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型组织:快速搭建案例系统框架(下)
2018-02-26何欣
何欣
启动“11130”微课案例
笔者在万达学院工作时经常遇到这样的场景:学院与业务线联动,策划了为时2天的员工培训。在邻近培训时,业务线负责人突然来电话:“不好意思啊,部门工作太忙,能不能将2天的培训压縮到1天完成?”于是培训方紧急调整培训方案,努力将培训缩短到1天内完成;没承想,业务线随后又因培训当天临时有外部接待任务,要求将1天的培训压缩到半天。而就在培训方费尽心思地调整好培训计划之后,又于培训前一天晚上接到通知:某领导要在培训前讲话半小时,培训内容需要继续压缩。培训时间不断被挤占,培训方还要确保培训能产生一定的效果,真是难上加难!
业务单位很忙,工作安排紧凑,长时间的培训往往没有办法实施。相信很多HR在实施培训时都遇到过类似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培训组织者必须思考:能否在1小时甚至更短的时间内完成一次培训,而且还能精准命中学员的问题?于是,“11130”教学法应运而生。
确切来说,“11130”教学法是在业务部门倒逼下产生的微培训,一堂课通常只需30分钟,通过一套实用并落地的工具,学习一个实际案例,聚焦一个问题。接下来,笔者对“11130”教学法进行详细拆解。
●一个业务问题
“11130”微课教学法聚焦于一个或某一类业务问题,这个问题不是大而全、系统化的问题,而是业务流程中某关键节点、管理场景中某场景性的问题。强调把问题分析透,达到彻底解决问题的目的。例如:遇到客户投诉怎么办?产品研发经费不足怎么办?这就是聚焦式的问题;相反,涉及一系列业务全过程的问题,例如:如何让新产品由设计研发到推广上市?战略制定的关键步骤有哪些?这样的问题内容庞杂,涉及面宽,属于系统化的问题,难以通过“11130”教学法阐述清楚。
强调聚焦“一个业务问题”,使得微课培训能够有所侧重,解决了培训中内容大而全、无重点,或者内容太多导致学员记不住等问题。
●一个实际案例
案例与主题吻合,且是微案例。同时,该案例需满足四个特点:一是配合主题,如讨论客户投诉的问题,案例应为某项目遇到客户投诉并有效解决的事件;二是少讲理论,直接从案例背景入手,开门见山讲明事件发展过程,以及解决方案;三是明确阶段,标明该案例所对应业务问题的阶段;四是提炼价值,清楚提炼该案例对业务的借鉴意义和使用价值。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培训师先提供给学员“案例背景”部分,让其了解所发生的具体问题;其次,通过研讨的方式,要求学员提出自己的解决建议;然后,再与案例中给出的“分析及解决对策”部分相比对,从而验证学员的成果。
用工作中实际发生的案例来呈现问题和解决方法,解决了理念多、概念多、说教空等问题。
●一个工具(方法)
这里的工具可以是表格、流程,也可以是思路、方法,但必须具备具体的表现形式,比如Word、Excel、PPT等。
通常情况下,可以将工具按照使用的难易程度分成两种类型(见表1)。如果工具描述起来比较简捷,可直接将其写在实际案例的分析及解决对策里;若工具相对复杂,则需将文档、OA流程、邮件记录、图片等,以附件的形式标注在实际案例的解决对策中,在授课时单独打开或调用。
针对问题给出实用的工具或者可落地操作的方法,解决了培训效果不落地的问题。
●30分钟讲解
“30分钟讲解”强调培训授课必须“短、平、快”,“30”只是一个概数,有时候也可以控制在15-20分钟内,只要时间足够点明主题、传递案例、分享工具、讲透问题即可。“30分钟讲解”的过程也可以分为两种类型(见表2),一种是研讨型讲解方式,另一种是讲授型讲解方式。
笔者推荐同行多使用研讨型讲解方式。首先,用20%的时间介绍一下主题和案例背景;其次,用50%的时间带领学员进行课堂讨论,讨论可以采取分组的形式,如能量集市、团队列名等;最后,用30%的时间总结一下工具及使用要点。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如果学员们的研讨结论大于案例中的原始工具且有意义,那么就可以将此结论作为原工具的补充;如果学员们的研讨结论小于案例中的原始工具,那么讲师在公布答案的同时,应该对缺失部分略加讲解。
企业业务部门压力大、节奏快、挑战多,而“11130”教学不必刻意安排教学场地,随时随地可以进行,比如在业务会议的间隙,或者将半天或1天的教学切分为以不同问题为单元的微课堂,在30分钟甚至更短时间内完成一次落地式教学。可以说,“11130”教学法像子弹一样,个头儿虽小,命中目标后威力却足够强大,不仅能有效地解决工学矛盾,还能达到快学习、快培训、随时学习、随时培训、随时分享的目的。
保持案例资源活跃度
在创建智慧型组织过程中,案例的管理及应用环节必不可少。如果企业按照前文所述的案例提取方式操作,必然积累起大量的内部案例,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有效地管理这些案例,使其便于查找?如何有效地设计应用渠道,使其真正地活跃起来呢?笔者以操盘营销类主题案例为例加以讲解。
首先,笔者结合前文的分析,整合出企业案例的总体分类与形式(见表3)。为了引起业务部门的关注与理解,笔者将“复盘案例”单列,作为企业第三大类型案例,实际上,它仍是大型商学院案例的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