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播种行为,收获习惯

2018-02-26曲冬雪

黑龙江教育·小学 2018年12期
关键词:眼神肢体课题

曲冬雪

记得曾经看过这样一句话:孩子的心灵是一块神奇的土地,你播种一种思想,就会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就会收获一种习惯。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对学生一生都是至关重要的。新学期我担任起了一年级班主任的工作,27个学生,27张画纸,我该如何去描绘?叶圣陶说过一句话:“教育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因此我的教育发现之路就从养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开始了。

我们班男生比较多,个个聪明又好动,在家里也都是“小淘气”,课堂上“小淘气们”总是坐不住板凳。“小A坐好!”“小B注意!”这样的话在一堂课上不知要说多少遍,可却收效甚微。于是我变换方式,用鼓励的语言来提醒他们“小A做得真棒!”“小B表现得真不错!”可即使这样他们也只能坚持2、3分钟,很多时候我还是感到了这些语言的苍白无力。

一次我背着手笔直地站着,无意间发现好几个小家伙也在学我的样子,看着他们,笑容在我的嘴边荡漾开来,一个新的“计划”在我的脑海里闪现……从那天起,我试着用肢体语言与他们交流,告诉他们一些固定的肢体语言模式。如:我两臂叠放、背挺直,就是告诉他们坐好;两手叠放、头侧着放手上,就是要他们休息;把手指放在嘴前,就是要让他们安静;告诉学生发言要举手,那么我就先把手举起,给学生以提示……一段时间后,学生就习惯了这些无声的肢体语言,我感觉课堂教学轻松多了,而且效果比以前大声嚷嚷“安静!”“不要讲话!”“坐好!”这种训诫的方式要好得多。现在学生已经了解我很多动作的含义,比如:在板书课题时,我每写完一个字就会用食指在这个字下面轻轻点一下,他们就知道要把单个字音读出来;写完课题后看到我用手在课题前一划,就知道是要齐读课题。这样从一节课的开始就提示学生不要抢读,要按一定的顺序来读。

在教学工作中,除了用语言、用肢体动作进行交流来维持课堂纪律以外,老师的眼神也是很重要的。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如果老师很好地利用了这扇窗口,学会用我们的眼睛向学生传达喜、怒、鼓励、表扬、批评等,那让学生读懂我们的想法就会越来越容易了。

用眼睛与学生“传情”,这也需要一段时间的培养,开学初时我就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读懂我的眼神。我告诉他们:“你们知道吗?老师有一样特异功能。”学生睁大了眼睛看着我,都想知道我到底有什么特异功能。“老师的眼睛会说话,不信你们看看。”然后我夸张地做出喜、怒、表扬、鼓励等眼神,让学生来辨别。通过我这样有意训练,久而久之学生就知道我的眼睛在说什么。我表情严肃,一直盯着某个学生看,他们就知道他还没坐好,要马上放下手中的物品往前看;学生发言时,我一边笑着看他一边点头,就是鼓励他继续回答,而我用充满疑惑的眼神看他,就是要他再想一想。这样给我的教学工作带来很多好处:一是给初犯错误的学生留了面子;二是不会影响课堂正常的教学秩序。现在即使课下学生也能读懂我的眼神:我看一眼某个学生再马上用目光注视他的脚下,他就会弯下腰去捡地面的纸;再用眼睛注视门窗他们就知道要关门关窗。这样也让我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密切了,每当他们完成了我用眼神布置的任务,我都会鼓励说:“咱们班的某某和老师真是心心相通,我们用眼睛就能交流,老师心里想说的话他都知道。”我也仔细观察学生的眼神,学着读懂他们眼睛要讲的话,从他们眼中看到很多语言和行动上难以表达出来的东西,及时地摸透学生的想法,思考出解决方法。

学会读懂老师的眼神,学生就会有意无意地模仿,这时可以引导学生,当有同学站起来回答问题时,我们要坐直身子,眼睛望着回答问题的同学;如果同学的回答与自己一致,能发言的要积极发言,讲不出所以然的,可以摇头示意,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听完别人的发言,再发表自己的意见,不要插嘴,让他们知道倾听别人的发言是对同学的一種尊重。慢慢地,学生就能做到这一点了。这样,课堂上学生的眼、耳、手、口就都在我的控制之中了。

好习惯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任何一种好习惯的形成都要经过一个相当复杂的发展过程, 作为班主任,只要我们播撒下习惯的种子,用恒心去浇灌,相信不远的将来学生一定会有最好的收获!

(作者单位:哈尔滨市奋斗小学)

■  编辑∕徐蕊

猜你喜欢

眼神肢体课题
生命的顽强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搞笑秀
肢体写作漫谈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你对肢体语言了解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