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许荣茂:志在远方 心系中华

2018-02-27孙波

华人时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红丝艾滋病故宫

孙波

我会把公益慈善事业当成终生事业。

我相信只要尽心尽力为善,

就能心安理得做人。

——许荣茂

初冬的北京,寒风刺骨,北京故宫博物院却暖意洋洋。此次,世茂集团董事局主席许荣茂出资1.33亿元,从私人收藏家手里购回《丝路山水地图》,并将其捐赠给故宫。本次捐赠是继许荣茂先生2016年7月捐资8000万元参与故宫“养心殿研究性保护项目”后的又一次文物保护行动,也是中国文化慈善领域的又一标志性动作。面对记者的采访许荣茂表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投身文化保护的慈善事业,是一件无比神圣的文化使命。”

许荣茂是一位受人尊重的爱国企业家,他真正让人敬重的不仅是他事业上的成功,更重要的是他对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与担当。作为大爱无疆的慈善家,在企业高速发展的同时,许荣茂始终不忘回报国家、回馈社会。多年来,许荣茂带领世茂集团在赈灾扶贫、医疗救助、教育助学、扶贫济困、文化保护等诸多领域开展公益事业,累计捐款逾12亿元。

为文化传承,助国宝回家

一尘不染的房间里,穿着白大褂的人们目光灼灼、下手利落———这里既不是手术室,也不是科学实验室,而是因为火爆全国的央视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而成为“新晋网红”的故宫文物医院;在许荣茂先生向故宫博物院捐赠《丝路山水地图》的捐赠仪式之前,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先生带领许荣茂先生和与会的全国政协、国务院、文化部等各方面的领导,以及北大考古学院林梅村教授等嘉宾一同到这里参观。

此前,美国总统特朗普进行国事访问期间,也受邀前往故宫文物医院,观赏了钟表、木器、金属器、陶瓷、纺织品、书画等文物修复技艺展示。被网友称为“段子手”的单院长也是当时的“讲解员”,他在带领参观、讲解的同时,也分享了许多特朗普在参观时的“赞叹”和“趣事”。

穿着“白大褂”的文物修复师们旁若无人、全神贯注地修复文物的那份专注,让嘉宾们赞叹不已。单院长介紹,故宫应用高科技手段进行文物的精细修复,相比以前纯“师徒制”的修复技艺传承,不仅能避免技艺断代,还能减少修复误差和人为干预,这让嘉宾们由衷地为文物保护的创新发展而高兴。

当参观进入最后一个环节,《丝路山水地图》在嘉宾们面前徐徐展开,嘉宾们的眼光也随之被点亮:30余米的画卷几乎是《清明上河图》长度的6倍,穿越历史烟尘的青绿山水依然鲜妍、明艳,211个带有可考名称的地理坐标,嘉宾们的目光从“两山夹一河”的丝路起点———嘉峪关开始向前追溯,仿佛想从绢本中看透曾蜿蜒万里的丝绸之路和辉煌文明。

单院长娓娓道来:这幅画卷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流落日本,被误认为清代山水画秘藏;2002年回流国内后,北大林梅村教授带领团队钻研近8年,写就重达7斤的研究著作,证明了它实为弥足珍贵的古丝路地图、明朝嘉靖皇帝御览之宝。

“这幅地图联合郑和下西洋的相关历史地图,证明了我国至少在明代就已有了领先世界的地理知识,有力地打破了中国的世界地理观是由传教士利玛窦开启的惯有认知。”单院长说,如此重大的学术价值引起了故宫的高度重视,许荣茂先生得知后当即决定由自己出资将其购回并无偿捐赠给故宫,这才成就了一段丝路瑰宝喜获知音又终于“回家”的佳话。

嘉宾们听后,都不由得为这件国宝的价值和传奇经历而惊叹不已,也对许荣茂先生的义举表示由衷的钦佩。全国政协副主席董建华先生感慨地对许荣茂先生说:“你真的是做了一件大好事!你是我们的骄傲!”许荣茂先生则谦逊的点头道:“应该做的,应该做的。”平和的笑容中充满着坚定和欣慰之情。

媒体记者们问起许荣茂先生捐赠国宝的初衷和经过,他的解答再平实不过,却又深深地震动人心:“这件国宝在故宫里能得到精细的保管和专业的研究,放在自己家里只是我自己看,放在故宫里,能让更多人看到,让子孙后代们都能领略中华文化的魅力,进而增加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文化自信;我和单院长说我想买下来捐给国家,因为只要这幅文物回家了,到哪儿都一样。”

其实,捐赠《丝路山水地图》并不是许荣茂先生第一次支持故宫文物保护事业;2016年时,许荣茂先生也曾捐资8000万元用于故宫“养心殿研究性保护项目”,希望能最大限度的保留文物信息,尽全力保护和还原“养心殿”这一中华文明史上的重要宫殿和文化符号。在当天捐赠仪式之后,单院长邀请许荣茂先生和嘉宾们参观了养心殿研究性保护项目的“阶段性成果”———“发现·养心殿”数字馆。

单院长说:“习近平主席提到,要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发现·养心殿这个数字馆就是我们让文化遗产活起来的一个代表。”

在“发现·养心殿”数字馆里,嘉宾们通过AR、VR等科技手段,全方位走近清朝八代帝王工作起居的养心殿,感受诸如与朝中重臣自由对话、朱批奏折、去皇帝的寝殿溜达、学习御膳房的菜品制作等不曾有过的“皇家体验”。这里将静态的文物展示变为了充满趣味的互动,令参观者和文物背后的历史“零距离”接触,充分感受文物的厚重价值、历史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当天捐赠仪式中,许荣茂先生表达了捐赠《丝路山水地图》的初衷,他说:“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世茂集团之所以投身文化保护的慈善事业,正是将弘扬中华民族文化自信付诸实践。”许荣茂先生始终心系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财富和历史遗产的保护工作,对弘扬和传承中华文化怀有难能可贵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这份大爱无私的精神令人感动,也让人钦佩。

亲赴抗艾第一线

红丝带传递爱的温暖

《丝路山水地图》捐赠仪式的次日适逢第30个世界艾滋病日。许荣茂先生作为致力于艾滋病防控的中华红丝带基金的执行理事长,出席了中华红丝带基金主办、世茂集团特别支持的“携手抗艾 你我同行———2017世界艾滋病日30周年主题公益晚会”。endprint

此时,许荣茂先生已经在“红丝带”的公益之路上身体力行地走过了12年。

2005年,许荣茂先生联合20多家民营企业发起成立了中华红丝带基金,开始了推动艾滋病防治事业发展,重点支持和促进偏远、贫困地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征程。

作为中华红丝带基金的执行理事长,多年来,许荣茂先生凭借自身的影响力奔走呼吁,号召全社会关注防艾抗艾事业、共创“零艾滋”的未来,不但带领世茂集团倡议成立了上市公司抗击艾滋病的联盟,很快获得了宝钢集团、光明集团等大型企业的积极响应;还积极地在世茂集团内部培育关注防艾抗艾事业的氛围,时时发动员工为艾滋病防治捐款捐物、开展防治艾滋病的宣传教育、鼓励员工积极投身艾滋病防治的公益行动。

更令人钦佩的是,许荣茂先生多次亲赴防艾抗艾第一线,足迹踏遍四川、新疆、河南等地的艾滋病重灾区,面对面、手拉手地与艾滋病患者亲切交谈、鼓励“红丝带栋梁班”的孤儿们、看望艾滋病母婴阻断家庭……用真诚的心温暖了一个又一个艾滋病患者。

2010年,在北京、上海举办的“爱与艾的相连”中华红丝带夏令营活动中,许荣茂先生和一名因艾滋病致孤的小女孩手牵手游遍了上海世博园区的各大展馆,女孩的名字叫做阿日。当一天的行程结束后,阿日用稚嫩的话语问:“爷爷,我什么时候还能再来?”这令许先生几欲泪下。之后,许荣茂先生长期与阿日等一些艾滋病致孤儿童保持书信联系,关心着他们的学习、生活状况,鼓励他们积极向上。后来,在2014年的“中国首善”颁奖典礼上,许荣茂先生与阿日再次重逢的场景,感动了现场的每一个人。

2011年,许荣茂先生走进四川大凉山,走过崎岖泥泞山路,一路颠簸,来到西昌市、昭觉县考察。在昭觉县,许先生见到了一位彝族妇女阿莫。她20多岁的年纪,背上背着襁褓婴儿,腹中还怀着宝宝,本该是个幸福妈妈,却已经被丈夫传染了艾滋病,艾滋病的魔爪正伸向她的两个孩子。

许荣茂先生当即告诉阿莫,红丝带基金的“母婴阻断计划”能够让她的孩子免于被传染;鼓励她一定要有信心,不要放弃希望;反复叮嘱她一定要加入红丝带基金的“母婴阻断计划”———不接受土法接生,而是去医院分娩;不用母乳,而是用“红丝带”提供的奶粉喂养孩子。

第二年,许荣茂先生再一次探访大凉山,找到了阿莫。一见面,阿莫就激动地对许先生说:“我听您的,两个孩子都没得病!”许先生听后,欣慰的笑了;详细询问了阿莫和孩子未来的生活需求,并向阿莫赠送了红丝带母婴平安包,再次鼓励阿莫要有信心,积极配合医务人员的治疗,争取早日战胜艾滋病魔,健康地陪伴孩子成长。

伴随着这样年复一年的爱心奉献,红丝带基金母婴阻断项目已资助1432个家庭,发放1万个红丝带母婴平安包,成功阻断并接生来自艾滋病家庭的273名健康新生婴儿。红丝带基金公益项目使70余万人受益,为全国4800余名艾滋病感染者提供了帮助,使28370多名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在学习和生活上得到支持,基金公益项目还动员了2841家企业,1万余名志愿者参与防艾宣传工作。十余年来,中华红丝带基金的公益事业得到了有关部门和受助群体的一致好评。目前,中华红丝带基金已经成为国内艾滋病防治领域,乃至整个中国公益慈善界极具影响力和公信力的公益品牌。

当天,许荣茂先生在“携手抗艾 你我同行———2017世界艾滋病日30周年主题公益晚会”上登台致辞,呼吁社会各界加入到关爱受艾滋病影响群体的队伍中来,号召更多企业积极投身到健康中国建设中去,全力促进健康中国战略目标的实现,担当起时代赋予的责任和使命。随即全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这当中饱含着对这位中华红丝带基金最高荣誉“十年功勋奖”获得者的由衷敬意。

情建爱心医院

福泽贫困百姓千万家

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的第二天,许荣茂先生便捐出了1000万港币;几天后,他又捐资一亿人民币,为地震中受灾最严重的地区和其他西部偏远乡镇建设百家“世茂爱心医院”,并无偿捐赠给当地政府,为四川、云南、甘肃、陕西等地7个省市地区,超过2000万的居民带来了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多年来,许荣茂时刻关心灾区重建工作以及世茂爱心医院的进展情况。他多次带领世茂集团志愿者前往四川,考察灾区相关捐建工程,慰问灾区民众;組织策划世茂爱心医院志愿者活动,带领来自上海、四川的专家医生、医学院大学生、企业志愿者、媒体志愿者等为四川多所世茂爱心医院开展义诊咨询活动;组织世茂志愿者赴全国各地世茂爱心医院考察慰问,探望住院病人、为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医生发放药品,为村民宣传生活中的卫生知识等等。

同时,他也自始至终关注并投身于西部乡镇基础医疗设施建设。2013年,为了提升乡镇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他组织了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专家应邀为世茂爱心医院的医生们进行专业培训;2016、2017连续两年,他又发起“梦的千里行”系列公益行动,先后向世茂爱心医院累计捐赠市场价值近千万元的医疗及体检设备,为提升当地医疗服务的诊治能力持续贡献力量。

促进两地文化交流

帮扶香港弱势群体

作为香港政经界有着重要影响力的人士,许荣茂十分关心香港社会问题,尤其是香港新移民问题。据统计,香港回归至今,约有80万人从内地移民香港,但由于受到文化背景、教育程度等因素制约,他们在融入香港新生活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

2010年,许荣茂发起并联合几位爱心企业家共同成立了非牟利慈善机构———“香港新家园协会”,致力于服务内地新来港人士、少数族裔人士及其他弱势社群,协助他们融入香港、发挥潜能、贡献社会,推动不同族群和睦共处,倡导互助互爱、多元包容的社会文化。许荣茂先生担任香港新家园协会会长。

协会成立以来,在香港已设5个服务中心(7个服务点),2个少数族裔服务中心和2个少数族裔青年创意中心,在广州、深圳、泉州也设立了3个服务中心,并专门设立“新家园助学金计划”、“新家园精英培养计划”,扶持更多优秀的香港青年和学生。目前,协会会员已超过15万人,服务人次超过144万人次,已成为香港重要的社会团体之一,为香港的稳定繁荣贡献力量。endprint

为表彰许荣茂先生对香港做出的杰出贡献,2011年7月1日,许荣茂先生被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授予至高荣誉———金紫荆星章。

许荣茂深知,香港回归最重要的是人心回归,而青少年则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回归20年来,香港与祖国内地的联系日益紧密,许荣茂希望,能够进一步加强香港青年与内地的交流,让他们更加直观地认识祖国的发展,了解祖国的悠久文化,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为此,2015年—2017年,许荣茂连续三年举办“四海一家·香港青年交流团”活动,组织共近7000名香港青少年,并亲自担任团长,带领他们赴内地进行参观、交流,零距离感受祖国欣欣向荣的经济发展、创新创业,以及中华文化的雄奇瑰丽、博大精深,大大提升了香港青年对祖国文化的认同感,让他们对祖国未来的发展前景更有信心。交流团活动也成为香港与内地青少年互动史上罕见的超大規模活动之一。

对话许荣茂

《华人时刊》:《丝路山水地图》价值非凡,您为什么选择把它捐赠给故宫,而不是自己收藏?

许荣茂:这幅《丝路山水地图》,对于丝绸之路的研究有重要的意义,将为未来“一带一路”发展提供难能可贵的参考与借鉴。我觉得,现在正是“一带一路”建设大力推进的时候,能把这幅画捐赠给故宫,意义非凡。这幅画买来,如果放在我家里,就只能我一个人看,影响不大;但放在故宫博物院,就能让更多的人知道它、鉴赏它,懂得它背后所蕴藏的重大文化价值,从而为中华民族的灿烂历史感到自豪。

《华人时刊》:党的“十九大”提出文物保护、文化传承、文化自信,您怎么看待这三者的关系?

许荣茂:我觉得文物保护是非常有意义的,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所说的“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本人及世茂集团之所以投身文化保护的慈善事业,从民族感情角度出发,正是一种将弘扬中华民族文化自信付诸实践的企业自觉行为。我觉得,除了我们这辈人要去做这件事,呼吁年轻人来关注中华文化、自觉传承中华文化也是非常重要的。无论是文物的保护和研究,还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以及组织文化的宣传和交流,我能为此出一份力,也感到非常的荣幸。

《华人时刊》:您怎么理解“一带一路”大时代里文化的作用?

许荣茂:我觉得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实际上文化的交流非常重要。我们不仅是要贸易相通,心灵相通、文化相通也是非常重要的。商业贸易交流、经济建设开发必须要建立在大家互相理解、情感相通的基础上。而文化交流就是各方互相沟通、互相理解的基石,也是实现各地区互相尊重、和平交往的基础。从古至今,我们与外界的交流亦是如此,所以我们要将这种大爱延续下去,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文化交流、互通,必将能为更好地推动“一带一路”战略起到积极的作用。

《华人时刊》:您一直在做慈善,您做慈善事业的理念是什么?

许荣茂:不为锦上添花者,甘做雪中送炭人。政府这些年在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偌大一个中国,需要帮助的人还很多。出于这样的考虑,我希望尽自己的力量,为老百姓做点实事。另一方面,一个企业的成功,首先依赖于社会的和谐。社会进步,企业才有更好的发展机会。所以,当我们在得到和分享发展成果的时候,还要想着那些在城市的角落、在贫困边缘艰难生活着的弱势人群。他们需要我们的帮助;让他们分享改革开放成果并跟随着这个社会共同进步,是我们的责任。

(责编 凌 云)endprint

猜你喜欢

红丝艾滋病故宫
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诊断和治疗
2030年有望消灭艾滋病
雪中故宫
飘着红丝带的路
故宫
中华红丝带基金5年间用于健康包资金达4078.17万元
6000万人感染艾滋病
故宫大探索
“红丝带”——世界艾滋病防治的国际性标志
宝岛上的故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