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主题中队会实施策略及对班级管理的作用分析
2018-02-27韩桂林
韩桂林
(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小学,甘肃 兰州)
小学是人体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同样也是精神建设、素质培养的重要阶段,对健全人格形成及个人素质养成均具有重要意义。主题中队会是一种常见的少先队活动形式,可通过中队会,对学生进行教育,能有效加强学生对主题的理解,帮助树立正确观念,养成良好素质。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学主题中队会实施策略,并分析其对班级管理的作用。
一、主要问题
当前,小学主题中队会多以老师讲话、学生听讲的形式为主,小学生集中注意力时间较短,常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跑神、打闹等现象,影响中队会氛围。其次中队会主题较为宽泛,老师讲话内容较为深奥,小学生知识能力水平有效,难以理解讲话内容,导致中队会效果不佳,召开中队会的目的无法实现,影响学生对知识的了解及掌握。
二、实施策略
教师应根据现今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实施策略。
1.确定中队会主题
活动主题是一项活动中最为重要的部分,是整个中队会实施的意义所在。良好的活动主题能明显加强学生对中队会的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从而加深其对活动主题的理解,加强其对知识的掌握,并树立正确的认知理念[1]。
活动主题的确定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①主题简单。小学生由于知识水平有限,学习能力不足,较高难度的活动展开较为困难。应该立足于小学生自身及周围事件,如节日家乡习俗、感恩父母、同学交流、交通安全、环境保护等简单易行的主题,便于学生针对活动主题展开自己的想法,从而积极进行谈论。②易于完成。制定的主题应该易于进行,确保在主题中队会后,学生在老师的引导及帮助下能参与到谈论中,积极参与到后期活动中,形成正确的观念及良好的习惯。③主题新颖。确定活动主题应该新颖,根据不同节日制定不同活动主题,或将社会事件中存在的问题设置为主题,激起学生的兴趣,从而确保其能积极参与。
2.确定中队会流程
主题确定好以后,应根据主题制定相应的活动流程,并据此展开中队会。传统的中队会多以老师讲解或播放视频形式进行,学生集中程度不足,教育效果较差。制定中队会流程应以学生与老师的双相互动为主,给学生自由讨论的空间,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
主题中队会实施的主要过程为:①于会前通知各班中队会召开时间及主题,要求学生围绕主题进行思考,并使用查阅书籍、上网查询、实地调查等多种形式,搜集相关资料,并总结观点。②中队会按照常规形式举行,流程依次为中队列队仪式、主持人上场、中队长讲话、老师讲话、学生演讲、老师总结点评、散会等,根据中队会主题,请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并由老师进行指导,突出重点,加强学生对主题的认识。会中可使用视频、绘画、游戏、表演等多种形式,使学生积极参与到会议主题的讨论中,提高学生积极性及参与性,通过积极参与加强其对知识的理解。③中队会结束后,根据主题实施实践活动,如环保活动应该从身边小事做起,不随手乱扔垃圾,保持环境卫生等,相互监督,相互促进。可由各班老师组织举办手抄报比赛、演讲比赛、画画比赛等,或以不同形式总结、汇报会议所收获的知识等,加强学生对会议主题的认识,提高学生素质。
3.召开主题中队会
根据所制定的中队会流程,召开主题中队会,于会议中积极发言,并进行小组讨论等,使学生都能积极展示自己总结的内容,表达自己的观念。会议过程中记录发现的问题,并纠正学生的错误观念及行为,确保其行为及观念的正确性。
4.会后总结
主题会后老师对会议开展情况进行总结,评价会议方法的正确性,并找出不足之处以便后期改正。由老师对学生后续活动进行监督,纠正其错误行为,指导其正确开展活动,保障行为的正确性。
三、主题中队会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1.增强老师的管理能力
主题中队会要求老师能够良好筛选会议主题,选择适合小学生的较为简单、可行性强的主题,同时老师在主题会议中引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后期监督并指导学生正确开展活动,能明显增强老师对学生的管理能力,提高老师的专业素养[2]。
2.增强学生的能力素质
主题班会具有明确的主题,学生针对主题进行独立思索,并查阅书籍、资料等,能帮助学生提高自我学习能力。同时,会议中向他人展示,并与同学、老师积极讨论,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会议主题引发的思索及老师的相关总结,可对学生良好品格的树立产生积极影响,从而全面加强学生各方面素质[3]。
3.加强师生沟通交流
主题中队会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主题的讨论中,增加学生表达观点的机会,老师对学生的观点有明确的了解,促进老师与学生的交流,使教学工作更加容易。
综上所述,小学主题中队会的实施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老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及班级管理均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应积极认真开展主题中队会,加强各方面能力,提高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