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导游管理办法》2018年1月1日实施

2018-02-27

妇女生活 2018年2期
关键词:瞿秋白婆婆

日前,国家旅游局发布《导游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导游若私自在旅游过程中增加自费项目,带游客去赌博、色情场所,违约逛店,将受到法律惩处,导游可能会被吊销导游证,并被处以最高2万元罚款。

(摘自2017年11月1日《新京报》)

山东拟出台古树名木保护新规

山东省林业厅近日代省政府起草了《山东省古树名木保护办法(草案征求意见稿)》,已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意见稿明确,在古树名木上刻画、钉钉、悬挂重物等行为,最高可罚款3万元。

(摘自2017年11月2日齐鲁网)

全球前5大旅游业

发展最快城市全在中国

世界旅游业理事会日前发布了“城市旅游业影响”榜单,重庆、广州、上海、北京、成都名列前五,旅游业年增长率分别为14%、13.1%、12.8%、12%和11.2%。该榜单前十的城市还有菲律宾马尼拉(10.9%),印度德里(10.8%),中国深圳(10.7%),马来西亚吉隆坡(10.1%)和印尼雅加达(10%)。

(摘自2017年11月2日环球网)

最高法:

4年宣告4032名被告人无罪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日前就人民法院全面深化司法改革的情况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做报告。报告指出,2013年至2017年9月,人民法院共依法宣告4032名被告人无罪。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法院依法纠正呼格吉勒图、聂树斌等重大冤假错案37件61人,坚决守住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摘自2017年11月1日《中国日报》)

广州最后一间织补店

位于广州宝华路的华新织补店已存在了将近70年,是广州仅存的一家织补实体店。87岁的马丽卿在这里一守就是大半个世纪。

档口上午10点开门,一个来钟头了,还没客人。马婆婆将挂在店里的一件红色羊毛开衫取下,坐到工作桌前,戴上老花镜,打开台灯,开始工作。这件衣服,是一位多年前的熟客特意从澳洲带回来请她修补的。衣服的袖子被扯开了一条缝。

马婆婆熟练地把花绷子塞进袖子内,绷紧了布料,衣服的“伤口”暴露了出来。她拿起钩针,细细看清了衣料纹路,翻过羊毛衫的另一面,从羊毛衫的连接处小心地勾取出多余的羊毛线。然后,她拿起桌面上的蜡块往羊毛线线头轻轻一抹,散开的毛线凝聚成一股,轻易地被她穿过了针眼。一边拿着钩针将破损处的毛线按纹路排好,一边把取出的羊毛线勾连到裂缝旁的线圈内,针线穿梭间、拉扯间,裂缝渐渐变小,继而消失。马婆婆魔术师般将羊毛衫的破洞变没了。但这个过程实际上需要两个多小时。长时间聚精会神与端坐,快90岁的婆婆身体开始有些吃不消。那一天,马婆婆就补了这一件羊毛衫。

若是在60多年前,店里是完全不同的光景。那一年,还未满20岁的马丽卿在宝华路上帮人织毛衣。经媒人介绍,认识了开织补店的何继祖。有基础的马丽卿很快也習得织补手艺。婚后,夫妻俩共同打理一间织补店。当时,宝华路上有9间织补店,穿梭往来的,不少是贵客。旗袍、西服、羊绒外套,各种金贵的衣衫,但凡有一点小破损,都会拿到店里来让人修补。当时做织补,是个不错的行当。夫妻俩日夜兼程地接单,经常工作到凌晨两三点。马丽卿有7个小孩,还有个要照顾的老母亲,就是靠着这间小店,她与丈夫养活了一家10口。

1958年,政府调整商业网,原本属私人的9家织补店组成了一家服务公司,一个档口里聚集了原来9家店的织补师傅。而店面,就是马丽卿如今这家店。当时服务公司改名华新织补。

除了给百姓人家织补衣物,当时的织补店还有一种大客户,就是广州的各家酒楼。白天鹅宾馆、中国大酒店和花园酒店等五星级酒店,都曾是马婆婆的客户,而织补的对象多数是贵价的沙发套和桌布。遇到需要织补的布艺太多,她和丈夫干脆就跑到酒店里去织补。后来家里的两个女儿长大了,也跟着马婆婆学起了织补,减轻父母的负担。生意好的时候,马丽卿每晚上下班后还要拿几袋衣服回家。

但近些年来,织补生意日渐冷清,顾客少了,五星级酒店仿佛也不再需要修补些什么。

马婆婆的丈夫何继祖2003年初去世。组里原来的另外八位师傅,也因年纪大退休,坚守下来的就剩下马婆婆一人。

“你帮我看看,袖子这里被人割开了一条,还能补吗?”中午时分,西关街坊李阿姨拿着一件男卫衣到华新。马婆婆带上眼镜,认真地查看裂口,再翻了翻衣服的衬底缝合处,开价80元。李阿姨有点不乐意:“太贵了,这衣服我儿子买回来也就200多块钱。”

“收多少钱,每件衣服的破损程度和织补难度都不一样,要看了才能开价。”马婆婆为了这天生意有得开张,同意让价到50元,说,“补这条裂缝起码也得一个多小时。”

“曾经有个女仔,过来叫我帮她缝颗纽扣,被我拒绝了。”马丽卿还训了她一顿,“这些基本的生活技能还是要学会的。”

马婆婆还没想过退休,她说要自力更生,不想要儿女的钱。但其实光靠做织补,难以支撑每月5000多元的铺租。因此女儿才会在她店里卖起了内衣裤。马婆婆的儿媳桃姐称,织补是门夕阳手艺,并非技艺有多难习得,而是越来越少人会拿衣服去织补,织补收费也不能定太高。这样一来,收入无法保障,没有人肯做亏本生意。若是马婆婆退休了,桃姐说,并不准备继承华新。到时,70年的老店将歇业。

店里的钻石牌吊扇,一边转动一边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但马丽卿说,它比现在的48英寸、58英寸的大吊扇要凉快多了,旧的东西未必就不好。

(摘自2017年7月24日《南方都市报》)

与父母风雨同行

出生于1921年的瞿独伊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瞿秋白、杨之华夫妇之女,如今已是耄耋老人,满头银丝。

1924年11月7日,瞿秋白和杨之华在上海举行了结婚典礼,瞿秋白亲手雕刻了一方“秋之白华”的印章留作纪念。瞿秋白还在一枚金别针上刻上“赠我生命的伴侣”7个字,送给杨之华。

1928年6月18日至7月10日,中共“六大”在莫斯科召开,瞿秋白和杨之华作为“六大”代表参加了会议,独伊跟随父母也来到莫斯科。那时,她已7岁,开始记事了。她回忆当时情形说:“在我模糊的记忆中,父亲戴着眼镜,面容清瘦。他话不多,很温和。母亲不让我简单地叫他‘爸爸,而是让我叫‘好爸爸,我就是一直这样称呼的,而他也亲切地称我‘小独伊。”

“我的父亲,的确无愧于‘好爸爸这个称呼,他给我带来无限温暖和快乐。”瞿秋白知道小独伊喜欢吃牛奶渣,每隔一星期,他从共产国际下班回来路过店铺时,都要买一些回来,送到幼儿园给独伊吃。

夏天,他们在树林里采蘑菇时,瞿秋白画图折纸给她玩。冬天,地上铺满了厚厚的雪,他把独伊放在雪车里,自己拉着车跑,故意把雪车拉得忽快忽慢,有时假装拉不动了,有时假装摔了一跤,用手蒙脸“哭”起来。这时候小独伊就向妈妈叫起来:“妈妈……你看好爸爸跌一跤就哭了!”瞿秋白放开手,哈哈大笑。小独伊也很高兴,拍手大笑。

“我永远也忘不了在莫斯科儿童院时的一件事。那次,爸爸和妈妈来看我,带我到儿童院旁边河里去撑木筏玩,爸爸卷起裤管,露出了细瘦的小腿,站在木筏上,拿着长竿用力地撑,我和母亲坐在木筏上。后来,父亲引吭高歌起来,接着,我和母亲也应和着唱,一家人其乐融融。”瞿独伊说,“每当回想起来,都使我受到鼓舞,感到有力量,也很温馨。”

1930年7月,瞿秋白和杨之华奉命回国工作。为了避开国内白色恐怖,同时也考虑到带着孩子从事地下工作很不方便,他们只好忍痛将瞿独伊留在莫斯科国际儿童院,并委托国际友人鲍罗廷夫妇代为照顾。他们第一次带独伊去拜访鲍罗廷夫妇时,两位老人就把独伊认作“中国孙女”,独伊成了鲍罗廷一家颇受宠爱的孩子。

1935年秋的一天,瞿独伊和儿童院的同学到乌克兰的德聂伯彼特罗夫斯克旅游,她偶然从《共青团真理报》上看到了瞿秋白英勇牺牲的消息。独伊顿时头晕目眩,失声大哭,当即昏倒在地。老师和同学急忙抢救,独伊才慢慢从深沉的哀痛中苏醒过来。之后她才知道,爸妈早于五年前就回国参加革命斗争去了。如今爸爸牺牲了,妈妈情况怎么样呢?小独伊一无所知。幸有鲍罗廷一家人悉心安慰、鼓励,瞿独伊才逐渐从悲伤中解脱出来。

瞿独伊至今还保存着一张80多年前的明信片。那是从德国柏林寄出的。明信片上面印有一束美丽的勿忘我花,用中文写着独伊的名字,背面用俄文写着“送給独伊”,落款是“妈妈 1930.8.1 克里米亚”。

独伊没想到,接到这张明信片之际,是和爸爸永远的离别。这张明信片经历了80多年的风风雨雨,一直保存至今天,成为瞿秋白和杨之华留给女儿的一件最为珍贵的纪念品。

(摘自2017年9月28日《解放日报》)

万物皆美

我们身边有很多美好的东西,稍不经意,它就会闯入我们的生活。

那次,去南部山区玩,我在一家工场的门口看到一块石头,它灰头土脸地夹杂在乱石中,我感觉它的形很好,是个可造之材,就让雕琢石头的师傅将它加工成了一方砚台,放置在案头。

每有客人来,他们都说这方砚太好了,问我是从哪儿买来的。我说是捡的,他们都不信。

有人看了看上面像虫化石般的图案,说太美了,是假的吧?人造的吧?我说是真的,天然的。人家不信,说真的那得值大钱了。能值多少钱,我不知道,也不管它,现在它已经成了我的镇宅之宝,多少钱我也不会卖的。

我的茶桌上还有一块石头也是从外面捡来的。那天,我下班回家,它就在楼下的一块菜地旁躺着。薄薄的,个头不大,上面还有断层般的锈迹。

我想象着,如果把它放在茶桌上,它该会多么大放异彩,不至于在此遭人冷落。这么想着想着,我就弯腰将它抱起,回家用清水给它洗了个澡,往茶桌弯一放,果然是一派典雅,不同凡胎。

有位喜欢喝茶的朋友来家做客,我给他泡了壶好茶,他品着品着,却跑了题,不说茶好,一个劲儿地夸起石头来。唉,这可把那块石头给“高兴”坏了!

前些日骑车闲逛,无意间闯入山里的一户人家。小院不大,篱笆墙,篱笆门,朴实得让人心醉。这还不算什么,要命的是院里到处摆放的那些花木,每一盆都仙风道骨、超凡脱俗,可丢份儿的是,哪盆我都叫不上名字来。看过这么多好花好木,我还以为他家是专门养名贵花木卖的呢,可一聊才晓得,人家是养着玩的,不卖。这些花木也不是什么名花名木,都是主人从山上挖来的野花野木。

哦!世间大美,原来俯拾皆是啊!

人一生要经历的,不光是泥泞、坎坷、灾难,还有朗朗的笑声、娇艳的鲜花、风雅的石头,什么在你的心底生了根,你就会过什么样的生活。悲观或乐观任由你选,哭泣或欢笑任由你选,堕落或站高任由你选,大自然的美永远都有,欣赏或不欣赏,还是任由你选。

心无旁骛,万物皆美。

(摘自2017年10月21日《上海金融报》)

猜你喜欢

瞿秋白婆婆
蚜虫婆婆
瞿秋白:两段深情,一生心系
瞿秋白:两段深情,一生心系
“不听话”的婆婆
民国一段出轨奇闻
瞿秋白第一个把“国际歌”译成中文
如此婆婆
瞿秋白:不得不走、不得不留与不得不死
风婆婆来照相
《多余的话》与瞿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