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孩子需要讲艺术
2018-02-27刘律廷
刘律廷
主持人语:
随着自媒体的普及,我们来到了一个全民晒娃、人人点赞、夸奖泛滥的时代。孩子们得到的称赞与赏识,不但来自于各自的父母亲人,还来自于四面八方,其中难免有夸大之词。在这种社会环境下,家长需要有艺术、有技巧、有成长性思维地欣赏和赞扬孩子。泛滥的“鲜花与掌声”,对孩子的成长是极具破坏性的。养成谦虚务实的品格,孩子才会终生获益。
欣赏孩子要有“成长性思维”
(王先生,40岁,企业管理人员)
我们公司在选拔管理人员时,除要求德才兼备外,还看重被选拔对象是否具备成长性思维。所谓成长性思维,是指要始终保持一颗学习上进的心,对挑战怀有积极面对的态度。故此,我不过度表扬下属的天分或才智,而更注重发掘和欣赏他们的努力、策略与选择。
我将这一理念应用于家庭教育中,对孩子的欣赏也会注意分寸与技巧。我很少说“你真棒”“你好聪明”之类的话,而是经常引导孩子明白,所有的成功都离不开努力与毅力。
首先,表扬孩子时变身老师或孩子的同龄人。
我家老大有绘画天赋,我爱人将他的画作发到微信朋友圈,总是赢得一片点赞。爱人对我说:“绝大多数人都是点个赞,或夸孩子是小毕加索。但有两类人的评论与众不同。第一类是孩子的美术老师,他会具体地指出一幅画的巧妙之处;第二类是有的家长转发自己孩子对他的评价,同龄人会欣赏他的创意。”
仔细想来,孩子经常能够轻易获得亲人和熟人的欣赏,但要想获得老师和同龄人的认可与表扬却不太容易。从中得到启发后,我跟爱人就学着像老师那样理智地欣赏孩子,从细节上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再具体而务实地表达欣赏,比如:“你游泳时手臂的姿势更标准了,换气频率也更加均匀,我看到你的教练对这一点很满意!”再比如:“你刚才提高音量想发脾气,但我给你做‘嘘的手势时你就停下了。看到你努力克制自己不吵弟弟睡觉,我非常高兴。”
孩子总有令人惊讶的奇思妙想,但同龄人之间从来不说“我觉得你是个天才”“你长大了会成为这方面的专家”之类的话。相反,同龄人之间的夸奖是非常诚实又鼓舞人心的,比如:“这个垃圾回收的方法很有新意!”“你怎么想到将巡洋舰的油库画在这里的呢?”“你在哪本书上看到类似的点子,并受到启发呢?”类似这样的欣赏会让孩子明白,奇思妙想、天才创意是积累、思考和试错的结果,是孩子在尝试各种可能性之后才收获的成果。
其次,在挫折、失败、弱项、潜力上更要欣赏孩子。
我家老二说话有点结巴。“语言表达能力”是他的弱项,却是哥哥的强项。他们读的是同一所幼儿园,老师都布置“讲故事”的作业。哥哥是班里的“故事大王”,老二却连最简单的故事都讲不完整。尽管如此,我们仍然能在他的这个“弱项”上发现他的优势,或者说发现他与哥哥的不同之处。比如:哥哥讲故事照本宣科,能迅速把故事完整地记在脑子里;他则对故事有所加工,总是补充一些自己想象的细节。于是,我们将他的“讲故事”变成“故事再创作”,让他用好几个礼拜的时间慢慢讲出他脑海中的《龟兔赛跑》。然后,把他再创作的故事打印出来。幼儿园老师读到打印出来的故事时大吃一惊,说:“他讲故事吞吞吐吐,原来是因为脑子里浮现出了太多细节与灵感,一下子表达不清楚!”
理解他的特点和潜力之后,老师帮助他扬长避短。他先将自己加工过的《龟兔赛跑》慢慢地读给小朋友听,然后再脱稿讲出来。多次训练之后,他讲故事的效果一点不亚于其他孩子。我们惊喜地发现,当他深思熟虑、反复准备之后,口吃结巴的现象也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消失了。
从这件事上我发现了老二的特质——同样的事情,他需要更多时间来思考、准备。我们就在类似的事情上欣赏他“锲而不舍、精益求精”的品格。当他刚学写字时,速度非常慢,我们却说:“尽管很难,但你一直没有放弃。”比如他苦思冥想一个围棋残局,以至于不眠不休时,我们会说:“你对这个残局这么专注,相信你一定能找出破局之法!”再比如,我们小区的攀登架很高,爱冒险的老大从小就像猴子一样挂在上面。老二却慎之又慎,无论怎么鼓励他,他都不敢爬。我们对其他家长解释说:“他不是胆子小,而是认真和谨慎。他在观察其他小朋友怎么爬,等他确定攀登架很安全的时候,他会做得很好!”果然,老二上小学后,最喜欢的玩具就是攀登架,他不但能够倒挂在上面,而且动作和哥哥一样敏捷。
再次,在孩子做出正确选择时,要欣赏他的决策力与自制力。
我相信决策力是每個孩子与生俱来的天赋,需要家长用欣赏与鼓励将孩子的这项能力激发出来。
我曾带老大参加朋友的生日聚会。当大人们无暇管孩子时,一群玩疯的孩子用蛋糕在主人漂亮的墙纸上涂鸦。老大却在津津有味地看动画片,并没有参与疯狂的破坏活动。事后我说:“我跟你妈很高兴你做出的正确选择。如果今天你也涂鸦的话,我们会觉得很对不起聚会的主人。”老大说:“我没涂鸦是因为不想跟小屁孩们玩,而且动画片太好看了!”我们以欣赏的方式让老大明白做客要讲究礼仪。类似的情况下,他能够做出比较明智的决定,还会在别的孩子搞破坏时予以阻止。
其实孩子并不是一开始就很清楚他的某个行为的正面意义,是在我们给予欣赏或点拨以后,他才意识到自己做了正确的事情,或者说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自豪感也会油然而生。记得有一次,上一年级的老大参加了他所在的小队在我们小区搞的义卖活动,有个小区邻居买了一件义卖商品,付了钱,却忘了把商品拿走。由于没有这个邻居的详细地址,其他同学都懒得去找,我家老大却一直记着这件事情,并向我们寻求解决办法。我们首先对他的责任心大加赞赏,然后建议他找小区物业帮忙。后来,他真的通过小区物业找到了那位邻居,把那件义卖商品交给了对方。结果,包括物业管理人员和那位邻居,都对我家老大赞许有加。
当孩子面对困难与抉择,表现出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时,做家长的可不能忘了抓住机会美言几句。这样做,会让孩子发现自己有做出正确决定的力量,他们就会愈加自信,并展现出不同凡响的领导力。
不当欣赏与自赏是一种悲哀
(戚女士,35岁,公立幼儿园老师)
周南是我的小学同学,在我上班的幼儿园旁边买了一套新房。迁入新居后,她带着快5岁的孩子小树来我家做客。
小树一看到我家里的人就“叔叔阿姨、爷爷奶奶”地叫个不停,我婆婆连忙称赞他懂事嘴甜。过了一会儿,小树看到我婆婆扫地就直奔过去,说他要扫地。周南一边夸他一边夺下扫把让他去别处玩,他就钻到厨房去看我公公烧饭,希望可以帮忙。我公公炸鱼的时候跟他说了好几次:“危险,你最好离开这里!”他不听,赖在厨房不走。
在整个过程中,周南赞许而自豪地看着孩子,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妥。她没有发现,小树因为她错误的欣赏与鼓励,心理上已经有了问题——过度的表现欲和与其年龄不相符的懂事听话,其实并不是好事。
我提醒周南:“泛滥的鼓励和随意的夸奖,会让孩子变得爱表现、凡事出风头、做事虎头蛇尾、受不得挫折与批评。”周南却认为孩子愿意帮忙干家务就很不错,不能要求太高。我说:“小树愿意扫地时,你应该教他如何正确地扫地,等他扫好了一大块地方再夸奖。如果凡事起个头就夸奖,会让孩子流于表面,做事有始无终。”周南不以为然。饭后,小树又在我洗碗时凑过来要帮忙。当我真的拿出围裙给他系上,要教他如何洗碗时他却很没耐心,在洗碗池里玩起了游戏。
几个月后,小树转学到我们幼儿园。当我跟小树的班主任沟通时,她无奈地摇头说:“骄傲得尾巴都翘上天了,我觉得很有必要杀杀这小子的傲气。再不给他灭灭威风,他都不知道自己是谁了,一点都不知道谦虚。小朋友们都不跟他玩,他自己还搞不清楚原因,整天哭着告状!”
周南也跟我诉苦说:“我们在原来幼儿园是最受宠的孩子,每次放学脑们儿上都贴着老师奖励的‘加油‘真棒‘赞字贴纸或小红花。现在呢,每天他都两手空空地回家,说老师和小朋友都不喜欢他。你们的《家校联系册》里很少欣赏孩子,这种缺乏鼓励和称赞的幼儿园文化氛围,是不是有问题啊?”
我听了哭笑不得。周南虽然接受了大学教育,但跟很多问题孩子的父母犯了同样的错误——认为问题的根源都在外界,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我问她:“小树以前是怎么得小红花的呢?”她说理由很简单:记住了老师教的知识、帮老师搬凳子、回答问题积极、吃饭没掉饭粒在地上……我跟她说:“在我们幼儿园,孩子只有付出比较大的努力,或者在某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才能得到小红花。我们会有一个家长们参与的‘小红花授予仪式,让所有孩子都知道小红花得之不易,必须特别努力才行。所以,我们幼儿园的《家校联系册》比较实事求是,没有对孩子过分夸奖的情况。”
随后我转发了一些教育专家的文章和讲座录音给周南,其中一篇文章中提到,北京一所家长们趋之若鹜的著名小学,小朋友只要带着消毒纸巾到班上去,就算给班级做了贡献,就能得到象征着表扬的小红花,对此教育专家廖丽英批评说:“这样的‘赏识教育,只会让孩子把精力完全放在如何获得表扬上,久而久之,孩子容易变得狡诈、功利,对人缺乏真诚,对事物本身没有真正的兴趣,这对国家的未来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
周南不认同我的理念,很快把小树转学到本市一所收费很高的私立幼儿园。有一天,我恰巧从那所幼儿园的操场边路过,听见老师在喊着口令带小朋友们做运动。每做完一个动作老师都会说:“某某小朋友好棒呀,某某小朋友真棒呀!等一下你们做完运动就能得到2个小红花,10个小红花换一面小红旗,10面小红旗换1个玩具哦……”孩子们都很兴奋,积极跟着老师唱一首名为《我真棒》的儿歌:“我真棒,我真棒,谁也比不上……”听着歌声,我只感觉到深深的悲哀。
你怎么欣赏,孩子就怎么生长(邹教授,儿童心理专家)
家长的欣赏之于孩子,就像阳光、雨露和肥料之于植物。欣赏孩子、夸奖孩子、看自己的孩子特别可爱,是父母的一种本能。然而,勉励孩子、提点孩子、恰到好处地欣赏孩子进而激发孩子的潜力,却是一门艺术。
欣赏孩子时不偏重“功利的目标”或“与人的攀比”,而是要偏重于孩子对学习或劳动本身的兴趣。
《英语世界》杂志刊登过一篇美国人写的文章《为创新开道》,说中国的中学生屡次在世界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得金奖,然而顶峰却到此为止,很多人在获奖之后再也不研究数学。因为中国教育中的功利的欣賞与激励方式在摧毁孩子们对学科本身的兴趣。在第二个案例中,作者也担忧错误的欣赏与称赞让孩子变得越来越爱表现,虚荣心膨胀,无法接受批评。
如何避免这种情况呢?家长要让自己欣赏孩子的动机变得纯粹——不是为了功利的目标,也不是为了与人攀比。要把欣赏的重点放在让孩子对事物本身感兴趣上。以评价孩子的画为例,家长不要说:“好漂亮!好有想象力!”而是说:“咦,你画了一艘航空母舰吗?”孩子会觉得家长是真正关注他的画。如果你再说一句:“哟,你画了个炮楼,炮楼上的水手在干什么呢?”孩子进一步画下去的兴趣就会被调动起来。
当孩子在某个方面展现出天赋或获得了成功时,家长要对孩子积极投入的过程予以表扬,不要说“你真聪明”“你获奖让我特有面子”之类的话,而要说:“你很努力啊!”“你遇到困难时坚持不懈的态度非常棒。”“得不得奖没关系,我觉得你在这个过程中非常快乐!”“考级成功让人高兴,但我最高兴的是你这段时间过得很充实!”
欣赏孩子时要先问自己:“我要孩子接下来怎么进步?”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Carol Dweck教授指出:“拥有成长性思维的孩子做事不会轻易放弃,更能从过程中享受到乐趣,更容易寻求帮助,复原力也更强。而成长性思维的建立与父母对孩子的欣赏技巧有关。”
在第一个案例中,王先生给了我们很好的分享。他如何用欣赏来挖掘孩子的潜力,推动他们不断进步的经验值得借鉴。我们欣赏孩子的时候要对事情的细节展开讨论,让孩子知道自己具体哪些做得好,因为什么做得好,以后怎样做才能更好。得到这样欣赏与引导的孩子,会不断进步,在做错事情的时候也更能虚心接受师长的建议与指正,又不会怀疑自己的能力。
当环境给予孩子夸大其词的赞美时,我们要给予平衡,善于引导。
目前,很多幼儿教育机构都实行赏识教育。赏识与鼓励无可厚非,然而也有比较极端的情况。泛滥的夸奖和轻松得到的荣誉会让孩子飘飘然。在这种时候,家长要给予平衡。比如有人夸奖我们的孩子聪明时,不妨欣赏他做事认真、善于管理时间、行事低调的一面;当孩子从幼儿园拿回小红花时,除了夸他“你真棒”之外,不妨跟老师具体了解一下孩子近来的情况,然后在家里把孩子具体的进步告诉孩子,让孩子知道所有的进步与夸奖,都是他努力的结果。
孩子取得进步与成功时理应得到欣赏,但作为家长,永远不要忘记自己肩负的一项重要责任——在孩子失败的时候、沮丧的时候、表现不佳的时候,仍然去欣赏他们,比如欣赏他们锲而不舍的品格、积极与人合作的态度、勇于承认错误的坦诚,甚至欣赏他们尚未曾发挥的潜力,等等。
〔编辑:冯士军〕
脑筋急转弯答案
1. 再睡一觉
2. 12生肖
3. 田、吾
4. 两张都捡
5. 逃跑
6. 象棋盘上的马
7. 帐篷被人偷了
8. 自己的葬礼
9. 洞
10. 晕过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