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来华留学生汉语“拒绝”立场表达策略研究
2018-02-26郝玲
郝玲
摘 要:本文通过书面语篇补全测试,对韩国来华汉语言专业留学生关于“拒绝”立场表达策略发展情况进行考察。结果显示,在“拒绝”立场的表达策略方面,初级阶段韩国学生的组合策略与高级学生有明显差距,与中国学生也有很大差距。到了中级阶段,组合策略水平大幅度提高,逐渐接近中国学生水平。到高级阶段,直接策略进一步减少。这说明随着语言水平的提高,韩国学生的直接策略、间接策略、组合策略分布越来越接近汉语母语者。
关键词:“拒绝” 立场 策略 交际能力
一、引言
汉语第二语言学习者要真正习得汉语,除了掌握语法和词汇系统以外,还要能够根据特定的情景、不同的交际对象得体地使用汉语,提高第二语言的语用能力和交际能力。在生活交际中,学习者经常要表达“拒绝”立场,如何准确、恰当地选择“拒绝策略”是关键。本文聚焦韩国来华留学生汉语“拒绝”立场表达策略水平发展,调查了韩国初、中、高级汉语水平学生“拒绝”策略的使用状况,并以此分析韩国留学生语用能力的发展情况。
本文主要研究两个问题:
第一,韩国留学生的汉语水平和“拒绝”立场表达策略水平呈现怎样的关系?不同汉语水平学习者的“拒绝”立场表达策略水平是否存在明显的差异?
第二,不同汉语水平的韩国留学生的“拒绝”立场表达策略与汉语母语者是否有差异?“拒绝”立场表达能力是否随着语言水平的提高而越来越接近汉语母语者?
二、研究设计
(一)拒绝立场表达及其相关概念的界定
1.“拒绝”的界定
拒绝是出现在其他言语行为(邀请、提供、请求、建议等)之后,与对方的意愿相违背的一种言语行为。拒绝行为不能单独出现,一定是出现在其他言语行为之后,与前面的行为一起构成一个会话结构中的相邻对。20世纪80年代,Beebe在研究中发现人们在日常交际中经常对请求、邀请、提供、建议四种言语行为进行拒绝。这四种言语行为被称为“拒绝引发行为” 。
Brown&Ixvinson;(1987:62)认为,拒绝是本质上威胁请求者面子的面子威胁行为。Levinson(1983: 307)认为,拒绝是相邻对中“不期待的第二部分”。Leech(1983: 104)认为,拒绝属竞争类言语行为,即拒绝请求与主张建立、维持礼让的社会目标相反,所以拒绝本质上是不礼貌的。
2.“拒绝”表达策略
(1)直接策略
說话者拒绝之意直接体现在话语的字面意义上,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通过施为动词“拒绝”来直接实现拒绝之意,如“我拒绝你的请求”;另一种是用否定词“不”来体现,如“不行”“不用”“不麻烦”等。
(2)间接策略
拒绝之意通过对另一言语行为的实施来体现。马月兰(2000)将拒绝策略分为回避策略、转移请求者注意力策略、推迟策略、批评教育策略、建议策略、假同意策略、暗示策略、开玩笑策略、客观策略、直接策略等11种不同的类型。
根据以上研究,我们把间接拒绝策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表达遗憾、陈述理由/解释/借口、延迟(承诺将来的补偿、承诺将来的接受)、建议(提供其他办法)、模糊表达、开玩笑、原则陈述、回避/转移话题、设定条件、先肯定再拒绝、陈述消极后果、表达不满、批评/教育策略,共13类。
(3)组合策略
在表达拒绝时,通常是把直接策略和间接策略结合起来使用的,这就是所谓的“组合策略”。
(二)研究对象
本文的测试对象均是来自大连外国语大学汉学院的韩国留学生。根据他们所在的教学班级(初级/中级/高级班),将其分为初级水平组、中级水平组、高级水平组,每组30人。这些学习者为大学生或高中毕业生,年龄在18-28岁之间。为将韩国学习者与汉语母语者的数据进行对比,我们还收集了30位汉语母语者的基线数据。这些母语者都是中国本科生或研究生,年龄、教育背景与韩国测试者相近,便于我们进行比较分析。
(三)研究工具
1.测试者背景信息调查问卷
测试者背景信息调查问卷,分为问卷一和问卷二两部分。问卷一是韩国学习者背景信息,要求测试者填写年龄、性别、学习汉语时长、在中国居住时长、HSK考试级别等信息。为让测试者完全看懂,相关信息均配有韩文翻译。问卷二是汉语母语者背景信息(年龄、性别等)。
2.语篇补全测试(Discourse completion test)
本研究采用书面语篇补全测试来考察韩国留学生在言语行为中的礼貌语应用能力。测试题目提供具体的情景描述,要求测试者根据自己的真实情况写下自己的答案,字数不限。例如:
下雪了,你一个人在公园里玩儿,看到雪景很美,你想请旁边的一个不认识的女孩儿帮忙拍照片。你会说:
。
考虑到初级学习者的汉语水平以及汉语阅读的困难,测试中的答题指令及情景问题除了以汉字呈现外,还附有拼音注释和韩文翻译。同时,为避免部分学生可能存在的汉字书写方面的问题,允许韩国测试者用拼音来完成任务。汉语母语者的测试卷全部为汉字,并要求全部用汉字作答。
(四)数据收集
参与本问卷调查的韩国留学生共96名,其中初级班33名,中级班32名,高级班31名。发放问卷调查之前,课题组教师向受调查者说明此研究的目的,然后指导学习者在汉语课上完成背景信息调查与语篇补全测试。语篇补全测试分两次在汉语课上进行,每次完成9个问题。由于学习者阅读和书写汉字的速度不一,因此调查不严格限制时长。发放问卷96份,收回有效问卷90份。汉语母语者在课间完成背景信息调查与语篇补全测试。发放问卷33份,收回有效问卷30份。
(五)编码
本研究借鉴Blum-Kulka et al (1989)和Beebe et al(1990)的研究成果,同时根据本研究的特点和需要,制定了编码方案。由研究者本人和两位课题组成员分别完成测试答案的编码。经统计,编码者之间信度为0.90,针对编码有分歧的部分,三人共同商议决定最终编码方案。编码完成以后,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所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一)韩国学生“拒绝”立场表达策略总体情况
我们统计了韩国初、中、高水平学生在6个拒绝场景中运用直接策略、间接策略、组合策略的频次。需要说明的是,间接策略频次为各组学生选择使用间接策略的频次(同一被试在同一场景运用多个间接策略只计算一次,不累计)。
从表1可以看出,间接策略是测试者使用最多的策略。初级水平学生使用组合策略偏少,直接策略偏多。到中级阶段,组合策略的使用迅速增加,直接策略减少。到高级阶段,直接策略进一步减少。这说明随着语言水平的提高,韩国学生的直接策略、间接策略、组合策略分布接近中国学生(汉语母语者)。
(二)不同水平学生间接策略的使用情况
在6个拒绝场景中,中、韩学生输出的间接策略共有14类,如下图表所示:
从表2和图1可以看出,从初级阶段到高级阶段,韩国学生使用间接策略的总量越来越多,种类也有发展。其中“陈述理由、解释”是各水平学生使用最多的间接策略,它的使用频率呈上升趋势,远远超出其他策略。其次是“延迟(承诺将来接受、补偿)”“转化其他方法”“回避或转移话题”和“建议”。其他策略使用频率相对较低。初级韩国留学生使用较多的间接策略是“陈述理由”“转换其他方法”“延迟”和“回避或转移话题”。中级学生使用前五位的间接策略是“陈述理由”“回避或转移话题”“转化其他方法”“延迟”和“表达不满”。高级学生使用较多的间接策略是“陈述理由”“延迟”“转换其他方法”“回避或转移话题”。
下面我们着重分析不同水平组之间的间接策略使用情况,如表3、表4和表5所示:
根据表3、表4和表5数据显示,随着语言水平的提高,间接策略使用频率增高。初级学生在请求言语行为中平均使用辅助策略6.90次,中级学生平均使用8.23次,高级学生平均使用9.03次。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不同汉语水平组学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F(3,116)=6.042,p=.001<0.05)。初级学生与高级学生之差为-2.133,p=.001<.05,呈现显著差异。初级学生与中国学生之差为-2.033,p=.003<.05,呈现显著差异。
以上结果说明,初级阶段的韩国学生间接策略水平与高级学生有明显差距,与中国学生也有很大差距。但到了中级阶段,间接策略水平大幅度提高,并逐渐接近中国学生水平。
图2展示了初、中、高三个阶段韩国学生拒绝言语行为间接策略水平变化趋势。
(三)不同水平学生组合策略的使用情况
根据表6、表7和表8数据显示,随着语言水平的提高,韩国留学生拒绝组合策略使用頻率上升。初级学生平均使用组合策略1.07次,中级学生平均使用1.73次,高级学生平均使用1.83次。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不同汉语水平组学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F(3,116)=3.946,p=.010<0.05)。初级学生与高级学生之差为-0.767,p=.047<.05,呈现显著差异。初级学生与中国学生之差为-0.933,p=.009<.05,呈现显著差异。
以上结果说明,初级阶段的韩国学生的组合策略水平与高级水平学生有明显差距,与中国学生比较也有显著差异。但到中高级阶段,组合策略水平大幅度提高,接近中国学生水平。图3展示了初、中、高三个阶段韩国学生拒绝言语行为组合策略水平变化趋势。
从调查结果来看,韩国来华留学生“拒绝”立场表达策略水平随着的汉语水平的提高而发展,初级水平与高级水平学生的“拒绝”立场表达策略存在明显的差异。初级韩国学生的“拒绝”立场表达策略与汉语母语者有显著差异,但到中级阶段后,这种差异越来越小,“拒绝”立场表达能力随着语言水平的提高而越来越接近汉语母语者。
目前,对外汉语教学界对培养外国留学生汉语交际能力日益重视,培养外国汉语人才的焦点是培养他们的汉语交际能力。汉语交际能力作为汉语第二语言教学的标准、原则和理念已越来越广泛地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一致认可,外国汉语学习者语言交际能力的发展成为语言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环。我们衷心希望这项课题研究也能为汉语学习者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王绍斌,李玮.拒绝言语行为的语用迁移研究——一项实证考察[J].外语学刊,2007,(4).
[2]芦丽婷.汉英职业交往中的拒绝言语行为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4.
[3]蔡晓丽.日韩和东南亚留学生习得汉语拒绝言语行为的调查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Abstract: Based on the written text completion test,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refusal position expression strategy”of south Korean Chinese language majors in China.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a significant gap between the combination strategy of south Korean students at the initial stage and that of senior students, as well as that of Chinese students, in terms of the “refusal position expression strategy”. At the intermediate stage, the combination strategy level has been greatly improved and gradually approaches the level of Chinese students. At a higher level, the direct strategy is further reduced. It reflects that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language proficiency, the direct strategy, indirect strategy and combined strategy of Korean students are close to those of Chinese native speakers.
Key words: position rejection; strategy;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