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言的使用和语言使用者的文化模式

2018-02-27栾云琪

神州·上旬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语言文化

摘要:文化是一个民族最重要的传承,语言则是文化的最直接的表现形式和最重要的载体,在各种文化的交流融合的过程中,语言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避免在日益频繁的文化交流过程中因为语言和文化的差异带来的不必要的误会,从而促进文化的交流融合,在文化模式对语言使用者的语言使用起到制约和支配作用,说明了文化模式差异对语言使用所带来的影响。

关键词:语言;文化;文化模式

引言:

每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文化,文化模式的差异会形成不同的社会价值标准,最终形成语言的差异,在不同文化的交流融合过程中,这些文化差异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否则就会带来文化冲突并导致文化交流的困难。因此,如何更好的处理这种文化差异以避免文化交流的失败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课题。

一、语言和文化

(一)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每一种文化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人类社会,大到一个国家和民族,小到一个社会团体,都可能形成自己特有的语言和文化。语言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了解、相互交流的工具,包括肢体动作和文字,是人类文化的传承的记载,人与人之间交流思想,表达情感都离不开语言。语言是文化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二者相互关联并且相互影响。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始终,也会因为民族的不同、社会的差异以及时代的变迁而发生改变。相同的语言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也可能表达不同的意义,反映的是不同民族在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的不同文化心理,比如中国的谦恭思想在欧美国家并不被提倡,而欧美国家的个人英雄主义同样在中国不被认可。

我国语言学家叶蜚声说过:语言是文化的灯火,是了解国家和民族的窗口。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是人类在长期生活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每一种语言背后都承载着一种特定的文化。语言的学习就是文化的学习,因此,学习一门语言,就必然要了解其中包含的文化背景,如中国的英语教学往往局限于學习技能而忽视英语背后的欧美文化,同样外国人对中国源远流长的唐诗宋词大多只是局限于翻译层面。

(二)语言和语言的使用

多年以来,众多的学者潜心于语言的研究,并取得了很多的成果,也得出了很多的结论,但是在语言使用这一研究方面却远没有前者丰富。我国学者吕书湘对此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对语言的研究应该从研究语言本身扩展到对语言的使用和对人类社会的作用上来,语言的使用包含言语行为和社会行为两个方面。按照吕教授的观点,言语行为包括言内、言外和言后行为三种,比如孩子说“我渴了”,用的是最直接的言语,这句话就是言内行为;他的意思是喝水,通过前面的语言表达自己语言之中的意图,就是言外行为;妈妈听到之后给他拿来了水,他因此获得了水,这就是言后行为,这三种行为分别与三种言语行为一一对应,孩子也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目的[1]。在社会行为方面,吕教授认为说话反映着一个人的社会背景和身份地位,也就是见什么人说什么话。《红楼梦》中王熙凤八面玲珑,在贾母面前是嘴甜乖巧的孙媳,面对下人则是威风八面的少奶奶,语言运用的能力可谓无人可比。

二、文化模式和它的作用

(一)文化模式

文化模式是英国学者泰勒在他的《原始文化》中提出的,是一个民族文化中的语言、信仰、制度等所有的要素以特定的价值观为核心,按照一定的组织结构结合在一起的文化价值体系,具有一定的独特性。泰勒认为,文化模式对文化起到支配作用,并对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而且文化模式会因为社会的变化和时代的发展而不同。每一种文化都有自己的语言,因此,每一种文化模式都会有相应的语言与之对应,并且对语言使用者的语言使用产生一定的影响[2]。

(二)文化模式对语言使用的影响

文化模式影响着语言的使用,例如同样去超市购物,在中国售货员通常会说“您想买点什么?”而同样的话在英国则会显得没礼貌,英国的售货员通常会说“我能帮您做些什么?”因为文化不同,所以同样的场景会产生不同的言语。这种情况同样在文学作品中也会得以体现,同样是描述秋天,英国的诗歌喜欢通过运用优美的意象唱出秋天的美好,而在中国大词人辛弃疾笔下,却是“天凉好个秋”,这也是不同文化模式导致的。

在不同的语境中,文化模式也会导致语意的不同,我国学者胡壮麟说过;语言代表着社会文化生活的不同方面,每种语言都有属于自己的规则和价值体系。因此,文化模式不仅仅对语言起到制约,同样对语言有着重要的解释说明的作用,这会导致同样的意象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产生不同的意义,比如狗这个意象在欧美国家多为褒义,如“你真是个幸运的狗”,但是在汉语中却多为贬义,“狗崽子”、“狗头军师”等。还有一些在特定文化中的特有的词语,比如“铁公鸡”,在不同文化的交流过程中,就会产生难以理解的现象[3]。因此,在文化交流过程中,学习其他的语言,一定要结合其所特有的文化,这样才能真正的学会一门语言。

总结:

在科技高速发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日益频繁,文化和语言激烈碰撞。明确在何种文化之下应该使用什么样的方式交流能够避免产生误会,如果能在国际交流过程中注意到对方的身份地位,文化观念,则能够很好的提高国际交流。因此研究不同文化模式对语言使用带来的影响很有必要。

参考文献:

[1]张积家,于宙,乔艳阳.语言影响人格:研究证据与理论解释[J].民族教育研究,2017,28(04):74-82.

[2]董保华,任大玲,杨炳钧.系统功能语言学认知转向辩证[J].外国语文,2017,33(01):67-73.

[3]李勤.概念迁移理论述介[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7,(02):113-114.

作者简介:栾云琪(2000.06.18—)女,汉族,辽宁省大连市人,高中学历,研究方向:语言、新闻。endprint

猜你喜欢

语言文化
文化与人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多向度交往对语言磨蚀的补正之道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论语言的“得体”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