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
2018-02-26
话题一
高层次人才优先就诊真的合适吗
平时我们在医院就医时会看到“老年人优先”“军人优先”的字样,但西安一家医院贴出了“高层次人才优先就诊”的告示。高层次人才可以拿着医院的小绿卡,免费挂号,优先就诊,优先取药,享受一条龙的门诊服务。医院工作人员表示,这是当地有关部门出台的高层次人才服务中的一项配套措施,医院只是照章行事。高层次人才优先就诊真的合适吗?
@清光
民营医院提供VIP服务无可厚非,但公立医院享受着财政拨款补贴,对于服务对象理当力保公平。当然,这种公平并不是一刀切,比如考虑到老人对医疗资源需求的紧急性,很多地方都有60岁或者65岁以上老人优先就诊的政策。如此灵活变通,正是基于对弱势群体的关照考虑。高层次人才,不管是支付能力,还是人脉资源,都更占优势,在看病就医上选择的余地更大。优先就诊的锦上添花举措,反而会伤害那些看病难的普通人。
@小A
为高层次人才开绿色通道,西安并不是个案。长沙、郑州等地,都曾推出过类似政策,比如去年8月发布的《长沙市高层次人才医疗保健实施办法(试行)》还提到,人才本人及直系亲属的就诊或住院服务,都能享受“定点医院保健专干负责预约和安排”的VIP服务。这些推出高层次人才优先就诊政策的城市,正是过去一年“抢人大战”投入很大的地区。作为一种配套福利,在医疗资源上适当倾斜,优先保障高层次人才的就医权利,也算是二线城市为数不多的竞争筹码,所以政策出台的逻辑可以理解。
@Y o Y o
目前医疗资源的整体供给,本身是相当紧缺的。比如此次推出人才就医绿色通道的西安,此前当地媒体报道“看病难”时提到,大医院总是人满为患,“排队三小时,就诊两分钟”的“快餐式”就医体验,极易激化医患纠纷。在此前提之下,医院更应该保证医疗资源配置的公平底线,照顾那些看病难的市民的心理感受。
@苦瓜煎蛋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界定高层次人才呢?要发一个高层次人才的证书吗?我家住33层,算高层次人才吗?
@文竹
生命面前人人平等,医院是救死扶伤的地方,医生只管救病治人,跟病人是何种身份不应该挂钩,医院是神圣的,不应搞歧视。
翻转君
吸引人才的初心是好的,但是也要照顾其他病人。推进管办分开,合理界定政府、公立医院、社会、患者的责权利关系。既然要管办分开,就该保障医院自主运营的空间,免除不必要的行政干预,而非只能“照章办事”。将医院陪绑到“抢人大战”的决策机制中,赋予过多的政策使命,既有违背医院公益属性定位的嫌疑,也不利于医疗体制去行政化的改革。
话题二
新职业人群:熟悉的陌生人
早上6点左右的光景,城市已经苏醒,却还睡眼朦胧。早点铺里往往食客稀少,进进出出热火朝天的,大都是送外卖的大叔小哥。他们熟门熟路地进入取餐处,高声大气“两根儿油条一碗豆腐脑儿好了没有”的同时,还与同行交流几句已经送了几单之类。对于城市来说,这是一群熟悉的陌生人。我们习惯并常常无睹他们的忙碌,很少意识到他们其实已经改变了城市的节奏和内涵。他们深深地与城市生活无缝对接,城市的嘈杂与快速,淹没了原本生动的面孔。如果稍加留意便会发觉,这样状态的人其实很多,他们在无声无息中搭建了新的城市架构。这些悄无声息的改变您发现了吗?
@九色鹿
不能忽视的是,互联网行业以其本质上的平等精神,冲破并拓展了人们观念上的边界。这使得人们,尤其是年轻一代,未必全然将个人的价值实现和现实获得,完全寄希望于那些传统的“油水大”的行业。精神上的自由和平等,赋予了那些新职业极大的吸引力,如果现实收益也还可以,新职业就更值得期待。
@网易客人
许多新职业工作压力大、时间长、薪酬差强人意,赚钱其实并不容易。但从另一方面看,人们选择新职业很重要的一点是喜欢,有数据显示,有73.67%的新职业人群是因为内心喜欢而选择这些新职业。很明显,这样的数据雄辩地表明了新职业的吸引力。
@萍水相逢
在许多人固有的印象里,这些职业似乎并不需要多么高的学历。但报告透露的颠覆性结果,显示了社会观念以及年轻人就业方向的改变。客观而言,拥有大学学历的人越来越多,据说2019年应届毕业生将有860万人,为历年之最。高学历人员的持续增加,显然会从传统行业外溢到之前人们无视乃至轻视的领域;加之人们的生活水准愈加提高、内涵更加丰富,两相促进,在不知不觉中,许多传统的业态获得了彻底改造。
@嫣然一笑
智联招聘与美团点评联合发布的《2018年新职业人群工作生活现状调研报告》显示,所谓的新职业,人们较为熟悉的大体是育婴师、美容师、宠物医生、健身教练、汽车美容師等。猛一看,这些所谓的新职业看上去也并不是多么新。但真正的问题在于,这些职业的从业人员结构发生了变化。根据报告的数据,拥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新职业人群,占比达60.27%;拥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占比为31.22%,仅有11.76%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下。
翻转君
新职业正在默默地重塑我们的生活。它们大多由互联网所创造、延伸,借助互联网的勃兴与赋能,它们获得了存在的技术支撑,为无数人提供了就业岗位,也为无数人创造了生活的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