,学生就能很扎实地理解“自由与责任之间的关系”“我的角色责任”“个体和社会责任”这些概念了。这些知识通过讨论探究内化在学生头脑中,复习时就要省事得多。需要注意的是,为了节省教学时间,教师在组织讨论时,可以用自己参与讨论和讨论中增加引导的办法来实现“提速”——这样对教法的微调,既能保证质量,还能实现提速。

四、关注时政、关联生活

我们知道,现在的政治教学目标是在知识传输的基础上更多地关注学生素质的建设——中考的考试也是向考核学生利用政治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个方向倾斜。这样,政治的教学必须能够引领学生将视线从教材伸向社会和生活,只有这样,他们才有可能通过对生活、时政的分析、判断来发展自己的政治素养和实践应用能力。关注时政、关联生活的教学,不仅是应对考试的需要,也是学生素质建设的需要。这样的教学不仅不会影响教学的进度,反而因政治视野和思维空间的拓展而提升学生的政治解析能力,从而促进他们学习效率的提高。

比如“了解基本国策与发展策略”这一课的教学,我们发现教材中的很多案例已经是前几年的事情了——虽然,我国的大政方针不会“朝令夕改”,但有些内容已经在这几年进行了进一步细化和发展,比如“科教兴国”,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中关于教育发展的阐述、“文化自信”战略思想的提出,都是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以引入的。还有我国“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在生活中有哪些变化和体现,也需要教师带领学生从学习条件、学习内容等方面进行生活现状的分析研究(如,原先我们的教学条件是怎样的,现在我们有了电子化、信息化的教学工具——这就是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具体体现)。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把握住这些知识的发展性前景和内涵。这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要求。

总之,初三政治的教学具有阶段性的特征,也有学科的本性属性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既要考虑到面向中考的客观需求,也要考虑到学生发展的教育责任,在提速的同时,更应关注到教学质量的保证——政治教学的关键还是在学生的素质教育上,过于“功利”的教学,反而可能与教师的预期背道而驰。

参考文献:

[1]周雪松.初三政治教学几点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6(26)

(作者单位: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高塘岭向阳中学 410200)

猜你喜欢

初三政治教学
办公室政治
第1课夏商周政治制度教案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讲政治要防止几个误区
浅谈初三数学教学
初三数学学习中的“高原现象”及其对策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那一年初三,我们一起成长、进步着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