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T曲面重建技术与多平面重建技术对肋骨骨折诊断价值的比较

2018-02-27王铎尧吴小林黄克勇张名忠

中国社区医师 2017年29期
关键词:肋骨骨折

王铎尧 吴小林 黄克勇 张名忠

摘要 目的:探讨CT三维后处理曲面重建技术对肋骨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2例肋骨骨折患者资料,将其随机分成甲组和乙组。结果:曲面重建技术对肋骨骨折检出敏感性明显高于多平面重建技术。曲面重建技术组诊断时间明显短于多平面重建组。结论:曲面重建技术能够较全面显示肋骨骨折并且节省诊断时间,是诊断肋骨骨折的最佳方法。

关键词 CT;曲面重建;多平面重建;肋骨骨折

在临床工作中,肋骨骨折是经常会遇到的疾病。在影像诊断中,通常临床对怀疑患者肋骨骨折首先会选用x线平片。对于断端错位骨折x线平片诊断容易发现,而对隐匿性骨折x线漏诊率非常高。这是由于肋骨形状通常呈弓形,在胸部有众多重叠的组织和结构,所以对细微的肋骨骨折X线平片无法显示。同时,由于交通事故造成的肋骨骨折涉及纠纷和赔偿,需要参考法医鉴定结果,所以充分显示肋骨骨折的诊断工作十分重要。随着CT三维后处理工作站功能日益强大,多种成像技术对肋骨骨折显示非常丰富。本文通过曲面重建技术对肋骨进行延展拉直,对隐匿性肋骨骨折进行诊断、分析。

资料与方法

收集122例肋骨骨折患者影像资料,其中男89例,女33例;21~67岁,平均48.6岁;交通意外54例(44.3%),施工意外18例(14.8%),意外跌倒36例(29.5%),他人打伤24例(19.7%)。所有患者均有明确外伤病史。上述患者随机分成甲乙两组,各61例。

研究方法:采用德国西门子64排128层螺旋CT(SOMATOMDefinitionAS)进行扫描。患者均采取仰臥位,双手曲腕交叉上举于头部。扫描范围从胸廓人口至第12肋弓下缘,采用3D扫描模式,扫描过程中患者需要憋气配合。扫描参数为管电压120kV,电流100mAs,扫描层厚0.5mm,层间距0.5mm。将扫描图像数据导人飞利浦星云工作站中,选用CTView模块进行后处理。在Slab界面进行分析。由两名影像科诊断医师分别利用曲面重建技术和多平面成像技术对两组患者进行分析并记录结果。经2名高年资副主任医师对上述患者资料进行多方面评估,制定出肋骨骨折参照标准。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经SPSS19.0软件进行处理,采用x2检验分析,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曲面重建技术甲组发现骨折93处,乙组发现骨折109处。多平面重建技术甲组发现骨折82处,乙组发现骨折91处。两种重建技术对甲乙两组患者诊断肋骨骨折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69,P>0.05)。根据制定的标准参照(肋骨骨折208处),曲面重建技术对发现肋骨骨折敏感性97.1%,多平面重建技术发现肋骨骨折敏感性83.2%。前者曲面重建技术敏感性高于后者多平面重建技术。同时,在两种方法诊断肋骨骨折所用平均时间分别为43.5s和71.2s。曲面重建技术组时间较短。在诊断隐匿性肋骨骨折方面能够节约时间,见表1。

讨论

肋骨骨折在各级医院的日常工作中均为常见病。但是,在诊断中本病漏诊率较高。特别是在普通胸部正位片图像上,隐匿性肋骨骨折最易漏诊。即使采用胸部正斜位和切线位摄片亦存在着一定的漏诊率。而牵涉交通意外及工伤等鉴定时,骨折数目往往影响鉴定结果。所以,在肋骨骨折诊断中必须确保定性、定量及定位的准确性,以避免不必要的纠纷。

CT平扫可见发现比较明显的骨折,对显示细小的骨折线具有一定的价值。多平面重建技术是利用3D扫描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多个方位的数据重建。它包括冠状、矢状和斜面等位置。在操作过程中非常方便。冯磊等研究表明多平面重建技术是诊断肋骨骨折常用的方法,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肋骨弯曲部分裂隙状骨折线容易漏诊。Cho等对漏诊肋骨骨折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漏诊肋骨骨折前弧形骨折线最易漏诊。这正是由于肋骨具有一定的弧度和厚度所致。曲面重建技术对肋骨能够尽量延展拉伸,可以显示极其细微的骨折。本研究中采用曲面重建技术敏感性较高(97.1%),同时诊断时间明显缩短。有相关资料表明诊断肋骨骨折最佳的方法是采用曲面重建技术。但是,同时处于曲面状态下三维立体空间显示欠佳,需要结合容积重建图像。对观察肋骨骨折部位、数量及形态等方面,尤其是在现实肋骨细微骨皮质及骨松质结构方面曲面重建具有独特的优势。endprint

猜你喜欢

肋骨骨折
胸部外伤肋骨骨折手术入路研究与临床126例分析
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重症胸外伤的效果观察
临床护理路径在肋骨骨折42例患者中的应用
基于肋骨骨折的多排螺旋CT诊断优势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