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幼儿良好倾听能力的几点做法

2018-02-26刘银萍

黑龙江教育·小学 2018年12期
关键词:指令注意力习惯

刘银萍

学前期是幼儿形成良好倾听习惯的关键期,因此,作为幼儿教师必须把增强幼儿倾听意识,培养幼儿倾听习惯,提高幼儿倾听能力作为重要的教育任务来对待。那么,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和能力呢?在教学中,我尝试着运用了以下几种方法,对幼儿进行倾听能力和习惯的培养:

一、组织适宜幼儿年龄特点和实际水平的活动

3~6岁的幼儿最显著的特点是好动、注意力差、理解能力弱,只有选择幼儿感兴趣、能理解的内容或活动形式,他们才能集中注意力倾听。反之,准备得再充分也不会有效果。

1.用按指令行事法发展幼儿倾听能力。

好动是幼儿的天性,也是幼儿身心发展的一个阶段。为此,可以用按指令行事的方法来发展幼儿的倾听能力。

要求幼儿听指令做相应动作,指令的语句由短到长,语速由慢到快,指令所包含的信息量由少到多,游戏时的环境干扰因素由少到多。培养幼儿养成注意倾听的态度、习惯、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交给幼儿一些任务,让他们完成,以锻炼他们对语言的理解性倾听能力。结合培养注意力,让幼儿根据某种音乐或节奏等,看着教师的手势来完成某些动作或相应的行为,训练幼儿专注性倾听和理解性倾听的能力。

2.利用听辩错误法来发展幼儿的倾听能力。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发现有的幼儿在听别人讲述一件事时,只能理解其中一部分,这说明幼儿倾听的质量不高,听得不仔细。因此,应有目的地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去判断语言的对错,并加以改正。如,“玉米棒结在地下,葡萄结在树上”等,让幼儿倾听后,挑出错误并纠正。蔡玉刚老师讲座中提到的“颠倒歌”和故意讲错法都是培养幼儿倾听能力的好方法。还可以利用小动物叫声,自然界发出的流水声、风声、雨声、雷电声等,让幼儿倾听,猜猜是什么声音。当有人给出答案时,其他人辨别对错,以此提高幼儿专注性倾听和辨析性倾听的能力。

3.利用传话法发展幼儿倾听能力。

印證幼儿是否仔细倾听的方法很简单,只要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幼儿把听到的内容说出来,总结其表述的是否正确、完整,我们就可以知道幼儿的倾听能力是否得到逐步提升。因此,在活动中我们可以设计传话游戏,既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倾听能力。另外,我要求家长为幼儿在家庭中创设培养倾听习惯和能力的环境。如:让妈妈每天告诉孩子一件事,或让孩子传递一句话给爸爸,再由爸爸悄悄反馈给妈妈,父母通过幼儿转述的正确度,了解幼儿理解性倾听的能力,这样可以逐渐培养幼儿仔细倾听的能力和习惯。

二、建立必要的常规,帮助幼儿集中注意倾听

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不是在一个活动或一朝一夕中养成的,它贯穿在幼儿的整个学习生活中,也需要教师有艺术的教育方法和充足的耐心去教育、去等待。

许多幼儿不能耐心去听别人说话,他们特别喜欢表现自己。别人说话,他总是在搞小动作,充耳不闻;或是不等别人说完话就迫不及待地抢话,老师讲课、同学发言都与他无关,真可谓“我行我素”。

对于这种情况,改变幼儿的倾听习惯,就显得很重要了。一方面要注意科学安排倾听过程中的内容分配,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另一方面,要进行倾听内容的辨别训练。

我们都知道,良好的班级常规是幼儿园一日活动正常开展的保证。幼儿只有在入园、就餐、午睡、游戏、学习、盥洗等方面懂得遵守集体纪律,遵守必要规定,才能保证在倾听时也懂得专心致志,从而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例如:在早晨接待幼儿时,教师可以轻声地在幼儿耳边说一句悄悄话,在“每日快乐分享”时间交流;区域活动结束后,用音乐代替收区指令;利用“睡前故事”培养幼儿倾听能力,午睡起床后,边整理床铺边聊故事内容;重复学习、生活和游戏的规则更是培养幼儿良好倾听能力和习惯的重要途径,能够在形成班规的同时,帮助幼儿集中注意力。

在建立常规的同时还要辅助以正面的、积极的评价手段。幼儿具有天然的向师性,所以教师的评价方向对幼儿的努力具有极强的导向性。适时、巧妙地说出称赞的话,是对认真倾听的幼儿的肯定,并使其坚持不懈。只要幼儿能认真听对方讲话,理解了别人讲话的内容,不打断别人的谈话,不急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耐心地听完、听懂对方的话,就可给予表扬鼓励。教师应经常用积极的评价方式来肯定、鼓励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逐渐使这一习惯成为幼儿的自觉行为。

(作者单位:虎林市教育城东幼儿园 )

■  编辑∕徐蕊

猜你喜欢

指令注意力习惯
让注意力“飞”回来
ARINC661显控指令快速验证方法
LED照明产品欧盟ErP指令要求解读
“扬眼”APP:让注意力“变现”
坐标系旋转指令数控编程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