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维导图在八纲辨证教学中的应用※

2018-02-27纪文娟余洁英段新芬许文学曲宏达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8年2期
关键词:病性病位阴阳

王 静 纪文娟 余洁英 段新芬 许文学 曲宏达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广东 广州 510515)

八纲辨证,是用于分析疾病共性的一种辨证方法。其“执简驭繁、提纲挈领”的特点,能使临床中千变万化的疾病均归纳于八纲之中,尽管其对疾病的认识不够具体和全面,但却为临床诊治指明方向。八纲辨证是中医辨证的基本方法,其他辨证方法如六经辨证、脏腑辨证、经络辨证等,均是在八纲辨证的基础上进一步具体深化和完善。因此教师教好八纲是引领学生进入中医辨证体系之门的关键一环。

然而,八纲辨证内容看似简单,但讲好、讲透实属不易。其难点就在于八纲之间错综复杂关系的讲解和梳理上,理论抽象,难懂难记。基于此,笔者将思维导图引入教学,它不仅能使复杂的教学内容结构清晰、层次分明,更能体现中医辨证的整体性、系统性特点,教学效果满意。

1 思维导图简介

思维导图(Mind Map)又叫心智图,是一种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由英国著名心理学家托尼·巴赞发明创造。它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1]。学习者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理清思维的脉络,借助思维导图将抽象事物形象化,将隐性知识显性化,从而达到增强认知的目的[2]。

思维导图的基本特征:(1)注意的焦点显著地集中在中央图形上;(2)主题的主干作为分支从中央图形向四周发散;(3)分支由关键的图形或者写在能引发联想的线条上的关键词构成。次要话题也以分支形式表现出来,附在较高层次的分支上;(4)各分支形成一个连接的节点结构[1]。

思维导图的绘制可采用手绘法和机绘法。机绘法是运用思维导图软件描绘,目前使用较多的有Mindmanager、Mindmapper、Free-Mind、Sharemind、Xmind、Imindmap等。

2 八纲辨证思维导图设计及应用

根据本科教学大纲要求,教材将八纲辨证的教学内容分为以下三方面。

2.1 八纲的形成 纵观八纲辨证的历史源流可知,阴阳学说是八纲的形成基础。早在《内经》时期,“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到明·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传忠录》中提出“两纲六变”的双层次结构,再到清·程钟龄《医学心悟》中强调“两纲”统“六变”及“至于病之阴阳,统上六字而言,所包者广。热者为阳,实者为阳,在表者为阳;寒者为阴,虚者为阴,在里者为阴”,均强调了阴阳两纲与表里虚实寒热六变有层次上的不同。后世通过2+6=8的简单计算,将阴阳与六变并列,改称八纲[3]。

那么八纲是如何形成的?教师引导、启发学生分析与思考,同时借助思维导图和现代多媒体技术,将分析思路逐一呈现。详见图1。

2.1.1 八纲由来 由阴阳属性的相对性说明疾病部位的阴阳,最有概括性的就是“表里”,其中在表、在外为阳,在里、在内为阴;由阴阳本质属性来说明疾病性质的阴阳:寒热,其中温热征象为阳、寒冷征象为阴;由阴阳消长变化解释疾病性质的阴阳:虚实,其中长为充盈,充盈为实;消为衰减,衰减为虚,即出现虚、实的变化。因此,在阴阳的总纲下说明病位的表、里,病性的寒、热、虚、实,即构成八纲。

图1 阴阳学说与八纲辨证之间联系

2.1.2 八纲关系 临床中,由八纲归纳病情资料,必然存在证的相兼或错杂。因为一个完整的证是由病位和病性组成,八纲中病位的表里,与病性的寒热和虚实之间有多种组合方式,可由阴阳关系加以解释:(1)如里实寒、表寒里热等等,这可看作是阴阳互藏,如里实寒证,里、实为阳,寒为阴,即阳中有阴;表寒里热,表证有寒即为阳中有阴,里证有热即为阴中有阳。(2)任何疾病的表现都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随病情发展不断变化,这如同阴阳的动态变化。阴阳消长和转化是阴阳运动的基本形式,其中消长是阴阳运动的量变过程,转化是阴阳之间发生了质变。那么八纲中证的转化即为阴阳转化的外在表现形式,而证的相兼错杂亦可看作是阴阳质变前的量变过程。如表证随病情改变向里进展,若表证消失,即为转化;若表证仍在即为错杂。证的真假如同阴阳格拒,是阴阳运动变化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即一方偏盛至极或虚损太过,出现类寒、类热、类虚或类实的表现,如真寒假热证是本质为寒,出现了类热的证候表现。

因此,八纲证之间是否存在相兼错杂、转化、真假,不仅要分析疾病当前阶段的病情表现,更要追溯疾病的病变过程,才能做出准确判断。

图2 八纲基本证

2.2 八纲基本证 该部分是本章的重点,任课教师先按照教材详细讲述每个知识点,最后借助思维导图进行教学总结。详见图2。2.3八纲证之间的关系 该部分是本章的难点,其难在四种关系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上。教师剖析难点,从临床角度引导学生从病位、病性、病变过程方面去推导和总结。详见图3。

相兼:此处指狭义概念,即在疾病某一阶段,出现不相对立的两纲或两纲以上的证同时存在的情况。若从临床角度认识,病位:单一,或单纯表证,或单纯里证;病性:单一,或单纯热证,或单纯寒证,或单纯实证,或单纯虚证。如表实寒证、里虚寒证等。

错杂:指疾病的某一阶段同时存在八纲中对立两纲的证。若从临床角度认识,或表现为病位的复杂:即既有表证又有里证;或表现为病性复杂:即病性有热又有寒,或既有实又有虚。比如表实寒里虚热证、表实热里虚寒证、表实寒里虚寒证、表实热里虚热证,或病位单纯在里的病性的复杂如上热下寒、上寒下热、虚实夹杂等。

转化:指在疾病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八纲中相互对立的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转化体现的是证候的动态变化,故临床判断时需询问疾病的起病情况、病变过程、治疗经过等,如原为单纯表证,后因治疗不当、失治误治等,表邪入里,而原有表证消失,此为表邪入里。寒热转化、虚实转化亦如此。但里邪出表不是转为了表证,而是疾病向愈的征象。因虚致实,不是虚证消失,而是实证是当前疾病矛盾的主要方面,实为以实证为主的虚实夹杂证,治疗时既要攻邪,更要兼顾扶助正气。

真假:在某些疾病的危重阶段,可表现出一些不符合常规认识的征象。真假是本章理解上的难点,教师可从临床角度去讲解:首先病位多表现在里。病性:单一,或寒证,或热证,或虚证,或实证,实为病情较重的证的相兼。比如真热假寒证,实为里实热极,出现类寒的表现,如四肢厥冷、脉沉迟等。在临床上,当我们遇到诸如此种不符合常规认识的症状时一定要追问病史,分析病变过程,判定其产生的机理,如此才能避免错误的判断。

注:针对难点内容制作思维导图时,可借助图形、色彩、图标等多元素材,将难点内容可视化、形象化,从而增加课堂趣味性。

图3 八纲证之间关系

3 教学效果及课后反思

3.1 教学效果 思维导图的引入使得教学形式新颖,教学内容层次清晰、结构完整。整个教学活动中,课堂气氛和谐,学生听课的专注力提高,随教师而思,思维活跃,变被动听课为主动听课并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尤其在用思维导图进行课堂总结时,教师给出中心关键词,由学生归纳,瞬时间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打破了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单一授课形式,真正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学理念。学生寓学于乐、教师寓教于乐,是思维导图引入教学的最大收获。

3.2 课后反思 思维导图在教学实践中,的确能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但是如何制作思维导图,并将之有效地应用于课堂是教师应该反复思考的问题。笔者结合自己近三年来的经验,总结如下:

(1)思维导图是一种教学辅助工具,它的建构应围绕教学目的而设计,并非是教材内容的简单呈现。各级主题的设置不仅要展示教学内容的整体结构,更要体现教师授课时层层推理、归纳演绎等的思维特点,使学生在了解所学内容知识框架的同时,更深入关注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2)思维导图制作应主题突出、结构清晰、内容简单明了,切忌过于繁杂冗长,以免造成学生听课负担,影响教学效果。主题分支较多的思维导图适合课后总结或知识回顾时。

(3)教学实施时,教师应充当一个引导者的角色,比如先给出一个核心词汇或关键词,引导学生找出二级、三级主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切忌将整个思维导图呈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失去了其“神秘感”和“未知感”。

(4)布置课后作业:教师要求学生构建整堂课知识的思维导图,促进学生课后复习和总结。或者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设置1~2个中心主题,学生分小组协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协商,以完善新知识的意义建构,这样更有利于形成头脑风暴。

(5)教学反馈:教师通过课程平台、微信、QQ、课堂交流等方式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有关教学内容、方法等的建议和反馈,以便及时调整和完善教学。

4 结语

《中医诊断学》知识点零碎、理论抽象、难懂难记,而思维导图的引入,无疑是学好该课程的一把“钥匙”。它不仅能将抽象的、枯燥的、碎片化的知识生动形象化、系统化,便于理解和记忆,而且能够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欲望,增进学生对中医的情感。基于思维导图的教学模式,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学理念,不仅能优化教师的“教”,更能优化学生的“学”,值得在中医类课程教学中推广和应用。

[1]托尼·巴赞.思维导图:大脑使用说明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55.

[2]郭艳霞.基于思维导图的教学模式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1.

[3]王鸿漠.关于强化充实八纲辨证纲领作用的研究[J].北京中医,2003,22(4):19-21.

猜你喜欢

病性病位阴阳
脾系藏象病位与病性特征研究
The Visible and the Invisible as Shadows of Light and Dark Shade:An Introduction to the Special Issue
基于“风痰瘀虚”的高血压脑小血管病病性证素的临床表现与影像学特征研究
八珍汤加味序贯中药包热熨治疗气血两虚型子宫腺肌病性痛经的临床观察
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案例举偶
中医对痛风的认识
消渴病合并抑郁症之病位探析
法于阴阳
阴阳泛函
论朝医体质学的阴阳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