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体育教学新门路,培养学生心理之健康
2018-02-27申仁涛
申仁涛
摘要:初中阶段是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身体健康能为心理健康提供物质条件,针对当下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令人堪忧的状况,探索体育教学的方法和路子,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以达到增进学生心理健康的目的。
关键词:心理健康;体育教学;体育运动;培养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由于自身生理变化、学习方面的压力、家庭中与父母关系不睦和来自其他方面的因素等,让他们产生或形成了消极、焦虑、冷漠、喜怒无常,甚至绝望等不健康的心理。当今时代,公民必须具备健康的生理素质、心理素质、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才能符合当今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和适应时代的飞速发展。因此培养中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对他们融入新时代并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作为体育教育工作者,我在体育课教学中非常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根据学校实际,通过探索一些门路,帮助学生安全度过“危险的花季”。
一、确立不同教学目标,实施因材施教
每个班级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兴趣都存在着差异。由于这种个体上的差异,会导致学生在进行一些体育项目的学习和训练上,有的能够轻轻松松地完成,有的却累得浑身瘫软;有的喜欢踢足球,却因篮球训练而神情沮丧。本来有些同学想通过上体育课来缓解和宣泄文化课堂的学习压力,但如果体育教师带着普遍性的认识去上课,势必导致学生更加厌学的心理。因此上体育课的时候,不能一锅烩。教学中要先对学生的素质能力进行了解和测试,做到有的放矢,因人而异,然后确立不同的教学目标和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让素质和能力强的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让素质和能力弱的学生实现锻炼身体的效果,达到掌握体育动作的技巧目标即可,从而调动学生对体育课上运动技能学习的积极性。因材施教、分层教学会使学生在进行体育活动时产生成就感和自信心。这是体育教学对学生进行良好心理培养的首要一点。当然,为了让每个学生拥有同等的发展机会,体育老师还可以采取“兵教兵”的方法,让能力强的学生帮扶能力弱的学生,在共同提高、共同进步的过程中,还能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合作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
二、巧妙设置探究问题,激发兴趣爱好
现在学生越来越不愿意长跑,越来越害怕长跑。因为长跑是耐力性项目,比较单调枯燥,不仅出汗脏衣,而且还可能会对后续课程的学习产生影响。即使学校课间操安排学生整齐划一地进行长跑活动,还是有很多学生极不情愿地被迫着跑步。为了激发学生参与跑步的兴趣,我在一节耐久跑的课堂上,首先向学生提问了一个问题:耐久跑中,匀速跑和变速跑哪个会更持久些?话音刚落,学生们叽叽喳喳就讨论起来,甚至有的学生已经跃跃欲试。我趁机因势利导,给学生做耐久跑示范,讲解动作要领,同时告诉学生长跑是强身健体和走向终身体育的较好方法。很多学生在我的鼓励下,已经养成爱好长跑的习惯,跑步距离越来越远,坚持时间也越来越长。通过锻炼,有的学生在参加市里举办的运动会上捧回了奖牌,有的学生由弱不禁风变得结结实实,还有的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养成了坚韧的毅力和自强的优秀心理品质。
三、不拘一格拓展教材,体验快乐学习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我常常不拘泥于教材内容,从学生实际出发,寻找和挖掘适当的体育游戏来补充教材,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上进行快乐学习,从而达到体育教学的效果和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目的。如:将体育活动故事化。在进行接力赛跑时,我让学生模仿历史故事中的“田忌”并借鉴他的比赛经验,冒险安排自己小组里选手的次序去进行比赛。这让原本单调、枯糙的体育教学变得充满趣味,使学生的学习在趣味活动之中得到满足,从而体验体育锻炼带来的情感享受,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谨慎性格和积极乐观心态。又如:把体育活动游戏化。在快速跑项目上,我把它设计成一个“你追我赶搬运工”情景活动,要求两个人一组搬着实心球的进行比赛快跑,如果哪一小组输掉了,就给大家表演一个节目或者唱一首歌。由于游戏的娱乐性,让课堂形成了温馨氛围,让学生在竞争过程中获得“乐中学”的情感体验,同时对学生形成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的心理品质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四、借助肢体语言暗示,促进师生交流
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要善于使用暗示、鼓励等方式表达对学生的关爱,恰如其分的一声“好”或者“太棒了”的语言信号,会让学生产生亲切感,能提高学生的勇气和信心。而有时候则可以借助非语言信号,如体语、手势、眼神、面部表情、点头、姿势等,使得教学语言更富于感染力、吸引力、鼓动力和影响力。体育教学中的非语言交往,既可以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心情,还能够能够缩小教师与学生的情感距离,让学生从老师赏识的目光中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真正体现教学过程中的平等交往。在教师和学生和谐关系相互作用下,同时也能使學生之间的情感关系进一步加强,促进学生为人友善、尊重他人的心理品质的形成。
综上所述,是我在平常体育教学实践中的几点探索。体育教学具有身心健康教育合一的性质,我们要把学生打造成一个身心健康的人,使学生在体育学习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改善自己的心理环境,坚持科学锻炼、增强体质的同时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从而发挥体育运动对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因此,讲究体育心理卫生,优化体育育人的环境,有利于维护和增进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1]《初中体育新课标》
[2]《体育心理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06。
[3]《浅谈因材施教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4]《浅议中学体育教学中师生非语言交往应用》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第一中学;李建杰
[5]《试论小学体育教学体验情感乐趣实践研究》虹口区教师进修学院;朱建华
[6]《在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初探》
(作者单位:河南省沁阳市实验中学 454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