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山兀鹫

2018-02-26韩雪松

林业与生态 2018年11期
关键词:兀鹫猛禽家畜

韩雪松

初上高原,无论是谁,一定会为突然出现在头顶遮天蔽日的黑影所惊诧——一叶叶巨大的黑影在空中盘旋,高高在上。

运气足够好的话,会看到这些巨大的身影蹲坐在路边,平静地注视着你,一如看着每一个穿着古怪的过客。若充满好奇地冒失接近,它们最多向前慵懒地挪动几步,四平八稳,不慌不忙。平淡不惊的反应同其巨大怪兀的身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此时,身边若有藏族朋友,一定会报以无奈的微笑,因为在他们眼中,这不过是自己家乡最为常见、最为亲切的猛禽——高山兀鹫,一种“只食死尸而不杀生”的温和大鸟。

在内地,提起鹫,除去武侠小说中近乎传奇的“灵鹫”,第一时间激发出的往往是一群兀鹫拥在死尸周边大快朵颐的不堪场面,然而,等亲身到达藏区后才会发现,这些看似凶神恶煞般的猛禽是多么的温婉可爱。

兀,“高而上平也”,一如高山兀鹫的巨大体型,翼展可至280~300厘米,成鸟体重在8~12公斤,何等雄壮!在青藏高原,高山兀鹫主要以死掉的家畜和大型动物为食。此外,在食物资源极端紧缺的情况下,也有记录显示其会捕食旱獭等小型兽类。当明悉其食性后,再观高山兀鹫,不由会慨叹其看似诡异的外形同生存需求是怎样的紧密相关,互为因果。

为了尽快地发现地面的腐尸,高山兀鹫视觉和嗅觉极佳,两翼宽大,极适合在高空长时间盘旋寻找食物;由于不需像金雕、苍鹰等猛禽通过脚爪捕捉活动的猎物,兀鹫的足趾更适于在地面奔走跳动,支撑身体。

相比于其他猛禽,高山兀鹫最为显著的特征就是其长而裸露的脖颈,颈部延长同时裸露,仅被以短短的绒羽,这样的身体构造使得喙部的撕咬可以通过颈部发力,极大地方便其将头伸进腐尸体腔,掏食内脏。脖颈基部,一圈长而蓬松的羽毛围成领襟,好似小孩子吃饭时的餐巾饭牌,可以在其大快朵颐的同时保护体羽免遭污染。

生存的需求促进了身体的演进,而结构的改变则进一步导致了食性的特化——生物进化的规则在高山兀鹫身上得到了完美的展示和极致的表达。

每到春季,当在南国温暖了一冬的候鸟纷纷返回青藏高原开始准备繁殖时,高山兀鹫的繁殖却早已在春风尚远的冬季开始了。根据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马鸣老师研究组在新疆天山地区的研究,高山兀鹫一般在1月~3月营巢,而在青藏高原,由于海拔较高和夏季较短等因素,在1月的青海治多已有高山兀鹫营巢产卵的记录。

高山兀鹫常营群巢,依据山体结构的不同,每个巢区巢数在5~16之间,每巢乳白色窝卵1枚。在筑巢时,兀鹫往往选择岩壁上固有的平台或岩洞,并以细草和少量脱落的羽毛为铺垫。

令人意外的是,这些同兀鹫巨大身型形成对比的细小巢材除来自于喙拾口衔之外,还会同饲喂幼鸟的食物一同被其储存在嗉囊和食道内,运抵巢中。难以想象,这些纤细杂乱的稻草在兀鹫茹毛饮血的强喙之下竟可以被安排成如此精巧细腻的育儿场所。

随后,在雌鸟和雄鸟的轮流孵化下,幼小的兀鹫雏鸟在大约54天后出壳。经过长达四五个月的悉心饲喂,出壳时仅重约160克的幼鸟最终竟出落成翼展三米的庞然大物,除羽色偏深外,同亲鸟已无二致。振翅离巢,扶摇直上,高山兀鹫的种群就这样在青藏高原上得到了繁衍和延续。

值得一提的是,除去高山兀鹫,胡兀鹫和秃鹫也是高原上常见的大型鹫类。胡兀鹫尾呈楔形,两翼较窄且尖;禿鹫翼宽大,腹面纯黑色——相比之下,高山兀鹫翅形宽大,腹部及翼下覆羽色浅,极易区分。

在高原生态系统当中,以高山兀鹫为代表的几种鹫类共同构成了食物链的关键终端。由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温度低,尸体自然分解缓慢,长期腐败易致病菌滋生,疾病传播。通过鹫类的拆解和消化,腐尸得以快速分解,归于尘土。

正因如此,兀鹫同世居高原的藏族和谐共存——高山兀鹫依赖死去的家畜和天葬中的尸体作为食物,而虔诚的藏族佛教徒也将天葬台周边的神鹫视为“格龙”比丘的化身,当作死亡仪式上灵肉分离的关键角色而敬之有加。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兴起,市场对于青藏高原牦牛产品的需求也同步走高。因此,一些利欲熏心的不法之徒便将目光投向了那些看似被“白白扔掉”的尸体上。从皮张至肉骨,由收购到加工,这些兀鹫赖以生存的食物就在不知不觉间送进了游客和食客的口中。

抛开食品安全不谈,单对兀鹫而言,这一影响无疑是巨大的。食物资源的锐减已致部分地区高山兀鹫种群数量减少,繁殖成功率下降,幼体新增率降低。

此外,双氯芬酸的滥用也是导致兀鹫种群受胁的另一重要因素。作为一种被广泛使用的家畜非甾体抗炎药,双氯芬酸类药物无法被鹫类分解吸收——当其取食了含有这种药物的家畜尸体后,会因药物积累中毒而最终肾衰脱水致死。

20世纪90年代起,98%的分布在南亚次大陆的白背兀鹫、细嘴兀鹫和长嘴兀鹫都因取食含有这类药物的家畜尸体而消失,令人扼腕。然而,反观国内对高山兀鹫种群的保护,虽其早在1996年即被《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列为“稀有”且面临诸多威胁,但由于种群基数较大且不惧人类,分布范围内易于见到,因此直至今日却仍迟迟未能引起公众关注。

不过,在青藏高原,受益于藏传佛教“爱生”“护生”的理念,目前已有一些寺院着手对兀鹫进行人工投喂等种群保育的实验。虽三五二人,杯水车薪,但已足够在这物欲横流的厚重阴霾中拔云见日,让人欣喜地看到一丝兀鹫种群复健的希望之光。(本文原刊登于《知识就是力量》)

猜你喜欢

兀鹫猛禽家畜
猛禽家族
售价68.68万元,全新一代福特F-150猛禽正式上市
3000多只受伤猛禽重返蓝天
猛禽,请使用共享羽毛
冷泻冷治 热泻热治 中医治疗家畜腹泻有妙招
家畜类圆线虫病的分析、诊断和治疗
中医治疗家畜腹泻有妙招
无人机:小兀鹫的特殊妈妈
兀鹫也会化妆?
胡兀鹫