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档案编研工作与社会文化传播

2018-02-26杨丹一

档案天地 2018年12期
关键词:编研档案馆成果

杨丹一

档案信息的存在和传播要以一定的物质载体为依托,而档案编研成果就是档案信息主要载体之一。档案编研工作是档案部门系统、广泛地提供档案利用服务的有效形式,也是档案信息传播的重要手段。无论在传统时代还是在信息时代,档案编研对档案信息传播的作用一直很明显,是非常值得探讨和研究的。在研究过程中找出问题,趋利避害,寻求最佳解决方案。

一、档案编研工作的社会文化传播价值

(一)档案编研工作是社会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

档案编研工作即档案编研人员以档案馆(室)藏档案资源为客体,以满足社会利用需要为目的,在研究档案内容的基础上,对具有有传播价值的档案文献进行整理、加工,形成各种形式的编研资料,供社会各方面利用。而档案信息传播是将档案信息向社会公开的过程,是整个社会信息传播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从档案编研工作的概念可以看出,根据社会需求有目的性地对馆藏档案开发利用,并将编研成果如二次或三次文献提供给用户。档案编研形成的文化资料符合档案利用者的需求,用户便会加强对档案的关注度,在利用過程中在社会中进行了文化传播。可见,档案编研是社会文化传播的重要形式。

档案编研工作具有条件性、服务性、政治性等性质 ,但使这些性质体现出来的前提是档案编研成果为人民接受和所用。如果档案利用者对这些档案编研成果没有兴趣或者无法获取到档案编研成果,那么对所选专题档案的编研工作毫无意义。可见,档案编研工作的价值必须借助档案信息传播的手段得以实现,文化传播的作用亦如此。档案编研工作是参与人类文化创造的社会活动,档案编研活动的过程便是文化产品的生产过程 , 编研工作的成果又是可以传播的文化成果。这样,档案编研工作服务国家、社会和人民的价值才能更好地体现出来。

档案编研工作的产品形式主要体现作为各种各样的档案文献出版物 ,这些出版物的表现形式多样,既有纸质形式,也有网上展览档案编研成果的方式。无论出版物的表现形式各具特色,但它们的共同点都是提供满足用户需求的各种客观的档案信息。档案编研工作以不同形式、 不同加工层次的档案文献出版物为媒介进行文化传播活动的。相对于提供档案原件,档案编研工作大大提高了档案信息内容的开放程度、系统程度、整合程度、增值程度。档案编研工作不仅是一项档案信息的整理工作 ,而且是一项社会文化传播工作 。

(二)档案编研工作对社会文化传播的意义

1.档案编研成果形成的组织文化使组织有效运行。由于社会的档案信息多集聚于档案馆或者各类组织内部的档案部门,即档案馆和各类组织档案部门充当档案信息传播的主体。档案信息即形成的文化是组织得以维持和运作的必要信息,通过会议、内部刊物、计算机网络等在内传播。档案部门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流,通过信息输入和输出,双方对各自信息互通有无,实现共享双赢的目的。所以,传播主体要加强档案编研工作,传播文化。档案编研工作有利于充分开发档案价值,使档案信息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借助于档案信息传播媒介服务于现实社会,产生更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档案编研工作有利于改变档案“秘不示人”的弊端,把档案提供给社会使用,真正发挥档案社会文化职能。档案本身就具有传播历史、文化和知识的功能。因而,档案部门通过挑选能够满足社会需求的专题档案资料进行档案编研,形成编研成果,供社会大众参考查阅,与此同时将档案信息传播给社会,使人们获得所需的信息。

3.档案编研积淀着历史文化的价值 。档案在任何现代的社会文化中 ,都积淀着历代人们的文化创造和文化传播成果。档案编研成果 , 作为一种文化产品,经过历代人们不断编纂、积累,包含着优秀的中华文化。今天的档案文献编研成果使原有的文化产品增值,承载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同时使社会文化表现其历史继承性。

二、档案编研工作在社会文化传播中的问题

(一)档案自身因素

1.档案材料相对分散存在与人们实际利用相对集中的矛盾,使档案编研工作的任务加重,编研成果形成困难。因而,档案编研限制了档案信息的传播。

2.档案的机密性限制了档案信息的开发工作。由于部分档案的机密性,限制了档案信息的保密范围和期限,档案编研工作遇到瓶颈。

3.档案形式多样且数量巨大。档案是社会实践活动的产物,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各式各样的档案。档案又承载着有价值的文化信息。档案工作者在编研时,需要熟知所需每份档案内容,这样,减速甚至阻碍了档案编研进程,不能很好地进行社会文化传播。

(二)档案馆网站方面建设落后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信息时代的来临,档案馆网站建设是衡量档案部门信息化水平的重要指标。这就要求档案编研工作和档案网站结合起来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但是,档案网站起步晚,档案网站上的编研工作平台建设不完善,档案网站的档案编研成果更新较慢,网站编研成果服务面小,展示方式单调,只提供目录而无内容介绍,致使用户关注度不断下降。档案网站平台建设落后阻碍了社会文化传播。

(三)经费限制

档案编研工作是一项需要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工作,需要经费和人员队伍的保障。但行政部门划拨给档案部门的经费有限,档案编研工作进行困难。由于经费缺乏,人员分配很少甚至没有,且档案馆提供很少数字设备供用户检索档案信息,造成档案部门编研工作效率低甚至停滞,无法完成社会文化传播的功能。

(四)档案编研人员业务素质较低

大数据时代要求档案工作人员掌握熟练的计算机知识和技术,而现实情况不尽人意。档案编研人员创新意识有待提高,大都局限于传统档案编研工作方法,选题面窄、缺乏新意等问题,无法适应新时代档案网站的档案编研工作的发展要求。高素质档案编研人才短缺,新时代要求编研人员具有更高的计算机能力。因而,在信息时代利用档案编研进行社会文化传播受到阻碍。

三、加强档案编研工作更好进行社会文化传播的建议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传统档案编研工作在促进社会文化传播的一些经验和方法不适应大数据时代,而一些经验和工作方法是值得传承下来的。由此,面临信息时代带来的挑战与机遇,档案部门的编研工作应作出一些调整,在信息时代下继续进行档案文化传播。为更好地促进档案编研工作进行社会文化传播和更好地为社会服务,以下提出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一) 丰富馆藏档案资源

档案编研工作的客体是馆藏档案资源。加强档案资源建设,扩宽档案编研素材。民生是和谐社会关注的要点。档案馆在收集档案时,着重收集一些关乎民生的档案,建立覆盖广大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弥补馆藏空白,改善馆藏档案资源的结构,将关乎人民群众的信息更精确地传递给社会。档案馆的馆藏多收录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档案、反映社会生活记忆的民间档案等,这类档案是重要的文化遗产。档案编研要扩宽思路,融入到社會资源共建共享体系中。

(二)组织举办档案文化活动

档案部门定期组织策划文化活动,邀请档案利用的组织和个人参与关于档案编研工作的交流会,实时评价档案编研工作,以便能及时改进。档案部门可采用项目化的运作模式,包括展览主题预设、科学构建展示模式、出版发布会等活动,通过一体化创意活动提升档案文化的传播效果。档案文化策划活动有效沟通档案馆与社会公众之间的关系,扩大档案馆的社会影响力,发挥档案馆的历史传承、文化普及、宣传教育等作用,是档案馆文化创新的有效形式。

(三)加快新媒体环境下档案编研成果的形成与传播

综合应用各种传媒手段进行档案文化传播。档案部门通过提供真实的文字手稿、声像、照片等素材来创作更多的档案类电视栏目和大型文献纪录片,这需要档案部门与纪录片制作机构进行深入、持久的合作;档案编研成果通过网上展览的方式向人们提供利用。除具备实体展览的主题明确、生动直观和真实感强等特点外,不受场地限制、持续时间长是其最大的优势;移动设备终端上的应用也是档案编研成果的重要工具,现在许多档案部门通过微信公众号向用户传播其编研成果,达到档案信息传播。

(四)档案编研工作要以受众为导向

档案编研成果属于文化产品,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确定档案编研内容和载体形式,有助于提升档案编研成果推广的针对性。注重对受众的分析与研究,是档案编研工作的前期基础工作。以自媒体为代表的网络新应用使受众划分更加细致、信息推送的目标性更强,档案信息传播更广泛。让公众参与进来,公众档案意识不断提高,提高文化创造力。

(作者单位:河北大学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编研档案馆成果
验收成果
关于智慧档案馆与数字档案馆的关系探讨
对传统档案编研与数字档案编研融合的思考
数说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成果
科研档案编研工作的新认识
信息时代档案编研工作开展思考
劳动成果评比
一张图看懂“论坛成果清单”
深化企业档案编研工作,提高档案服务能力
when与while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