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绝经前后诸症中医治疗

2018-02-27何华春

中国社区医师 2017年29期
关键词:中医治疗探讨

何华春

摘要 绝经前后诸证,西医称之为围绝经期综合征。本病发生的病理基础是肝肾二脏的阴阳亏虚,导致心睥功能失常、气血不和产生的诸多不适症状。中医将该病分为肝肾阴虚、肝肾气阴两虚、肝肾阴阳两虚3个阶段进行中医辨证施治。

关键词 绝经前后诸症;中医治疗;探讨

绝经前后诸症是临床上较多见的妇科疾病。《黄帝内经·素问》:“女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说明其病因病机是女子将至绝经,肾气渐衰,天癸渐竭,冲任二脉虚衰,月经将断而绝经,生殖能力降低而至消失,本是女子正常的生理衰退变化。但由于体质因素,肾虚天癸竭的过程加剧或加深,或工作和生活的不同境遇,以及来自外界的种种环境刺激等的影响,一些人难以较迅速地适应这一过渡阶段,使阴阳失去平衡,脏腑气血不相协调,因而围绕绝经前后出现诸多的不适。该病发生的病理基础是肝肾二脏的阴阳亏虚,同时导致心脾功能的失常、气血不和而产生诸多不适症状。笔者在临床中主要将该病分为3个阶段来治疗。

肝肾阴虚阶段

女子“七七”之年,肾阴不足,天癸渐竭,若素体阴虚,或多产房劳、数脱于血,复加忧思劳累,营血阴精暗耗,肾阴日益亏损,肾水不足,不能涵养肝木,易致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肾水不能上济于心,心火独亢,热扰神明,故而早期阶段可见五心烦热、颜面烘热、潮热盗汗、畏热、睡眠易惊醒或难以入睡、亢奋激动,伴头痛耳鸣、口干欲饮、大便干燥、口舌容易生疮、舌红、苔薄白或苔少、脉细弦或细数、细滑等症状。

治则:育阴潜阳、安神除烦。

方药:阴虚尚轻、症状不重者,初期使用芍药甘草汤合甘麦大枣百合汤治疗;若肝肾阴虚进一步加重,症状明显者使用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治疗;兼有胁肋及乳房胀痛者可加炒柴胡、制香附、玫瑰花、青皮、川楝子、延胡、川芎、芍药、薄荷、牡丹皮等以疏肝解郁清热;兼有夜寐不安、头痛、耳鸣者可加酸枣仁、柏子仁、夜交藤、天麻、钩藤、醋龟板、生牡蛎等以安神、潜阳;兼有月经血块、经色暗、面部黄褐斑、乳房脹痛者可加益母草、炒茜草、红花、片姜黄、郁金、川芎、桂枝、莪术等以活血通络。

肝肾气阴两虚阶段

在肝肾阴虚阶段失于调护治疗后病症逐渐加重,患者早期阴虚内热,郁热逐渐耗伤气血阴液,机体气阴不足渐显;盗汗较多,气随汗泄;血为气之母,阴血渐亏,则化气不足,日久则可致肝肾气阴两虚。本阶段除阴虚的表现外,还有容易疲乏少力、动则汗出较多、畏风寒、腰膝酸软、头晕眼花、心慌心悸阵作、面色少华、大便稀溏或秘结、舌红或淡红、苔薄白或少苔、脉细濡或细弱、尺脉弱等气虚。

治则:益气养阴、培补肝肾。

方药:本阶段使用知柏地黄丸合当归六黄汤、牡蛎散、三甲复脉汤、生脉汤、玉屏风散来随症加减使用。气虚明显者加重者使用黄芪、党参、西洋参以益气健脾;出汗多者加防风、麻黄根、煅牡蛎、芍药、五味子、乌梅等固表止汗;烦躁明显者加浮小麦、山茱萸、百合、合欢皮、酸枣仁、珍珠母、醋龟板、醋鳖甲、生牡蛎、生龙骨等养心安神、潜阳除烦;心悸心慌明显者可使用炙甘草汤加减。

肝肾阴阳两虚阶段

患者在前两个阶段病程中,未得及时调护治疗,气血阴精失调未得到纠正,或过多服用寒凉泻火之药,过贪生冷之品,戕伐阳气;加之年龄渐增,病程日久,脏腑精气衰退加剧,阴损及阳,穷必及肾,则可致肝肾阴阳两虚。肾内寓肾阴与肾阳,阴虚日久,必定阴损及阳,或患者素体阳虚,阳损日久必定伤及阴精,从而真阴真阳不足,不能温煦、濡养脏腑或激发、推动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而至诸症丛生。本阶段阴阳俱虚,但以阳虚更甚,大多有畏寒怕冷、四肢欠温、动则多汗、腰酸膝软加重、健忘、神郁躁烦,舌淡或淡胖或淡暗或嫩红、苔可少或薄白或白腻、津多水滑,脉沉弱或沉缓、尺脉多见无根或虚浮。

治则:益气扶阳、育阴固精。

方药:本阶段多选用金匮肾气丸、乌梅丸、附子桂枝汤等治疗。兼有便溏、乏力、腹胀、纳差者加香砂六君汤健运脾胃;兼有血瘀者加益母草、炒茜草、红花、艾叶、桂枝温经活血;兼有水湿者加泽泻、茯苓、白术、厚朴、猪苓等化湿利水。

典型病例

患者,女,57岁,退休。主诉:烘热汗出烦躁7年,畏寒肢冷4年,加重3个月。病史:患者绝经8年,7年前开始出现烘热汗出伴有烦躁眠差,4年前开始自觉畏寒、双腿冰凉如置冰水中、晨起及午后有烘热汗出阵作欲减衣被,汗出后又感背寒欲加衣被;心烦易怒,睡眠极差,记忆力减退。长期按“绝经前后诸病”治疗,服用过多种西药及中草药、中成药治疗,症状一直没有明显改善。近3个月来上述症状加重明显,伴有失眠、烦躁、腰背疼痛、头昏头痛阵作,血压不稳,因患有椎管狭窄,住我院骨伤科治疗期间,邀余会诊。症见:情绪焦躁,诸事不顺,心烦、眠差、头痛,盗汗、自汗明显,手脚欠温,面色少华、形体偏胖,舌淡嫩边尖暗红,苔薄白津多;六脉寸关滑,尺脉沉弱无力。中医诊断:绝经前后诸症(肝肾阴阳两虚,虚热内扰)。治则:温补肝肾、调理寒热、育阴除烦。

方药(乌梅丸加味):乌梅15g,细辛9g,桂枝15g,生晒参15g,白附片(开水先煎2h)50g,干姜15g,花椒9g,当归15g,川黄连6g,黄柏12g,麻黄根15g,煅牡蛎30g,山茱萸15g。开水煎服,共3剂,1剂,2d,200mL/欣,3次/d,饭前温服。

疗效观察:患者1周后来门诊复诊,诉服药后自觉不适症状有好转,并告知多年来服用中药治疗未曾有如此功效。治已见效,守方续服4剂。二诊,患者双尺脉仍沉弱无力,舌质仍淡嫩发暗,故将白附片加至80g/剂,继续服用7剂。三诊,诉诸证悉缓,面露笑容,精神转佳,夜寐安稳,未见烘热汗出及头痛,肢冷稍缓。守方加减化裁,续服数剂获愈。

心得总结:西医以性激素替代治疗绝经前后诸症,因性激素替代治疗存在许多禁忌证,且后诱发卵巢癌、乳腺癌的风险增加,故临床使用中医中药治疗该病具有较好的优势。笔者在中医治疗中,将该病辨证分为3种证型进行治疗,辨证思维及处方用药简洁易学,临床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endprint

猜你喜欢

中医治疗探讨
“攻”“补”“通”法在治疗系统性硬化症中的应用探析
中医治疗妇科慢性宫颈炎阴道炎临床疗效研究
浅析中医治疗糖尿病的优势与不足
尘肺合并肺心病心衰的中医治疗现状
刍议小学足球教学的训练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