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自艺术歌曲的特点

2018-02-27刘丹

神州·上旬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黄自曲调作曲

刘丹

黄自(1904—1938)字今吾,小字四由。出生于江苏省川沙县的一个书香门第。我国著名现代作曲家河音乐教育家。20世纪30年代,一批从20年代成长起来、或出国深造的音乐家(如黄自、应尚能、周淑安、马思聪等),先后登上了我国的乐坛。他们以自己多年所学热情投入音乐教育、音乐创作、音乐表演以及音乐编辑等方面的活动,为我国近代音乐文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起着很大的推动作用。从音乐创作讲,当时以黄自及其作品最具有突出的影响。

他是我国最早开始系统全面传授作曲技术和音乐理论的音乐教育家。艺术歌曲是黄自歌曲创作中影响较大的一个方面,他这方面的创作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即以我国古诗词创作的独唱曲和为音乐会演唱所写的独唱曲。前者的代表作有:以宋代诗人辛弃疾诗词所谱写的《南乡子》,以宋代诗人王灼诗词所谱写的《点绛唇》、以当代诗人白居易诗词所谱写的《花非花》、以宋代诗人苏轼诗词所谱写的《卜算子》等。这些歌曲的音乐大多篇幅不大,但技法简练、结构严谨、形象鲜明,能较好的体现原始的意境和感情。黄自的抒情歌曲,是他全部创作中特别有艺术价值的部分。黄自的歌曲中的旋律,和诗歌语言配合得非常紧密,好像是从歌词中自然流露出来的。他在写作歌曲时不但力图恰切地表达歌词内容,还力图使音乐的音调和节奏与诗歌和韵律紧密结合。他生前出版的独唱歌曲集《春思曲》(1933年6月商务印书馆印行),包含《思乡》(1932年)《春思曲》(1932年)《玫瑰三愿》(1932年),都是黄自艺术歌曲的代表作。前两首有情有景,情景交融,是色調鲜明的彩绘。而《玫瑰三愿》则直抒胸臆,不事渲染,是一幅素笔勾勒的白描。在《玫瑰三愿》中,钢琴对旋律只是起了衬托的作用。而《思乡》《春思曲》中的某些意境,都是由钢琴用造型手法与和声手法表现出来的。在这两首艺术歌曲中,钢琴起了特别重要的作用。离开了歌调,几乎可以成为钢琴独奏曲。从他的歌曲创作中可以看出,他曾受到较好的欧洲古典与浪漫派音乐传统的熏陶和他在创作中体现了音乐形象生动、鲜明,曲调流畅、优美,歌词与曲调的高度结合,以及声乐与伴奏的高度结合,创作构思偏重于技法严谨、洗练,感情细致、含蓄的个人风格。

一、音乐创作民族化:旋律曲调与调式民族化

黄自先生1934年有这样的说法:“总之我们现在所要的是学习西洋号的音乐方法,而利用这种方法来研究和整理我旧乐与民谣。那么我就不难产生民族化的新音乐了。”黄自先生作为我国第一代系统掌握了西方传统作曲技法的作曲家,他早在中国专业音乐创作的拓荒阶段,就致力于西方作曲技法与中国传统音乐风格的融汇,并在自己的创作中不断地努力去实践,他的不少作品历经数十年,至今仍受人们的喜爱,成为我国近现代音乐宝库中的珍品。究其根本,“他在应用西方作曲技法的基础上,能有意识地融入中国传统音乐的特质,使自己的作品打上‘中国风格的印记,这种创造性的尝试,应是其重要原因。”犹如刘靖之所说:“论述中国二十世纪欧化的新音乐,不仅要熟悉欧洲的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精神以及中欧、西欧和南欧音乐发展历史,还要将新音乐放在中国音乐悠长的历程,更应该把它置于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

作为艺术歌曲音乐表现的基本要素之一,旋律的风格特征往往突出于其它要素之上。黄自先生充分注意到了这一点他的大量声乐作品采用了具有中国传统音乐特色的五声曲调,甚至直接用民间乐曲的音乐素材作旋律,而旋律的音调特点又对和声的配置及音乐风格的形成具有制约性作用,所以这种旋律曲调的民族化尝试是中国艺术歌曲新时代的创举。可以说黄自先生所追求的旋律曲调与调式民族化,是缘于符合中国听众审美情趣和听感认知的一种表露。

二、钢琴伴奏中的造型手法

这类艺术歌曲中黄自先生在钢琴伴奏的运用及和声的处理上都有自己独到之处。比如,在《思乡》和《春思曲》中描绘的意境,都是由钢琴造型手法和和声手法表现出来。他成功地以素雅的笔调,深情优美的旋律,新颖细致的和声进行,勾画出一幅幅中国的恬淡幽静的意境。如《春思曲》中用轻柔缓慢的伴奏和弦与优美抒情的旋律相结合来描写潇潇夜雨。《思乡》中同样用钢琴伴奏造型手法在“一声声道:不如归去!”处来描写杜鹃的啼声。

钢琴伴奏有流水的上下起伏感,同时伴有似杜鹃跳动的轻巧节奏型,左手与右手相呼应,歌曲最后伴奏中又出现了柳丝轻拂的描写,暗示着又回到现实,仍怀着满腔离愁别恨,要随流水一同归去。

《花非花》全曲旋律如行云流水,自然成曲。虽然短小,但音乐典雅精致,结构工整严谨,耐人寻味。

三、歌曲的题材特点:以情景交融的现代诗、旧体诗为来源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诗歌王国,富有作诗、吟诗、唱诗的传统。二十世纪初期中国艺术歌曲的题材大部分以旧体诗和现代诗为主。黄自先生对文学有很深的修养,喜欢为古典和近现代诗词谱曲。

黄自先生在作曲时对中西方的文化和音乐以及审美观等,从多方面解剖、分析,把中国的诗词与欧洲的作曲技法这两种不同的东西,化异为同,令他们生动地和谐起来。他能比较深刻的理解诗歌的含意,并通过富有诗意与幻想的音乐给予生动、具体的形象刻画,注重表现个人的主观感触,让听众在狂热的激情,怀古的意韵,幽怨的感伤中徜徉遐想。

四、音乐与诗歌完美结合

黄自先生善于用简练的音乐语言表现诗的意境,歌曲中的旋律和诗歌语言配合得非常紧密,好像是从歌词的朗诵中自然流淌出来的。他在写作旋律时,很注意歌词的韵律和声调与旋律的结合,同时他还是很注重旋律在表情达意方面所起的作用,黄自先生把西洋作曲技法同中国文化传统相结合,通过对古典和现代诗词的深入研究,将艺术歌曲这一声乐体裁“中西融合”,让他在中国的土地上生根开花,并以创新的精神使之升华。

总的来讲,黄自的创作中体现了音乐形象生动、鲜明、曲调流畅、优美,歌词与曲调的高度结合,以及声乐与伴奏的高度结合,创作思维细致、集中,和乐曲结构简洁、严谨的特色;同时在一部分作品中对音乐的民主风格作了种种创造性探索。正是这些才是他的创作能过于给予当时,以及后来我国专业音乐界以较大的影响。endprint

猜你喜欢

黄自曲调作曲
AI:像贝多芬一样去作曲
Wake up, Bunny
邀你来我家
作曲心语
George Gershwin
布谷鸟
眉户《百戏图》《曲调名》考论
浅谈黄自艺术歌曲的民族性
千古文章未尽才——黄自对音乐创作与音乐教育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