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字经(节选)》教学纪实与反思

2018-02-26张晓慧

黑龙江教育·小学 2018年12期
关键词:仲尼学本勤学

张晓慧

教学内容:《中华国学经典》学本三年级上册第二课。

教学目标:

1.根据学生已能背诵的基础,通过多种方法,指导学生有节奏地读,读出韵律,感受《三字经》的韵律美。

2.引导学生采用“读经文、识人物、讲故事、悟精神”的方法学习经文,了解人物故事,感悟人物精神,习得类似内容的学习方法。

3.拓展阅读,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教学重、难点:体会《三字经》的韵律美;了解经文内容,感悟人物精神,能够学以致用。

教学过程:

一、诵经典

师:校本课程又开始了,按照常规,我们先来“诵读经典”。听好了,从“昔仲尼”到“宜早思”。昔仲尼——齐!

(生拍手,齐背诵。)

师:《三字经》的内容,我们在一二年级已经能够全篇背诵了。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认真地走进《三字经》的学习,从经文中发现更多的奥秘。

(板书:三字经。)

二、读经文

师:刚刚同学们背诵的,就包含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经文。“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手也要到,翻开学本第8页, “和你一起读经典”栏目金手指点读,字音和字形对上,自由读两遍。

师:考考你,这个字怎么读?(指课件中的“橐”字。)

生:橐。

师:跟老师拼t-u-ó——tuó。

师:字形比较复杂。这个“论”字为什么读成二声?

生:因为有一本书是《论语》。

师:在书下注释中也标出了,这里的“论”就是——

生:《论语》。

师:看!借助注释,就能够理解经文,读准字音。现在我们要请一位同学到前面来指读这段经文。

(生指导指读,从“昔仲尼”到“ 自勤苦”。)

师:我们一齐来读经文,老师来指,大家来读!

师:字音和字形对上了,也能读准确了,下面进行“自学互学”。用“我来帮你读”“你也可以这样读”自学,再和同桌交流,看看谁能找准经文和译文对应的内容。你读一行经文,我读一行译文,看谁的本事大,找得快!

(生先自学,然后同桌交流。)

师:哪对同桌最默契?其他同学可得帮忙看着点儿,对应的是不是有问题。

(一生读经文,一生读译文,四组学生。)

师:学本中的资料,帮我们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经文和译文对上了,这段经文讲的是什么?你们学明白了吗?

生:这段经文讲了古人有的已经当了高官,有的家里没有钱,很想读书,尽管都有困难,但是他们还都想办法读书,顯示了古人勤奋好学的一面。

师:还有谁想说?

生:我帮他缩短一下,这段经文写的是古人勤奋学习的事儿。

三、识人物

师:好,那经文中写了哪些勤奋学习的人呢?请同学拿出学习单,请你借助学本,借助刚才学习的经验,圈出上边经文中出现的人物。

(学生独立在学习单上圈画。)

师:(巡视并展示)好,请小煊来跟大家交流。

生:我圈出的人物有“孔子”“项橐”“路温舒”“苏秦”“孙敬”“赵普”“公孙弘”。

师:他圈得对吗?

生(齐答):对。

师:同学们学本用得真不错,太厉害了,一会儿的功夫就把勤学的人物都找到了,一共7位。(课件显示)经文当中,还出现了这样两个字,“昔”和“彼”。“昔”的意思是——

生:从前。

师:“彼”指的是——

生:他,他们。

师:借助学本,可以帮我们理解字意。今后学习的古文里,这些都是常见字。“昔”对“今”,请你跟老师读。

师生:今不如昔。今非昔比。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师:我们再读一遍。(师生复读。)

师:“彼”对“此”,我们还可以加上手势读,跟老师一起读——

师生:此起彼伏,彼此彼此。

(学生读“此起彼伏”很困难,出错了。)

师:听听你们读词语的声音,此起彼伏,我真爱听,来再读!

生:此起彼伏。

师:我们一起读经文。男生读前两句,女生读后两句。

男生:昔仲尼,师项橐。

女生:古圣贤,尚勤学。

…………

师:经文还可以怎样读呢?老师扫描书后的二维码,学到了不一样的读法,学给你们听听,你们看有什么特别之处。

(师范读。)

师:你听出什么了?

生:我听出了第一个字后停顿一下。

师:他听出了停顿。

生:我听出来老师读得更有韵味了。

师:有变化,就更有韵味了。哪个字老师读得稍微重一点?

生:第一个字。

师:老师读的时候还加上了一点儿动作。古人读书的时候,常会摇头晃脑,手舞足蹈,砍柴、种地的时候也会边唱边读,就感觉非常轻松快乐。如果你觉得这样读好听,你也可以自己试一试,读完坐好。

(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经文。)

师:有想试试的吗?

(4名学生分行读经文。)

师:我们一起试试。昔——仲尼,齐!

(生齐读。)

师:在众多勤学的人当中,我们先来了解孔子,你们对孔子了解多少?

生: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师:同学们搜集的资料大都文字很多。翻开学本第10页,我们再来读一读,请同学快速抓住重要信息,帮助我们了解孔子。

(学生圈画。)

生:我知道了孔子是大思想家、大教育家,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

生:我知道了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 “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师:孔子还是个世界冠军呢!

生:他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的人之一。

师: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

生:之首!

师:孔子有这么高的地位,这么深的学问,又是一位老人家,项橐是个七岁的孩子,孔子拜项橐为师,这是真的吗?

四、讲故事

师:老师给大家讲一段他们之间的故事。孔子听说有个神童叫项橐,便带着弟子一起去拜访他。驾车来到项橐家村口的大路上,一群孩童正在路上玩耍。看到车马来了,孩子们四散奔逃,只有一个孩子叉着腰站在路中央,他,就是——项橐。赶车的是孔子的弟子子路,说:“小顽童,请你让开!”项橐一听叫他小顽童,心里有点儿不高兴,清了清嗓子大声说:“城池在此,让不得!”明明是大路一条,哪儿来的城池啊?孔子觉得奇怪,下车一看,在项橐两脚之间,还真有座孩子们用沙土堆的小城。项橐想了想说:“想过去,回答我几个问题。”孔子答应了,项橐问:“鸭子为什么能浮水?”孔子答:“有离水之毛。”“不对!葫芦没有毛,为什么不沉底?”孔子回答:“葫芦是圆的,中间空。”“不对!庙里的大钟是圆的,中间也是空的,不也沉底吗?”孔子一时答不出。“我再问您一题,大鹅为什么叫声那么响?”孔子答:“大鹅,它脖子长!”“不对!青蛙脖子那么短,怎么也叫得那么响?”孔子又答不出了。你们猜猜,这项橐为什么知道这么多啊?

生:他爱学习。

生:他爱读书。

生:他虚心学习。

生:他爱动脑筋。

师:项橐生活在海边的农村,生活中很多动物植物他都特别留心观察,再加上经常读书,所以特别聪明,知道很多,被人称为“神童”。孔子深深地喜欢上了项橐,因为他善于观察学习,所以孔子真的拜项橐为师。那你认为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生:他爱学习。

师:不耻下问。

生:很虚心,很刻苦。

师:孔子想让更多人像项橐一样勤于观察和学习,这也是他拜项橐为师的另外一个原因。孔子和项橐之间,还有好多有趣的故事呢,同学们回家找来读一读。课前老师也让同学们搜集资料和故事,带来了吗?同桌之间互相讲一下,然后到前面来讲给大家听。

(生交流资料,听讲故事。)

生:大家好,我叫小好。我给大家讲的是《头悬梁》的故事……

生:大家好,我叫小点。我给大家讲的是《锥刺股》的故事……

师:听了《头悬梁》《锥刺股》的故事,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他们都不怕苦,都勤奋读书。

生:他们都很刻苦,认真钻研。

生:古人学习太刻苦了,我要向他们学习。

师:身体发肤——

生:受之父母,不敢毁伤。

师:身有伤,怡亲忧。我们现在大可不必用毁伤身体的方式来学习,但是要学习这种精神。

生:大家好,我是小仪。我给大家讲的故事是《削竹简》……

生:我讲的故事是《披蒲编》……

师:老师这里还准备了一个同学们没准备的故事。

(播放视频动画:赵中令论《论语》的故事。)

五、悟精神

师:看来,赵普的成功也离不开勤学啊。我们一起读经文,识人物,讲故事,还在他们身上发现了共同点,勤于学习。昔仲尼,师项橐,不耻下问,正所谓“三人行——”

生:必有我师焉。

师:赵中令,年少时,不勤学,彼既仕,学且勤,可真是“黑发不知——”

生: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师:路温舒,公孙弘,彼无书,且知勉,立志向,以读书,改命运,这正是“非志——”

生:无以成学,非学无以广才。

师:孙敬、苏秦,头悬梁锥刺股,忍皮肉之苦,发奋苦读,正应了那句“书山有路——”

生: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六、写经文

师:从古至今,都不乏勤学的典范,还记得《开学第一课》请到的俞敏洪老师吗?他就是这样一个人。请同学们读俞敏洪老师的故事,试着把他的故事用三字经的形式写下来。

(生在乐声中读故事,试写经文。)

师:写得意犹未尽,先请这些同学展示作品。其他同学可以下课回去再写。

生:小时候,俞敏洪,下决心,当老师,从高中,学英语,第一次,失败了。

师:这位同学没写名字,我们看“小时候,俞敏洪,住偏僻,立志向,当老师,参高考,学英语”也没写完。看,下一个。

生:俞老师,考三次,变一生。

师:她先写谁,干了什么,结果怎么样,非常凝练,小故事被她变成9个字了。掌声送给她。

七、留任务

师:这节课,(结合板书)我们一齐读经文,识人物,讲故事,悟精神,最后还尝试着写经文。学本中还有一段经文,相信同学们借助学本中的资料,用这样的学法,一定能学好,有信心吗?

生:有!

师:下课。

反思:

学生已经三年级了,入学以来他们的经典诵读已经坚持了两年。《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大学》《礼运大同篇》等篇目已经全篇背诵过。基于这样的情况,我们怎样用好学本来教学,又能使学生收获些什么呢?在教学中,我有这样的几个关注点:

第一,注重字词的理解与积累。学古文应遵循解字、解词、解句、解篇章的顺序。经文中出现了“论”,虽然学生已经会背了,我还是追问他们为什么读二声而不是四声。学本中有“我来帮你读”,其中有注释,学生读后知道,“论”因為《论语》而读第二声。再如“昔”和“彼”,都是古文的常见字,我也拿出来,仅仅是一带而过,或者加动作读,我相信这种日积月累,对日后学生学习古文多少会有帮助。

第二,因为是从人物故事入手,所以我在课前布置学生自主搜集资料,课上给学生交流的时间,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有益。

第三,习得学习方法。根据学本的不同内容,我们侧重习得的学习方法也不尽相同。像“汉字寻根”主要体现造字法,侧重于文化传承。又如《三字经》,有一些相似段落,可以体现出学法的引领。本课,我采用“读经文,识人物,讲故事,悟精神”的学法,相信对学生以后的学习会有帮助的。

第四,尝试写经文,重在参与、体验。有一次非常偶然的机会,我顺口用三字一句的方式去对学生进行评价,引得他们哈哈大笑,他们喜欢模仿和尝试,我就鼓励他们常常这样说话。因此,这节课我就想到让学生尝试去写。这节课学生写得津津有味,分享的学生“沾沾自喜”,为创造和读给大家听的过程而感到喜悦。“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我想,这也正是我们课程价值的体现。

(作者单位:哈尔滨市公园小学)

■ 编辑/赵卓然

猜你喜欢

仲尼学本勤学
“仲尼”还是“仲泥”?
传承革命精神,立志勤学成长
咏杏
蹁跹
杨愔勤学
渗透“学本”思想 构建有效课堂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小考
勤学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