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教师成为家庭教育的指导者*

2018-02-26胡白云

中国德育 2018年23期
关键词:共育家校家长

胡白云

摘    要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和学校的共同教育,由于学生家长素质参差不齐,要保持家校教育的一致性,迫切需要专业人士进行家庭教育指导。教师的家庭教育指导要遵循立足发展、尊重差异和平等协商的原则。教师进行家庭教育指导的内容包括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理念、引导家长解决关键问题和指导家长用好教育方法三个方面。教师进行家庭教育指导可从注重研训结合,提升教师指导能力;开展家长培训,提高家长教育素质;搭建资源平台,拓展家校共育渠道等路径展开。

关 键 词  家校共育;教师;家庭教育指导

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和学校的共同教育,家校共育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就曾说过:“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1]他的观点充分说明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保持一致的重要性。但由于学生家长素质参差不齐,要保持家校教育的一致性,迫切需要专业人士进行家庭教育指导,在专业的家庭教育指导者缺乏的当前条件下,教师对家庭教育进行指导是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方式。教师需要明确应该在哪些方面对家庭教育进行指导以及如何进行家庭教育指导。

一、家庭教育需要教师的专业指导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在家庭中父母通过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因此,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并非每个家庭都能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甚至不恰当的家庭教育会成为学校教育的阻力,成为制约学生成长的重要因素。因此,要确保家庭的力量和学校的力量形成合力,学校需要对家庭教育进行专业的指导。具体而言,有如下原因:

1.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存在不足

首先,家长对家庭教育的重心认识不足。目前家庭教育的重大误区是重智轻德,许多家庭已经变为第二课堂,许多父母成为老师的助教,并且以知识教育为中心任务。[2]其次,由于有的家长缺乏教育方面的系统知识,不了解孩子心理发育及学习的规律和特点,不能理性科学地分析与孩子相关的问题,不能抓住教育孩子的关键期和关键问题,容易错失教育良机。最后,有的家长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孩子的独特性,不能正确分析孩子的行为表现并给予恰当的引导,多数时候家长会理所当然地将父辈的教育方式沿用到孩子身上,或简单采取社会上普遍认同的一些教育方式,导致教育效果不理想。

2.家校合作中的问题影响教育效果

不配合、不理解、不作为是家校合作中的主要问题。“不配合”主要表现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各自为政,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有自己的理解,认为学校教育不能使孩子出类拔萃并在升学考试中占优势,在学校教育的基础之上,不顾孩子的兴趣和意愿,又给孩子增加一些额外的学习任务,分散了孩子的精力,同时又加重了孩子的学习负担。“不理解”则表现为家长不理解、不支持学校的要求,导致“5+2=0”,即五天的学校教育效果与两天的家庭教育效果相抵消。“不作为”表现为有的父母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孩子的养育上,认为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孩子身上的问题自然会得到解决,忽视对孩子必要的引导。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可能会一味将责任推卸给教师,认为教育就只是教师和学校的责任,以上问题影响了教育的效果,更影响了孩子的成长。

3.家庭教育指导缺乏专业的服务人员

由于目前我国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处于起步阶段,专职的家庭教育指导者还是少数,不能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家长日益增长的需求。一方面,目前仅有的家庭教育指导者大多数是兼职人员,其中“新手”居多,他们把家庭教育指导作为一种志愿服务,难以保证指导的时间和效果。另一方面,专业指导人员培训体系尚不健全,大多数以自学方式进行继续学习,仅有三分之一的指导服务人员可以接受外界提供的继续教育,导致服务人员的素质提升有限。此外,我国目前家庭教育研究滞后,缺乏系统性、连续性的深入研究,不能为指导者提供理论上和行动上的支持。[3]而一项调查研究显示,当遇到家庭教育问题时,家长首选方法是求助教师。[4]这说明家长希望教师给予家庭教育的指导。事实上,不论从教学、管理的角度还是从学生发展的角度,由于教师具备专业素养,同时又与家长的教育目标一致,使得教师进行家庭教育指导具有必然性和可行性,成为家校共育的必然要求。

二、教师进行家庭教育指导的原则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重要指示精神,推动我国家庭教育创新发展,2016年11月全国妇联联合教育部等部门共同印发了《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16—2020 年)》,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适应城乡发展、满足家长和儿童需求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并部署了未来五年家庭教育的发展方向、工作目标和落实举措。这一文件为家庭教育指导指明了方向,也为教师进行家庭教育指导提供了依据。教师进行家庭教育指导要遵循立足发展、尊重差异、平等协商的原则。

1.立足发展

教师进行家庭教育指导的目的是为了“不指导”,也即家庭教育指导要立足于家长教育素质的发展,经过教师与家长一段时间的互动、合作、探讨,帮助家长成为自身问题的发现者、探索者和解决者,从而不再依赖教师的指导。目前家庭教育指导在開发家长自身的潜能、引领家长分析思考家庭教育问题、启发和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等方面存在不足,更多的是面向群体的知识传播,停留在指导者教、家长学或者简单模仿层面,教师把家长当作“受教育者”或“被要求者”,家长处于被动状态。社会学家潘光旦说:“真正的教育有一个重要的前提,那就是每一个人都有一种内在的智慧,并且具有使用这种智慧应付环境、解决问题的能力。”[5]所以,教师的家庭教育指导要立足于发展,促进家长教育素质的提升,激发家长的教育潜能,让其通过不断自我教育,悟出教育孩子的真谛,找到教育孩子的方法。

2.尊重差异

家长与教师之间是平等互助的关系,尊重是彼此关系和谐的基础,是家校共育的保障。“由于我国社会文化的多元性和家长群体的社会分层特征,家长对学校教育的理解水平与支持程度,以及家庭教育的价值取向与教育能力方面,既存在群体差异,也存在个体差异。尊重差异,成为当今家庭教育指导工作面临的基本条件。”[6]只有正确看待这种差异,教师才能给予家长有效的家庭教育指导。一方面,教师不能将自己的观念作为评价父母教育方式的唯一标准,要以开放接纳的心态看待父母与自己的差异以及父母与父母之间的差异,并认识到这种差异存在的合理性,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引发自己对家庭教育更多的思考。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家长之间的差异,形成乐于分享、促进反思的氛围,让不同的家长分享自己的想法、做法,启发更多的家长思考和解决教育问题。

3.平等协商

父母是最了解孩子的人,教师是教育方面最有发言权的人,二者在孩子的教育方面各有优势且目标一致,因此有合作的基础,是合作者的关系。在家校共育的过程中,教师的家庭教育指导要基于平等协商的原则,不能居高临下或以权威的口吻要求家长,要把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建立在与家长充分沟通和理解的基础之上。一方面通过交流让家长了解国家的教育政策和学校的管理制度、工作程序等,进而让家长参与到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中[7];另一方面,教师通过与家长深入沟通,了解孩子在家庭中的情况,协助家长分析家庭教育问题并共同协商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

三、教师进行家庭教育指导的内容

家庭教育指导最终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直接目标是通过多元化的指导措施,促進家长思考父母的职责、孩子的权利、家庭教育的特点和规律这些最根本的问题,从而提高家长的教育素养。教师进行家庭教育指导,在内容上主要体现为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理念、引导家长解决关键问题、指导家长用好教育方法等。

1.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理念

家庭教育成败的关键在于父母的教育理念,不同的教育理念指导下会有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教育行为。教师进行家庭教育指导就要抓住这个关键,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用正确的理念指导其教育行为。父母的教育理念包括如何正确看待自己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孩子的学习与人生的关系、家庭教育与孩子发展的关系等。教师的指导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有的父母可能没有意识到思考以上问题对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只是凭感觉在教育孩子,遇到问题就抓瞎,因此教师要对家长进行引导,让家长先有正确的认识,从思想上明白哪些该做、该怎么做。另一方面,父母在教育孩子时都不可避免地带着自己成长的经验,这些经验既是财富也是限制,同时父母还会不可避免地受到当下一些不良社会观念的影响而盲从一些做法。这些方面都需要教师指导家长进行理性的分析,针对自己孩子的个性和能力特点,有选择性地加以利用。

2.引导家长解决关键问题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需要关注的内容是多方面的。但在不同时期,孩子面临的主要问题不同,需要父母重点引导的方面也不同。在学龄阶段,父母的关注重心转移到孩子的学习、心理、成长等方面,其中学习成为父母关注的最主要方面,这与孩子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有关,有其合理性。但有的父母过分在意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孩子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为人处世、社会公德、规则意识等方面的培养和引导。从孩子一生发展角度来看,某一次考试或某一阶段的学习成绩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也不能决定孩子的人生,但孩子是否具备良好的品质却会影响到他未来的发展,而这些品质往往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形成的。因此,教师要引导家长抓住家庭教育的关键问题,更多关注孩子的品行、习惯和能力的发展,在这些方面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注。

3.指导家长用好教育方法

很多亲子问题不是父母素质的问题,而是教育方法的问题。在教育方法的运用上,普遍公认的原则是“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有的父母在方法上仍然以说教、管教、体罚为主,没有考虑到孩子所处的时代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不懂得针对自己孩子的性格特点,在不同的年龄阶段采取不同的方法与孩子沟通,从而导致亲子关系紧张,教育效果不理想,甚至有时会适得其反。在教育方法上家长需要教师的专业指导,一方面要了解教育方法的多样性、针对性、教育性等特点,即了解多种多样的教育方法,当一种方法不见效时,可以考虑别的方法,但方法一定要有针对性,并且不能伤害到孩子的自尊或打击孩子的信心。另一方面,要学会反思家庭教育问题,分析和利用自身的优势,结合孩子的特殊情况,积极寻找有效的教育方法。很多家庭教育问题,不仅仅是孩子的原因,更多是父母自身的原因,只有善于反思的父母才能找到最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

四、教师进行家庭教育指导的路径

2015年10月,教育部印发了《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从五个方面对家庭教育工作进行了指导,为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指明了方向。其中,在“充分发挥学校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中提出强化学校家庭教育工作指导、丰富学校指导服务内容、发挥好家长委员会作用、共同办好家长学校等意见。该文件为学校、教师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提供了思路。因此,教师要提升指导能力从而更好地发挥学校在家庭教育指导方面的作用。同时,教师进行家庭教育指导要解决突出问题,开展系列培训。此外,教师进行家庭教育指导的首要任务是“授人以渔”,让家长得到成长和发展,从而做好家庭教育并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

1.注重研训结合,提升教师指导能力

教师进行家庭教育指导,首先要具备家庭教育指导方面的知识,掌握实际的操作方法。在职前教育中,师范院校开设的公共教育类课程以普通教育学、心理学为主,而有关家庭教育方面的课程很少或根本就没有。所以需要在职后阶段提升教师的家庭教育指导能力,途径就是大力开展校本培训和行动研究。一方面,开展家庭教育知识的培训。由学校制订具体的培训计划,组织教师系统地学习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方式可以灵活多样,如研讨经典案例、现场观摩、在线学习等等。可以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请家庭教育专家到学校讲学,与教师谈话、讨论,帮助教师解决家庭教育指导问题。学校还应为教师创造到校外学习、观摩或学术交流的机会,开阔教师视野,提高家庭教育指导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开展行动研究。学校鼓励并出资将家庭教育指导问题作为课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教师既是实践者,又是研究者和探索者,这可以提升教师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教师由教学型向专家型转化,在学校内形成一支专家型的家庭教育指导教师队伍。

2.开展家长培训,提高家长教育素质

针对家长开展系列培训是教师进行家庭教育指导最为有效的途径。首先,组织专题培训。培训主要针对多数家庭普遍关心的家庭教育问题及突出问题,形成系列培训主题,有计划地定期开展专题培训,邀请家庭教育专家或由学校专门从事家庭教育指导的教师授课,向家長介绍相关的家庭教育知识、科学方法及优秀家长的典型案例,供家长参考。培训参与形式可以是家长自愿参加,或在必要的情况下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建议部分有需要的家长参加。其次,开设家长课程。学校可根据本校学生的特点,开发不同学段的校本家长课程,如“认识孩子的成长规律”“家长与孩子沟通的技巧”“做一个称职的家长”等。有计划地开设课程并向家长开放,由家长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参加学习。同时,学校要有相应的评价考核制度和激励制度,对家长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和表彰,形成家长重视学习并自觉提升家庭教育素质的良好氛围。

3.搭建资源平台,拓展家校共育渠道

父母需要教师的家庭教育指导,但并不等于教师对家庭教育的包办代替,家庭教育最终要由父母完成,任何人无法替代。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要搭建平台,助家长成长,“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家长素质提高了,家庭教育才有保证,家校共育才有可能。

首先,搭建活动平台,动员家长参与。教师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如家庭教育知识普及活动、亲子活动、主题班会等,为家长创造学习、参与、分享的机会和氛围,动员家长参与其中,定期组织他们共同探讨教育问题,展示、点评家庭教育的得失,促进家长反思,在自我教育和实践的过程中达到教育理念的升华、教育知识的增长、教育方法的丰富,更有效地把握适合自己家庭的教育方法。其次,搭建互助平台,鼓励家长互助。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QQ群、网页、微博、微信公众号等交流平台日益成为人们思想交流的主要媒介。教师应善用这些媒介,倡导和鼓励有相似教育问题或相似家庭情况的家长组队,在教师指导下展开家长之间的互帮互助,交流经验体会,自行解决家庭教育中的问题。最后,搭建信息平台,促进家校共通。教师利用网络平台,建立以家校共育为目的的网站,设置不同的板块,如学生在校情况展示板块、家庭教育理论学习板块、班级优秀家长案例板块、亲子活动板块等,及时将相关信息发布到平台,方便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动态,并为有学习意愿的家长提供学习资源。

综上,家校共育的关键在于学校、在于教师,让教师成为家庭教育的指导者,既是家校共育的突破口,也是国家重视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必然要求,相关问题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深入探讨。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杜殿坤,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4:539-540.

[2]孙云晓.家庭教育指导须实现五个转变[N].中国教育报, 2016-04-14(9).

[3]我国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现状调查报告[EB/OL].(2013-09-18)[2018-11-20].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3/0915/c1001-22926323.html.

[4]侯小辉,孙彩霞.家庭教育指导的需求分析—以山西省太原市中小学学生家长为例[J].现代教育科学,2011(5):126-128.

[5]潘乃谷,潘乃和.潘光旦教育文存[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6.

[6]晏红.学校指导家庭教育是权利不是权力[N].中国教育报, 2017-03-09(9).

[7]宗秋荣.“中国家庭教育发展论坛”综述[J].教育研究, 2004(8):92-94.

责任编辑︱李 敏

读者热线:010-62027830

投稿邮箱:zgdy_xueshu@163.com

猜你喜欢

共育家校家长
谈如何有效的开展幼儿园家校共育工作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校携手,共促发展
互动+沟通——基于信息技术的家校沟通新模式
家长错了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长请吃药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